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探讨
2022-03-16徐艳红
徐艳红
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探讨
徐艳红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心幼儿园,江苏昆山215300)
音乐课程游戏化具体是指将音乐与游戏相融合的新颖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易于幼儿接受、理解并喜爱,有助于切实增强幼儿的乐感与美感。通过应用音乐游戏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在游戏学习活动中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逐步增强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创造力,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游戏化的音乐课程还可挖掘幼儿的潜能、创造力与个性化品质,可大幅提升其音乐能力。本文将简要分析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核心主旨,研究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积极意义,重点探究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应用策略,以期从多个维度增强幼儿的音乐素养。
游戏化;音乐游戏;音乐课程;兴趣;音乐故事
在幼儿教学体系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实践性。而游戏化教学又是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模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教学理念推动幼儿教育工作者主动将游戏与音乐相融合并开展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教师可依托电子音乐媒介与网络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将音乐课程游戏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围绕幼儿音乐课程教育有计划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核心主旨
游戏化的音乐课程不仅仅是游戏,更包含了诸多特殊因素与游戏的基本特征。为确保游戏化的音乐课程能够契合幼儿心理特征,在音乐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引入灵活、趣味的音乐游戏,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学习、娱乐与玩耍时间。在此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幼儿发展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拓宽游戏形式,增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确保幼儿能够融入音乐游戏活动中。近些年,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幼儿教育与音乐教育,这也使得音乐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渐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比重。在音乐教学进程中,幼儿教师应意识到幼儿在其年龄段拥有较特殊的心理特点,这意味着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客观发展规律,选取适合的教育方式与教学内容。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积极意义
音乐课程游戏化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使其快乐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幼儿普遍喜爱游戏活动,将音乐构成游戏化能够适应幼儿的客观发展规律,满足其实际的发展需求,推动其主动汲取音乐知识,逐步使其直观感知音乐课程具有的独特魅力,增强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与此同时,音乐课程游戏化也可将有趣、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幼儿,为幼儿提供较高的游戏自由度,使其可以在学习氛围中感知音乐课程的独特魅力。
在围绕音乐课程开展游戏化操作时,设计人员应明确幼儿为游戏活动的核心;依托好幼儿需求,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着重强化其学习积极性,调动其学习新兴趣,潜移默化地增强其音乐素养。将游戏化的音乐课程应用于幼儿园内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幼儿感知音乐变动,拓宽幼儿视野,发展其智力,强化其想象力、品德素养与认知能力,丰富其音乐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幼儿通过感知音乐在游戏活动中的实际变化,能够获取多样化的收获,进而推动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幼儿时期是音乐教育的关键阶段;人在婴儿阶段拥有极其敏锐的听觉,能够对不同声音进行辨别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不同反应,这也意味着音乐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激发其探究欲望与学习积极性。
三、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应用策略
在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这样有利于加深幼儿对音乐课程的认识,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幼儿园音乐活动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以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音乐。
(一)引入音乐故事——创设幼儿音乐教学情境
在幼儿教育体系中,音乐游戏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与趣味性,较适合幼儿音乐教育。由于幼儿普遍难以理解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时,应注重在幼儿与音乐课程间架构桥梁。比如,教师可将音乐故事融入音乐游戏活动中,建立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情境。通过将音乐故事讲述给幼儿,将幼儿带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加深其对故事背景的认知。与此同时,通过将有形的故事角色、故事情节与无形的音乐相融合,有助于幼儿阐述自身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调动其音乐学习兴趣,切实增强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猫和老鼠》的游戏活动进程中,教师可为幼儿分别分配小老鼠与大花猫角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游戏活动进程中,通过建立围绕音乐故事的教学情境,可以拉近师生间距离,构建愉悦、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加深幼儿对音乐的认知与理解,从不同维度增强其表现力与创造力,调动其音乐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比如,在表演游戏进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角色表演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进入到角色扮演氛围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依据故事大纲,逐步丰富故事情节。上述教学策略有助于幼儿感知不同角色的情绪,强化其对于各类型歌曲的感知能力。通过创建独特的教学情境,可以快速地让幼儿融入于音乐课堂。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营造不同的心理教学情境,明确幼儿为课堂教学主体,吸引其主动参与分享教学活动。在实际的英语课程教学进程中,为更好地发挥音乐故事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灵活设置音乐课程,做好故事铺垫工作,耐心讲解各角色特征,有针对性地创设幼儿音乐情境。在听完歌曲后,多数幼儿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歌曲环境中感知不同情感,进而增强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简单而言,将音乐课程游戏化应用于幼儿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增强幼儿教学的趣味性,切实有效地提升学习参与度,将幼儿从传统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位置,调动其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
在对游戏化的音乐课程内容进行探究时,教师应注重引入多样性、整合性的组织形式;利用恰当的方式,为幼儿构建最优的心理结构,以保障相关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特征,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推动幼儿积极投入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在设计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时,可以选取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演奏、唱、跳等,依托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如在围绕《大公鸡与毛毛虫》故事开展教学时,教师首先应标注下列故事情景:毛毛虫被大公鸡发现后,为避免被大公鸡当成美餐,需要想出办法,恳求大公鸡不要吃掉他;部分较聪慧的毛毛虫劝导大公鸡等它养肥了再吃,这推动大公鸡精心照料毛毛虫;但是,毛毛虫却利用这段时间变成蝴蝶,远走高飞。通过对上述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教师可结合故事的发展脉络将其分为不同篇章:第一、毛毛虫遇见大公鸡;第二、毛毛虫被带回家;第三、毛毛虫慢慢长大;第四、毛毛虫变成蝴蝶。在上述故事进程中,教师可搭配背景音乐,引入戏剧表演、角色表演等多种方式,逐一呈现不同篇章的故事情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游戏化的音乐课程具有趣味性的造型、美妙的韵律、情感充沛的音乐、情节跌宕的配乐、感情丰富的语言。上述诸多因素均可调动幼儿注意力,使其充分感知音乐课程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其音乐素养与音乐气质,为其后续深度学习音乐艺术打好基础。
(二)感性融入教学——调动幼儿音乐学习兴趣
在幼儿教学进程中,兴趣不但是正面、积极的情感状态与认知倾向,更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与认知能力。当幼儿对某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则可充分调动自身注意力,将快乐情绪融入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兴趣的产生大多源自外部因素特征,而并非与生俱来;这也意味着,在对幼儿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时,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比如,依托音乐教育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兴趣培养效果,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特长,识别其兴趣爱好。国内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表示,无论是工作、散步还是游戏,健康的幼儿均可以大声歌唱并展现出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因此,绝大多数健康幼儿均有音乐学习潜力。若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了解其音乐天赋,构造适合兴趣发展的教学与生活环境,则可不断强化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需要遵循理性开展教学活动,还应将感性融入各项教学活动中,依托适当的情绪与情感带动幼儿。
同时,由于绝大多数幼儿经常会转移自身注意力,这也意味着幼儿经常会抱有短暂的兴趣。在游戏化音乐课程教学进程中,为确保幼儿拥有稳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借助游戏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难点与重点转化为游戏高潮点,以强化兴趣培养的有效性,为幼儿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强化整体的音乐教学效果。在幼儿教学进程中,通过应用游戏化的音乐课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地选取音乐游戏的伴奏与背景音乐。多数幼儿受年龄、阅历、能力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很难自主感知音乐魅力。为提升音乐游戏的完整度,教师可融入歌词、歌谣或背景伴奏,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类型的歌曲。例如,通过引入浅显易懂的音乐伴奏,可以使幼儿充分融入音乐游戏活动中,加深其游戏记忆效果。
(三)改编音乐游戏——拓宽幼儿音乐教学的边界
在幼儿教学体系中,音乐课程具有最显著的游戏特征。其中,乐器演奏、舞蹈、唱歌均带有明显的游戏色彩。
比如,《小熊与洋娃娃跳舞》歌曲可被改编成音乐游戏,教师可将场景在线、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入其中,为学生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再比如,在围绕传统歌曲《跳格子》《手绢歌》《猜谜歌》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可分别将其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愉悦、欢快的游戏情境中充分展现自我,逐步增强幼儿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与音乐素养,逐步使其可以充分感知音乐课程的独特魅力。在人的发展历程中,幼儿时期是音乐教育的关键阶段,将音乐课程游戏逐步渗透到幼儿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切实增强幼儿的综合素养与音乐素质。同时,在游戏化音乐课程的教学进程中,教师也可引入区域化、情节化的教学内容,带领幼儿深入感知音乐课程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幼儿教学中,通过应用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有助于更好地践行音乐教学理念。在音乐游戏进程中,教师通过融合动作、音乐、语言,可帮助幼儿感知不同类型的音乐节。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带领幼儿参与区域模仿游戏,借助表演、敲击、舞蹈等多样化的方式,强化幼儿的音乐素养与音乐认知水准。
(四)多方情境实践——强化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的能力是指涵盖反应与音乐认知的综合素养,包括音乐审美、音乐、旋律、节奏、音色、音响等多方面素养。在围绕音乐创作、演奏、演唱等模块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节奏感、音乐感且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这也意味着,音乐教学的基石是音乐能力。为进一步强化游戏化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将情境实践活动与教育培养等多方面着手,切实提升幼儿的音乐能力。为有效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教师可将相关教学活动渗透到音乐游戏中。如,教师在学生洗手如厕时,可播放欢快的音乐,着重强化其音乐表现能力;当幼儿进行早餐、午餐、晚餐时,教师可为其播放舒缓的乐曲,着重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在幼儿进行午休时,教师可播放摇篮曲,使其可以伴随音乐逐渐进入梦乡。总的来说,幼儿音乐能力与音乐修养,社会经验、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对幼儿听觉进行刺激,调动其想象力,使其能够充分感知音乐的感情与意境,以强化其音乐能力。
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素养的养成。幼儿成长期是其音乐能力提升的最佳阶段。相关研究表明,内在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在于人的潜能;越接近0岁,则人拥有越大的潜能,即更出色的内在能力。但随着人的逐步成长,人的潜能与内在潜力会快速消失。基于此,幼儿教育者应充分认知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托游戏化的音乐课程,充分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不可浪费幼儿的音乐天赋,充分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责,有针对性地强化幼儿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期间需要经历户外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学习活动等诸项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模式均可调动幼儿兴趣。如若教师将游戏与教育相结合,开展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教学活动,通过引入音乐故事选取特定的背景音乐,拓宽音乐教学边界,针对性地强化幼儿音乐能力,有助于强化音乐课程的游戏化效果,切实增强幼儿的音乐素养。
[1] 黄素萍.探析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43).
[2] 汤爱莉.浅谈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才智,2018(21):1.
[3] 董敏文.游戏化教学方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5.
[4] 陈岷.小改变,大蜕变——"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区调整研究[J].才智,2019(33):1.
[5] 蒋明婷,李冠艺.游戏化案例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9(3):4.
[6] 马蕾.教育信息化课程游戏化——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
[7] 孟娇.关于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5):1.
[8] 张雯.让孩子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的音乐之旅[J].好家长,2015(46):1.
G612
A
1002-7661(2022)01-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