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区羊群腐蹄病的诊治与防控

2022-03-16陈晓红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羊蹄羊只腐蹄病

陈晓红

(呼伦贝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羊腐蹄病也叫作蹄间腐烂病或趾间腐烂病。除了羊以外,马、牛以及猪之类的牲畜也会感染此类疾病。羊腐蹄病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传染性腐蹄病,另一种是非传染性腐蹄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节瘤拟杆菌入侵到了羊蹄的缝隙内,从而导致羊蹄的蹄质出现软化现象,并发生烂伤,同时还伴有脓性的分泌物流出。羊腐蹄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类似于内蒙古自治区这种牧区省市更容易发生,呈现地方性流行性特点,对羊只发展具有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治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几点防控措施,对推动羊腐蹄病防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

患有腐蹄病的病羊是羊腐蹄病的主要传染源,除此以外,携带腐蹄病病原菌的其他牲畜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导致羊被传染腐蹄病。在大部分情况下,健康羊感染腐蹄病的原因是与病原进行了直接接触,从而导致被病原菌感染,也有一些健康羊是在间接条件下被感染,如接触病羊排泄的已经带有腐蹄病病原体的粪便、接触带有腐蹄病病原体的垫草以及接触带有腐蹄病病原体的土壤等。在羊腐蹄病的患病组织中,节瘤拟杆菌一般可存活数月甚至数年。严格来说,羊腐蹄病没有太明显的季节性,在湿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温带地区或国家都有较高的发病率。

健康羊与病原微生物直接接触是羊腐蹄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羊舍通风较差、羊舍环境较为潮湿、饲养户没有及时清理粪便、放牧场所有碎石或者铁屑等,都可能致使病原微生物侵入羊蹄组织。此外,如果羊的蹄子形状不正或者蹄子过长,也有可能因为趾间皮肤的过度紧张而出现拉伤至龟裂。在这种情况下,病原微生物也有机会侵入到羊蹄组织中,再加上一些病羊本身机体较弱,饲养户在对羊只的日常饲养管理方面有疏忽,导致羊体内的矿物质含量不足,从而导致羊蹄的角质层不够严密,会加大腐蹄病的感染率。

除了节瘤拟杆菌外,坏死杆菌也是引发羊腐蹄病的病原菌之一。如果饲养户对羊只的饲养管理不当,致使羊蹄内部组织或外部组织造成损伤,就有可能导致健康羊感染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杆菌。粪便中的坏死杆菌会最先进入羊蹄角质层,从而为节瘤拟杆菌的入侵创造途径,而节瘤拟杆菌会产生一些蛋白酶来帮助坏死杆菌更深入地进入到羊蹄组织,致使羊蹄的表皮组织出现损伤、产生炎症,甚至引发严重的临床病变。

2 羊腐蹄病的临床表现

羊在感染腐蹄病后进食量减少,精神萎靡,不爱行走,喜欢长久卧地,勉强行走时会出现跛行现象,患蹄抗拒着地。在发病初期,跛行症状较为轻微,但趾间皮肤有明显的充血现象,且部分组织呈现发炎、肿胀等状态,在触诊时病蹄会有应激反应。有的病羊还会引发坏死性口炎,在病羊的鼻唇处、口舌处能发现水泡或者结节,随着病情发展形成棕色痂块,。此外,患处组织坏死且伴有刺鼻性臭味分泌物流出,羊蹄底部呈现小孔或者出现破洞。用工具将创面进行切削扩大,能看到有液体从小孔处或者破洞处流出,且颜色呈乌黑色。患腐蹄病的羊蹄趾间往往也有溃疡面,并伴有恶臭物附着,蹄壳一般在腐烂的作用下会呈现变形表现,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高烧、蹄匣脱落等现象,甚至引发全身性败血症。有的病羊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脐带消毒,还有可能因腐蹄病而导致坏死性脐炎;也有一些病羊会因此而引发阴唇炎或肝炎。

羊腐蹄病的发病过程相对较为缓慢,大部分病羊在跛行一段时间后,有的几十天、有的能达几个月,才在影响食欲的情况下逐渐变瘦。因此,如果养殖户没有发现及时并对其治疗,就有可能导致病羊因继发性感染而引发器官衰竭,最终致使病羊死亡。

3 羊腐蹄病的诊治

3.1 羊腐蹄病的诊断

3.1.1 羊腐蹄病的临床诊断

通过羊腐蹄病的几种临床表现,如跛行、羊蹄组织肿胀、患病处的病理变化、有刺鼻性恶臭、化脓以及坏死等,能够对病羊做出初步诊断。

3.1.2 羊腐蹄病的实验室诊断

引发羊腐蹄病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感染,其中,节瘤拟杆菌与坏死杆菌往往存在协同感染的现象。羊蹄的上皮组织中容易被节瘤拟杆菌寄生,属于厌氧菌的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羊腐蹄病的感染组织中,坏死杆菌通常呈现长丝状态,菌长在200μ m 左右,菌宽在1μm 左右。专业人员通过对节瘤拟杆菌与坏死杆菌的生化特性、细菌染色以及培养特性进行分析后,能够对羊腐蹄病做出准确诊断。

3.1.3 羊腐蹄病的分子诊断

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加持下,微生物病原诊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诊断工作中,成了较为常见的临床检测病原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诊断方法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其中,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够对节瘤拟杆菌菌群进行区分,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则可对羊腐蹄病的早期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3.2 羊腐蹄病的治疗

3.2.1 羊腐蹄病轻微症状的治疗

在羊腐蹄病发病的前期阶段,应将羊蹄的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并利用药物对患处进行消炎,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使伤口尽快愈合。其后,进一步把羊蹄的坏死组织全面剔除,从而保证患处创面能够清晰完整的露出,并利用混合药液将患处创面清洗干净,以便达到消炎止痛、消肿杀菌的效果。混合药液的主要成分包含以下几种:3%的过氧化氢水溶液、4%的乙酸、食用醋以及1%的高锰酸钾等,取这些药液适量比例调配成混合药液,能够对羊腐蹄病所导致的创面起到消炎的作用,再用6%的福美林溶液对患处进行冲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羊腐蹄病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感染比较严重的流行性羊腐蹄病,还可以直接在羊蹄的患病处涂抹10%的紫药水,能够提高治疗效率,尽快遏制病情的恶化。

3.2.2 羊腐蹄病脓肿症状的治疗

有些羊在感染羊腐蹄病后,病蹄会呈现明显肿胀,内部有脓液积存,应将脓包割破后,人工辅助病蹄进行排脓。通过人工挤压将脓液排空后,可以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病蹄清洗干净,再利用福美林对病蹄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将病蹄的坏死组织进行切除后,确保患处的创面能够清晰露出,再利用10%的氯霉素酒精溶液或者青霉素溶液对创面进行清洁与治疗,并加强对病蹄的包扎管理,避免病羊的大幅度活动,有助于提升治疗成效。

3.2.3 羊腐蹄病重度症状的治疗

当羊腐蹄病发生继发性感染时,往往会导致病羊的部分器官呈现衰竭现象。因此,不仅要针对羊蹄的患病处进行药物治疗,还要根据病羊的实际情况,采取静脉注射抗生素的方式来共同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应利用联合药物来帮助病羊尽快恢复食欲、促进呼吸以及恢复病羊的行走能力,从而快速提高病羊的身体机能,有助于病羊的尽快痊愈。如可为病羊静脉注射磺胺嘧啶药液、土霉素等西药,再在病羊的患处敷撒龙骨散、桃花散等中药,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以及祛毒生肌等作用。

4 羊腐蹄病的防控措施

首先,在免疫接种方面。目前,针对羊腐蹄病进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如“clovax” 就是一款较为有效的羊腐蹄病疫苗,对于预防羊腐蹄病,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接种“clovax”疫苗的频次较高,再加上价格相对较为昂贵,故而很多养殖户通常只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种公羊接种。“clovax” 羊腐蹄病疫苗在第一次接种后,需要间隔42 天才能再次接种第二针疫苗,此后每6 个月再接种一次,能够达到最佳免疫效果、延长免疫效力。但接种免疫疫苗并不意味着羊一定不会感染腐蹄病,而是能够降低羊患腐蹄病的概率。这主要是由于羊腐蹄病除了具有传染性特征外,还具有非传染性特征。因此,饲养户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也要为羊只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才能提升羊腐蹄病的防控质量。

其次,在日粮搭配方面。羊只的饲养管理一般分为圈养与放牧两种,养殖户通常对圈养羊采取的日粮就是饲料;而放牧羊的日粮通常就是牧场中的青草料。这两种饲养管理的方式都存在一定弊端,日粮搭配不够合理化,不利于疫病防治。因此,为了确保羊只营养摄入均衡,养殖户在进行饲养管理时应为放牧羊只提供一定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以保证获得充足营养,同时还要控制羊只对一类饲料的摄入量,避免造成羊只的消化不良;而针对圈养羊,养殖户也要结合羊只日龄对羊只的日粮配比进行合理规划,力求在满足羊只健康发育的同时,调整饲料的适口性,以达到促进羊只进食量,提升养殖场经济收益的效果。科学搭配羊只的日粮,既能够满足羊只的营养需求,还能够提升羊只免疫力,从而提升羊只对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羊只的患病概率。

最后,在饲养管理方面。饲养户在对羊只进行饲养管理时,如果饲养环境不佳,也能引发腐蹄病。如羊舍地面泥泞、垫草更换不及时以及通风效果不佳等。此外,在雨季时节,如果在放牧过程中,羊蹄长期浸泡在泥土中,也会加大腐蹄病的感染概率。因此,饲养户应重视饲养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如定期清洁羊舍、定期展开消毒工作以及定期更换垫草等,从而避免羊只长期站在脏污的地面,减少羊蹄受潮频率,有助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使羊只健康生长。

5 羊腐蹄病的防治实例

首先,发病情况。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某养殖户采用的是半圈养半放牧的饲养模式。在饲养过程中发现陆续有羊只出现蹄部拒绝着地、肿胀以及跛行等表现,甚至还有病羊出现蹄部溃烂、有刺鼻性恶臭脓液流出以及蹄部组织坏死等症状。在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有专业的兽医人员来到现场进行查看,发现羊舍条件为农膜暖棚,饲养密度相对较大,再加上恰逢雨季,羊舍存有积水没有及时排出,活动场所较为有限,羊粪便与污泥已经没过羊蹄,羊只除了在放牧时间段外,其余时间都在这种潮湿污浊的羊舍或活动场内休息。

其次,临床诊断。在本次实例中,发病前期的病羊普遍出现跛行症状,蹄部有红肿,触诊时会呈现应激反应。在病情发展2~3d 后,跛行症状由轻微转为重度,同时病蹄有明显不堪着地的现象,并伴有步态不稳、活动缓慢甚至长卧不起等表现。大部分病羊为单蹄感染,也有小部分病羊双蹄都发生感染现象。前蹄患病的羊大多出现跪趴行为,后蹄患病的羊普遍会将患蹄蜷缩到腹部下方,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剧,部分病羊的患蹄开始出现流脓、溃烂等症状,且有恶臭浓水不断从患蹄的创面流出,甚至还有病羊的蹄匣呈现脱落状态。兽医人员经过检查发现,一些病羊的趾间或者蹄冠处有被划伤的痕迹,且已处于发炎状态,用力按住患蹄或用相关工具对患蹄进行敲击时,病羊有明显的应激行为。同时,患蹄的蹄踵、蹄缘、蹄冠以及蹄叉呈肿大状态,甚至还有部分比较严重的病羊已出现皮肤坏死现象。兽医人员对患蹄进行清理时,能够看到患蹄组织上有明显的小孔创面,同时伴有恶臭脓水流出。

最后,治疗与防控。在本实例中,兽医人员先安排养殖户将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并将其他健康羊只转移到清洁干燥的环境中休息。对羊舍与活动场所先做排污清洁工作,再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在地面铺上干燥沙土以起到除潮效果,叮嘱养殖户需定期用甲酚皂溶液进行全面消毒,并完善羊舍与活动场所周边的排水设施。针对没有临床表现的健康羊,可使用药液进行蹄浴两次,药液可采用10%的硫酸铜溶液。针对病羊,先利用清水将患蹄表面的污物洗净,把已经腐烂、坏死的患蹄组织清除后,再结合病羊的不同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如针对蹄叉腐烂的病羊,要先用2%~3%的甲酚皂溶液对患蹄进行清创与消毒,再向患蹄涂抹磺胺软膏,并用纱布将患蹄进行包扎;针对蹄底软组织腐烂的病羊,要先将坏死性组织清除,并进行扩创处理,再挤出其中的脓液,用2%~3%的甲酚皂溶液对患蹄进行清创与消毒,撒上磺胺粉填充患处,用纱布包扎封闭,每隔两天换一次药;针对急性病羊或者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羊,利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对病羊进行全身防治,以避免败血症的发生。

6 小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加强对羊腐蹄病的了解,有助于养殖户对病羊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从而及时聘请专业兽医对病羊进行治疗,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有关羊腐蹄病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羊腐蹄病防控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羊蹄羊只腐蹄病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探究
如何减少运输途中羊只的死亡
胡辣羊蹄
羊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藏羊传染性腐蹄病防治
疯 子
浅谈绒山羊的疾病防治
羊综合性营养缺乏症治疗体会
中药羊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