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线上线下协同教学的策略
2022-03-16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蒋蓉蓉
文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 蒋蓉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可以有效地通过师生间互动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等。但是,线下同伴的共同学习优势以及互动的情感交流等也是线上教学所缺失的部分。如何尽量做到发挥二者的优势,将课堂做到更为人本化,我相信是每一位教师的首要考虑点。
一、关注协同教学的“人”
由于教学进度的统一,很多教师都采用了同一个网址或者APP直播的方法开展线上教学。但是由于家庭监管或者学生自身的某些因素让学生不能及时参加直播课堂,这对于以师生互动实践为主要过程的音乐课堂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基于这一点,同伴的协作在学习上与心理上都有了一定的必要。某校采用了统一直播与小组音乐会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根据社区的地点成立了多个学习小组。在某一个家庭或社区中一起观看面向班级的直播,在指导音乐会中教师会进入到各个小组的直播中进行指导,学生以视频的方式将音乐会内容发放到班级学习群中,鼓励学生的合作、创意。这样的协同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学习的教学资源一致,更是有效提高了线上教学参与度、有效度。
二、把握线上教学的“度”
由于线上教学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需要行之有度。线上教学需要把握的度分别为时间的“长度”与内容的“精度”,以及互动的“温度”。
1.把握线上教学的“长度”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线上教学丰富的静、动态音乐资源让学生初次接触的时候充满了好奇。但长时间面对电子设备,过于长篇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产生课堂倦怠感从而学习兴趣锐减。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时长,不能一味地以时间来衡量课堂教学的效能。
2.把握教学内容的“精度”
与线下教学的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一样,线上教学更加需要在短时间的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笔者通过多次参与线上教学课发现,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多样的教学资源中,教学安排方面出现了教学目标过于宏观多样,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状况,学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全程没有互动。虽然资源的运用很多,但是却呈现出了“满篇星星,没有月亮”的状态。这样一来,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说,线下教学应避免“一言堂”的情况,那么线上教学除了避免“一言堂”以外,更要避免只关注教学内容的丰富而忽视教学重点,或者只关注教学知识的输出而不关注学生是否消化该教学内容的两个极端现象,要避免失去教学内容的精准度与精彩程度。
3.把握教学互动的“温度”
教学是一门互动的艺术,而艺术课堂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的激发与培育。师生的有效互动,除了给学生树立了正向的审美引导以外,对于情感的关注更是尤为重要。艺术表现与学生的创意实践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下教学由于交流的便捷,师生感情能迅速升温,教师对学生的艺术表现意向、创意效果等都能直接捕捉,这是线上教学所不能企及的。基于此,线上教学在除了课堂的语言互动外,在学生展示艺术表现及创意实践的反馈中需要做到“有接收,有反馈,有鼓励,有点评”这几点,这是解决线上课堂学生无法及时得到更多艺术表现机会的难题的有效路径。
三、做好线下教学的“接”
线下教学需要做到与线上教学在时间、空间上有效衔接。线上教学毕竟是疫情反复时期的一个选择。时间上,教师在疫情结束时针对疫情期间的线上课例应有及时的复习与巩固。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弥补个别学生因为家庭客观原因无法按时按质参与线上学习的情况之外,也有助于学生平稳渡过线上线下教学的空间适应期。
从学生的课堂参与方面看,线上教学中提交的反馈演练可以及时运用在线下课堂中,为线下课堂的以点带面起到了正面示范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这样的运用不仅表现在个别学生的反馈演练上。比如,有些小组在家庭或者社区中的演示,可以成功搬到线下课堂的展示中,甚至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展示,做到线下课堂在空间、人数上的优势互补。
从教师的角色看,线上教学中教师原本只是作为一个线上旁述的角色,迁移到线下教学中更多的是一个组织者的角色,这对学生来说更亲切、更直观。原本以语言为主的教学互动,在线下更增添了肢体语言、表情等沟通类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有了更多的空间,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也会因为空间的改变而变得更为融洽。
三、结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协同教学,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面对学生的差异,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教、学、评”统一。线上教学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融合等方面有着海量资源的优势。但是也必须直面其互动情感不足,学生学习状态无法在课堂过程中及时得到关注等局限。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评价”来得到鼓励与认可,以弥补师生互动的不足。线上线下的协同教学也是教学方式的一场变革,如果说线上的音乐课堂将教学内容以放大镜的视角观测,那么线下的音乐课堂可以更为直观地捕捉学生的情感,建立师生动态参与的关系。以人为本,取二者之所长,补二者之所短,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进而优化教学,做到让学生“乐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