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小学生体能发展中的作用
2022-03-16广州市海珠区瀛洲小学田太锋
文/ 广州市海珠区瀛洲小学 田太锋
一、兴趣教学的内涵解析
兴趣教学法是以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目的的新型教学方法。在社会个体或群体的社会行为过程中,兴趣是确保社会行为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高关注程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小学生因其年龄的影响,自我控制与心理调节尚存有一定的缺失,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易于出现溜号、缺乏关注力、兴趣流失过快等问题,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兴趣教学法则通过设计、引导、启示、辅助等手段,将学生引入到一个轻松愉悦、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当中,既符合小学生天真浪漫、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关注度,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达成对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从属性上讲,兴趣教学法应隶属于开放教学体系,以兴趣激发替代强制性灌输,以自主学习替代被动接受,以兴趣盎然替代枯燥乏味,以快乐体验替代埋头苦练。因此,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是修正应试教育弊端,推进素质教育普及的重要手段。
二、 兴趣教学法对小学生体能发展的作用
(一)引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关注
兴趣是引发关注的必要条件。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使其对待周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理,这也是小学生兴趣转移过快的主要原因,而一旦在体能学习过程中出现兴趣转移的现象,势必会对其体能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实现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刺激与调动,使其在切实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基础上,加深对体能发展重要意义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关注,这对于小学生体能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厚望与期盼,同时,更享受着家庭给予的优渥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娇生惯养、畏惧艰苦的性格。体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与艰苦性,小学生无疑会对此产生畏惧或厌倦的心理。兴趣教学法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植入兴趣元素,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学习变得充满趣味性,进而对小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吸引,尤其是在其体验到参与体育学习乐趣的前提下,这种吸引力会逐步转化成为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与的生成与提高。这不仅有助于当下小学生体能的发展,同时,对于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参与习惯的养成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筑基”作用。
三、 兴趣教学法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兴趣教学法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以“快乐体育”思想为核心、遵循“以人为本”育人观的规范而产生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成为兴趣教学法得以应用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充分理解与高度认知,实现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摒弃,加强对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能够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质特征,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出发点,设计出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方案,为促进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必要的支撑与保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民主的课堂管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一定会让体育课堂变得更高效。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童心未泯,对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具有较高的参与欲望。针对于此,通过对趣味元素的全面植入来实现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优化,具有必要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体育游戏的运用频率,在确保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实现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持续性激发与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