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点浅析

2022-03-16杨玫玫谭元元王伟跃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暑小暑立秋

杨玫玫,谭元元,王伟跃

北京天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1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它与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不过“四立”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例如,立春节气,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季还固守在华南北部,等春天到达东北时,已是谷雨。

北方在立春时降雪比较常见,北京的立春节气降雪日数较多,概率约为9.7%,在冬春的节气里排第3位。从平均气温来看,立春前后全国很多地方气温开始止跌回升,尤其是杭州、广州等南方城市,都是从立春开始升温。

2 雨水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意味着从雪到雨的转换,以及降雨量的增多。雨水期间我国的降水量比立春时增加约21%,平均降雨量达50 mm以上的区域快速扩展至江南大部。但降水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北方雨水节气的降水量多在10 mm以下,济南、石家庄、太原等城市雨水期间的降水概率都不足20%。

雨水节气,除了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内蒙古东部和中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以外,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回升至0℃以上。但乍暖还寒,北方的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南方为5℃~10℃。

3 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其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据1991—2013年大城市平均初雷日期统计,合肥、福州、广州、南京、杭州、上海、海口、重庆等南方城市的初雷一般出现在惊蛰期间。江南大部、华南北部、云南南部和东北部等地出现雷暴的日数平均能达到2 d,湖南、江西的北部地区还会更多。惊蛰期间全国大部升温速度加快,东北南部、华北等地的日平均气温也能到达0℃以上。

4 春分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春分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向北迈进,除东北、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华北北部、新疆北部以及青藏高原等地,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最高气温都将攀升至15℃以上。春季版图的最北缘也会从湖北、安徽一带北扩至山西、河北、北京一带。

很多人会趁该时节踏青、放风筝,但春天是多大风的季节,应注意大风。例如,春分期间,云南大理平均大风日数为6.7 d,几乎每2 d就有一场大风。在大风的加持下,西北、华北一带也进入沙尘多发的时节。

5 清明

清明时节多雨是南方的普遍特点,广东、江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平均降水量可达100 mm以上,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的雨日占整个节气的50%左右。清明的雨大多是温和的,尤其是江南一带,出现小雨和中雨的可能性为80%以上。相比之下,北方的气候干燥少雨,天津、沈阳、兰州清明节气出现雨日的概率只有不到20%。而“春雨贵如油”指的就是此时的北方。

清明节气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最高气温会升至10℃以上,20℃线的最北端也将抵达京津冀一带。因此有“清明断雪”的说法,意思是降雪概率减小,不容易形成积雪。

6 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春季的版图在这个节气达到最广,华南地区也逐渐进入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大气里积攒的能量增加,我国南方在谷雨时节会更频繁地出现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与清明相比,谷雨节气降水量大于100 mm的区域会从广东、江西、福建的一部分地区,迅速扩展至广西东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不少地方。

相较之下,谷雨时节的北方降雨仍不充沛,大风出现的频次更高。河南、山东、内蒙古以及辽宁往往都在该时期处于一年中风速最大的时段。

7 立夏

常年立夏当天,我国的夏季版图只分布在云南南部和华南等地,但到立夏结束时,在气温进一步上升中,江南、江淮甚至河南、河北南部的不少地方都能入夏。不仅如此,华北在该节气开始出现高温。例如,2000—2021年间,石家庄有8年立夏节气出现过35℃以上的高温,1962年5月20日甚至出现过40.3℃的极端高温。

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的降雨进一步增强,广东、广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在立夏期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 mm以上,且有短时强降雨的出现。

8 小满

伴随夏季风到来,小满时节南方暴雨开始增多,华南前汛期更是进入鼎盛阶段。1981—2010年的小满期间,广东平均降水量为149.8 mm,其与芒种、夏至是全年雨水最多的3个节气。

在北方,小满往往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气,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平均每天日照在8 h以上,西部地区不少地方甚至超过10 h,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和银川小满期间的平均日照总时数能达150 h以上。小满时节,华北、黄淮往往有1~2 d高温,热度能超过同时期的南方城市。

9 芒种

芒种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启梅雨季,西南地区雨量增多,华南地区更是迎来雨量最多的一个节气。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台湾省在芒种时节是一年中最多雨的时段,不少地方平均降水量在150 mm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00 mm。

除了降雨,初夏的炎热感也进一步显现。华北、黄淮、江汉、江南、华南、新疆的不少地方,此时平均最高气温都会攀升至30℃以上。海南、云南、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的一些地方,芒种期间会有3 d以上的高温。

10 夏至

夏至节气,我国从华北到华南,天气呈现“热—雨—热”的夹心状模式。

在华南,空气湿度大,以闷热天气为主。而在华北、黄淮,多干热型天气。例如,石家庄夏至期间平均高温日数可达5.53 d,远多于芒种(3.93 d)和小暑(3.1 d)。

在一南一北2个热力带中间,是正值黄梅时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淮流域,该地区持续降水。例如,杭州夏至期间平均降雨量约163 mm,超过芒种(129 mm)和小暑(73.16 mm)。

11 小暑

小暑虽然不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气,但在有些地方、有些年份,小暑的温度却超过大暑。 例如,1991—2020年的30年间,海口小暑期间共出现过204 d“桑拿天”,多于大暑的132 d。从高温强度来看,海口小暑期间出现37℃以上的酷热天气共12 d,而大暑为1 d。

小暑是我国北方降水开始增多的节气,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将在季风影响下陆续开启雨季。例如,1991—2020年的小暑期间,北京的暴雨总日数达17 d,为所有节气中最多。

12 大暑

大暑是全年日照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它的热第一在于时间长,江南一些地方大暑节气的平均高温日达10 d;第二在于极端性强,全国31个主要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历史极端高温纪录都出现在大暑期间;第三在于闷,1991—2020年大暑期间,广州、武汉、石家庄的“桑拿天”分别达237、235、193 d,明显多于小暑和立秋。

大暑节气,东北和华北地区进入主雨期。例如,沈阳大暑期间的平均降水量为109.07 mm,比小暑多16.4%,比立秋多30.1%。

除了暑热和强降雨,台风也趋于活跃。1991—2020年的大暑期间,登陆我国的台风共33个,仅次于立秋。

13 立秋

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的无夏区外,我国其他地区很少有在“立秋”期间进入秋季的,相反,立秋往往暑热依旧。南方大部、新疆的一些地方,立秋期间平均高温日数在3 d以上,重庆(沙坪坝站)、杭州、南京、上海(宝山站)、成都(温江站)的历史高温极值均出现于立秋期间。

此外,立秋节气,台风十分活跃。1991—2020年,立秋期间登陆我国的台风34个,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秋台风多,且强度强,将近60%为台风以上级别,超过了大暑(48%)和处暑(44%)。

14 处暑

处暑,暑意渐消。沈阳、贵阳常年在处暑期间入秋。南方的高温强度大幅减弱,重庆、长沙、南昌、合肥、南京、杭州等城市,出现高温的频次仅为立秋的50%左右。此时,只有华南和东南沿海仍是夏日景象,广州处暑后出现的高温日数约占全年的22%。

处暑期间,华南和东南沿海仍面临台风带来的风雨,尤其是广东、福建和台湾省是台风登陆概率最大的省份。

15 白露

白露节气,北方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向南推进秋季版图。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西安以及成都,常年都于白露期间入秋。

此外,我国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减少,只有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一带,进入华西秋雨期。华西秋雨通常强度不强,但雨日多,且多为夜雨。例如,重庆、贵阳的夜雨比例达60%以上,成都(温江站)夜雨比例甚至超过70%。

16 秋分

时至秋分,除华西、华南外,我国各地区雨季基本结束。随着温度、湿度降低,空中云量明显减少,空气能见度提高。例如,北京和天津秋分时节的总云量分别比大暑节气下降36%和34%,低云量减少将近60%。

秋分过后,秋季的范围达到最广,长江流域的多数城市在此节气完成夏秋季节转换。例如,上海秋分节气平均最高气温降至25.5℃,甚至低于大暑节气平均最低气温(27℃)。

17 寒露

寒露节气,我国各地气温明显下降。通常此时,长江沿岸地区平均最高气温降至25℃以下,华南一带降至30℃以下。在北方,最低气温5℃线向南推进至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北部、山西大部到西北地区东部。天津、石家庄、济南、西安的最早初霜冻都出现在寒露期间。除了气温绝对值的下降,温差也在寒露节气明显拉大,我国不少地方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西部一些地区甚至超过15℃。

18 霜降

霜降节气,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内蒙古、西北地区大部、青藏高原的平均最低气温将降至0℃以下。此时,秋季版图进一步缩小,川西高原至河北沿线以北都将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霜降节气,昼夜温差达到全年最大,一天中气温起伏,犹如过山车。同时,昼夜温差也让秋叶迅速变红。

19 立冬

宋英杰先生所著《二十四节气志》显示,立冬是气温最容易暴跌的时节。从深秋到冬季的所有节气中,立冬期间全国平均气温降幅最大,达4.85℃。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地区的高海拔地区,平均气温降至0℃以下。当立冬节气结束时,冬季的范围已向南推进到江淮、贵州一带。

水结冰,霄凝雾,雾成为此时常见的天气。例如,成都立冬期间的平均大雾日数达4.1 d,约占立冬节气的1/3。

20 小雪

小雪节气,除了华南、江南南部、西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等地,我国其他大部地区此时都已出现过霜冻。山东地区有一句谚语“小雪收葱,不收就空”,指的是此时蔬菜还不进行收获冬藏,就容易受到冻害。

小雪期间最容易出现降雪的地区是新疆和东北地区。乌鲁木齐在1991—2020年的小雪节气期间,共出现过206 d降雪日,其次是哈尔滨和长春,分别为135和107 d。

21 大雪

大雪节气,出现降雪的概率比小雪节气高,也更容易形成积雪。常年大雪节气,北方大部都已经出现过降雪,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一般会有1~10 cm积雪。随着气温下降,合肥、贵阳、南京、武汉等南方城市也会在大雪节气降下初雪。

大雪节气,南方早晚时段的湿冷指数较高,江淮、江汉等地是全国最湿冷的地区。

22 冬至

冬至日,“数九寒天”由此开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平均气温逐渐降至5℃以下,山东、河北南部开始跌至0℃以下,辽宁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跌至-10℃以下。

冬至节气正处于12月和翌年1月的相交,此时是全年各地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最少的时段。跨年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降雪的概率最大,该地区是冬至前后我国雨雪天气相对集中的地方。

23 小寒

小寒节气,全国只有广东、广西、海南以及福建、云南的常年无冬区没有入冬。全国31个主要城市中,有12个城市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小寒节气。例如,2001年1月15日,沈阳曾出现-32.9℃的极冷天气。

小寒节气冷空气频繁,极易受影响的地区是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北部和东部等地,该地区降雪日数通常在3 d以上。

24 大寒

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除了黄淮等地,北方大部地区最低气温跌破-10℃,东北低于-20℃。此时的季节分布图上,冬季范围达到897万 km2。

较冬至以来,大寒节气的降水明显增多,降水量超过40 mm的区域从浙江北部局地扩展至江南大部。此时,全国除华南以外,大部地区都可能出现降雪,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东部平均积雪可达10 cm以上。

至大寒,二十四节气终。气候往复,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猜你喜欢

大暑小暑立秋
关于立秋你知道吗
农事 大暑
《立秋》
大暑
小暑
小暑
立秋
小暑排汗避暑
大暑:三类人如何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