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探究
2022-03-16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吴仁科
文/ 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吴仁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激发兴趣,引导海量阅读
(一)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颇具危险性的通病是缺乏读书气氛,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由此可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校园内张贴古诗名言,创建开放式的阅读长廊,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班级可设立图书柜,开辟读书角,定期出版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黑板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精心推荐课外书籍。“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有数量的保证,还要注重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统编版教材配套阅读指导丛书,推荐喜闻乐见的各种经典儿童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
(三)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例如,我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寓言故事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四篇课文的内容及其道理,然后举办“寓言故事我来讲”的比赛,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享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学生们踊跃发言,气氛相当活跃。当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被完全激发后,我顺势引导他们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等书籍。
二、有效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常用的读书方法主要有泛读、精读、略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书籍种类和读书目的灵活运用读书方法,从而使课外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读思结合。 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人物性格、情感抒发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阅读深入心灵,擦出思想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摘抄积累,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是一味的读和背而不动笔去记录,就不算真正的读书。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引导他们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学会有选择、有重点地摘抄好词佳句、精美文段,制作读书卡片,写心得体会等。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不会流于形式,阅读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三、开展活动,鼓励阅读交流
(一)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 在课堂上,学生既可以朗读、背诵、赏析课外阅读中摘抄到的好词佳句、优美文段,也可以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提出心中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深化阅读理解,还能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阅读,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评比活动。 俗话说:有竞争才有进步,有进步才有动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评比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课外知识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比赛”“好书推荐”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阅读氛围。
四、合理评价,促使爱上阅读
(一)定量评价,保证阅读。我会在新学期开学时指导学生根据“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和自己的爱好选择一学期的阅读书籍,制订读书计划(每月至少阅读一本书,一个学期至少阅读五本书),并严格按计划进行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我会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情况、收获等,了解阅读进度和阅读效果,及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早午读、课间、托管课、晚间等闲暇时间随时阅读,保证每天阅读至少30 分钟。
(二)展示评价,爱上阅读。定量评价点燃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但要想让学生把这种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必须注重更能体现阅读能力水平的展示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包括展示优秀的阅读笔记、阅读手抄报、阅读心得体会、优秀征文作品和阅读展演活动等。其中,阅读展演活动是十分独特、有趣的读书汇报活动,也是学生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