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教师学校认同感校本培训课程原则与策略
2022-03-16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黄慧珊
文/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 黄慧珊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教师是非国家机构编制,不享受国家财政性经费,由学校自主依法招聘的持证教师。民办学校自负盈亏的办学管理方式和自主聘用的用人方式,一方面对比公办学校“难进难出”的管理模式有其优势,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人员流动过大、过快的不稳定性,对学校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制约了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的积淀和优质教育的深层发展。
一、 民办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民办学校教师在学校认同感方面现状如何?我们通过教师的学校认同感的因素调研,以调查分析的数据指引课题实践,结果表明:1.在学校认同感三要素中(成功感、生存感、归属感),归属感排行第一位,因此各校需要考虑打造教师归属感文化氛围的校本培训课程。2.学校特色与质量的认同度中,学校办学质量被认为最重要,因此学校应努力提升办学质量。3.学校组织形象认同度中,学校声誉和同事之间的人事关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4.民办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教师业务学习的主要阵地,参与省市级培训和专家指导的机会最少。5.民办学校教师的主要学习途径是继续教育和同行交流,可见结构化提升的机会较少。
从调查可以看到,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形成共研共学的人际氛围,不但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还能让教师更容易产生学校认同感。目前民办学校教师参加高层次外界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结构化提升的机会少,主要依靠学校自身力量,因此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文献理论支撑
最早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和实施的人才盘点企业管理理论引起我们的关注,运用人才九宫格的方式,可以直接体现校内教师专业发展所处的位置,直观呈现能力分布状况。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研究组认为面向人才分布精准地确定不同教师的培养策略,制定相应的校本培训课程,形成分级分类、多样化、立体化的结构,应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教师成功感、生存感、归属感的需求,从而提升学校认同感。
三、重构校本培训体系,提升认同感的培训策略
根据理论指引和实际分析,从学校人才发展需求的角度来做培训,课题组对校本培训进行研究,初步形成“三原则”“四策略”。
(一)校本培训“三原则”
1.结构化原则:所谓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校本培训结构化原则是指将学校办学过程中积累的各类培训形式、经验加以梳理,以满足九宫格中不同教师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使校本研训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纲目。
2.自主化原则:民办学校教师反映得到各级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但是其实民办学校也有自己的管理灵活性。从学校角度看,校长要通过积极与办学者沟通,阐明培训与学校发展的重要关系,争取获得支持,立足自身资源应用,推进校本研训,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也能获得各级部门更多的机会。从教师角度看,只有主动参与才会有真的收获,培训要多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多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开展。
差异化原则:以基于过去、着眼当下、逐梦未来的观念对学校教师进行人才盘点,更好地识别关键人才,细分各专业的优秀教师、潜能教师,按需提供培训内容、方式,实现差异化发展支持,使培训最终成为人生价值追求的助推器,形成高认同感的教师团队。
(二)校本培训“四策略”
1.培训系列要与人才需求相结合。通过运用人才九宫格的方法,我们明确了教师群体中不同类型人才的优势与缺点,相应培训系列设计时要有效回应需求,比如同是阅读,教师和行政、级科组长阅读的内容都是精心挑选、有所不同的。
2.培训内容要与科研难点相结合。培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的,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最有效的自我培训,学校根据教师在研究中碰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资源,深受教师欢迎。
3.培训方式要与工作特点相结合。观摩大师、名家的课堂,适用于教学骨干的培训;到现场参观学习,有助行政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学生教育实例研判,对班主任有实效性帮助,对于各业务工作的制度流程、规范要求等纯知识类的课程,可沉淀为微课,供教师线上反复阅读。创新培训方式,线上线下、实例理论,培训灵活多样,效果更为明显。
4.培训效果与评价任用相结合。“选、育”结束后,“评和用”合在一起做,通过培训后综合绩效、能力、学习表现等多维评价,对真正的人才快速委以重任、给予激励,做到人才供应链环环相扣、不脱钩,实现人才发展闭环管理,是培训更好地支撑学校发展的体现。
四、课题研究思考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我们下一阶段将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进行效益评价,总结研究得失,形成优化改进路径。因此我们计划采用培训领域著名的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简称“4R”),主要内容有一是反应评估(Reaction):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二是学习评估(Learning):学习者的收获程度;三是行为评估(Behavior):培训后的知识运用程度;四是成果评估(Result):培训产出的成果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