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脉络、热点与趋势
——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2022-03-16王亚男赵云靖
张 一 王亚男 赵云靖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线上教学模式取代线下教学模式,成为疫情期间的主要教学方式。抗疫期间,为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疫情期间的教学形式提出了总体要求。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价值,也表明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有文献表明,实践模式单一、网络课程资源匮乏、参与主体信息素养缺失以及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由此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也再次诱发了学者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尽管疫情期间的信息化教学是以应急的形式出现,但是在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应当如何发展,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些问题亟待思考。
在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学者已经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入解读,但仍然存在着一定局限。例如:现有的文献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数据和计量分析的支持;有的学者采用了可视化工具对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了探索,但主要是聚焦于某一子课题得出结论,对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全局性、系统性缺乏把握。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会受到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教育信息化也同样如此。在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常态被打破,有学者提出新冠疫情的出现将是一个分界线。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何克服当前的挑战,还缺乏必要的文献指导。
因此,笔者试图借助Citespace 分析软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路径、脉络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探讨和分析疫情爆发以来,教育信息化研究呈现出的新热点与新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抛砖引玉。
二、数据采集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用的文献样本检索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根据Bradford 定律,核心区域文献更具参考价值,权威性更高。因此,为了保证文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本文在CNKI 中选择“高级检索”,并以南京大学建立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索引(CSSCI)”作为约束条件,初步得到文献3595篇。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研究结论的精确性,再次进行文献筛选,人工剔除会议综述、政策解读、专题访谈及重复和无效文献867 篇,最终得到有效文献2728篇,样本有效率为75.88%。
(二)研究工具
文献计量法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基础,以科技文献的外部特征为对象的定量分析方法,借助文献计量法可以较快了解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规律。本文拟采用Citespace 5.7.R2 和5.6.R2 作为研究工具,对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脉络、热点及趋势进行分析。
三、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一词最早源自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术界对产业问题的研究。在教育领域,美国将IT 应用于教育视为面向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初现雏形。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下,人们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教育信息化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部分将从论文发表的时间、重要作者、关键研究机构三个方面分析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一)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
文献的发表数量是衡量某一研究领域在给定时段内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在分析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和预测未来趋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最早能够检索到的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文献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刘晓静(1998)对高等教育技术发展战略的思考。随后,祝智庭(1999)从要求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应用以网络通讯和计算机多媒体为基础的现代化技术,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为了更为深入全面的剖析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演化历程,本文对2728 篇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了统计(图1所示)。由图1可知,1998 到2020年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文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且在2019年迎来了峰值(峰值为267 篇,有效峰值为218篇)。
图1 教育信息化的发文量统计
依据文献发表数量以及重要文件出台时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 个阶段:(1)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起步阶段(1998年-2003年)。197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规划(讨论稿)》是最早政策性文件。此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也开始呈现快速上涨态势。结合图1可知,2003年文献出版量首次超过了100 篇(累计发文总量114篇,有效发文总量88篇)。
(2)教育信息化研究快速增长期(2004年-2016年):。以200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成立为起点,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迎来了快速增长期。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刊发、2015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发布,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出台催生了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度,研究成果实现了快速增长。
(3)教育信息化迈向2.0 阶段(2017年-至今):。以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为计划》的发布为标志,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硕。从文献数量上看,研究成果出现了下滑,年有效发文量从2016年的201 篇下降到2018年的152 篇。说明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深度和难度正在不断加大。但是,从回归曲线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上仍然保持上升的态势。
(二)论文发表的重要作者分布
本部分主要借助合作网络关系图探究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分布,该方法除进行重要作者分布分析外,还可以分析不同作者在该领域的影响力、高产量作者群体以及合作关系。借助Citespace 5.7.R2与5.6.R2进行重要作者分布非,可以得到作者之间的合作图谱(图2)。
图2 作者合作关系分布图
从图2可知,1998年-2020年共有1069位作者发表了教育信息化研究类文章,其中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5的作者是分别是陈琳(57篇)、祝智庭(43篇)、吴砥(38 篇)、顾小清(33 篇)、杨改学(31 篇),作者之间的合作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凝聚力。
从图3中被引作者的时区分布(Time Zone)图可以看出,以祝智庭(2001)为代表的学者在研究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将其视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之一。2004年前后研究者的数量出现了显著增长,以杨改学(2005)、陈琳(2008)、吴砥(2013)、杨见民(2014)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上述学者均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的研究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图3 被引作者的时区分布图
(三)关键研究机构分布
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分布。在本文中,关键研究机构是指在CSSCI 数据库中发表论文被引量较高的科研机构,它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根据陈超美教授的观点,在Citespace 中节点的轮廓越大,表示该节点越具影响力(即:频次数越多)。运行软件后得到关键研究机构的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关键机构分布
从图4中可以看出,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其次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中央电化教育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此外,图中显示的科研机构节点共有223个,连线为164条,网络密度仅为0.0061,说明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联系不够密切。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到表1。从地区看,国内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大多数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其次是华中、西北,说明不同区域对教育信息化的关注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发文数量看,最多的机构是华南师范大学(95篇),其次是华东师范大学(76篇)、中央电化教育馆(70 篇)。从机构类型来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阵地是高等院校,其中211、“双一流”院校占据主要地位。
表1 1998-2020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中发文量前10的机构分布
四、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脉络、热点与前沿问题分析
(一)研究的脉络分析
“共词分析”能够统计某一关键词在不同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反映某个研究主题中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探究某一研究主题研究脉络演化历程的有效方法。根据张立(2020)的观点,频次(Count)能够反映研究者在一定时间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中心性(Centrality)越高则表明该节点在该领域越重要。因此,借助Citespace,以每一年出现频率位于前10%的关键词作为对象,绘制1998-2020年教育信息化演化脉络图谱(图5)和关键词共现表(表2)。观察图5可知,新世纪伊始,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学术界的研究主要盛行于2003 以后。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划分,本研究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脉络进行如下梳理:
表2 1998-2020年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词共现表
图5 教育信息化研究脉络
(1)起步阶段(1998年-2003年)。此阶段的关键词包括了信息化(177)、教育技术(144)、信息化教育(65)、中小学教师(26)、信息技术资源(23)等。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探索和基层应用。从理论角度看,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被归纳为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祝智庭,2001),并且出现了对远程教学、信息技术队伍培训问题的思考(南国农,2002)。与此同时,民间教育、民办高校的探索成为研究的又一趋势(蔡永莲,2000)。
(2)快速增长期(2004年-2016年)。此阶段的关键词包括了信息素养(57)、基础教育(87)、教育公平(42)、高等教育(50)、智慧教育(83)等。表明国家在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育信息化已经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内容体系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学者们的关注重点开始转向柔性领域(如:学生素养、教育公平等)。
(3)1.0 向2.0 转型时期(2017-至今)。该阶段的关键词包括教育信息化2.0(42)、人工智能(31)、新时代(28)、互联网+教育(20)、供给侧改革(19)等。此阶段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转型与升级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以人工智能(AI)、5G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物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如何迈入2.0 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治理新模式始终是教育变革的灵魂(祝智庭,2020),智慧教育、数字教育、教育改革、精准教学、教育公平等主题的出现既反映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也表明了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趋势。
总体来看,1998-202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1)研究内容,从理论探究向实践应用转变、个案研究向区域推进转变、信息教学向数字教学转变、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综合研究转变;(2)研究的选题,从“以物为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消费向信息素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平、“数字鸿沟”转移;(3)研究层面,横向上从关注发达地区信息资源的建设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转变、纵向上由国家层面的制度与框架研究向微观层面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转变。
(二)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是一篇文章的精髓与核心。本部分对1998-2020年间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以时间(Timeline)线图和聚类(Cluster)视图展示过去20年的发文状况(见图7)。图7共包含了447个节点,1140条连接线、12个聚类网络。网络密度Density=0.01、Modularity Q=0.5301>0.3(聚类结构显著)、Mean Silhouette=0.5087>0.5(聚类是合理的),说明关键词的聚类图谱具有较好的信度。结合图6和关键文献的解读,可以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做出如下归纳:
图6 关键词的聚类视图
图7 关键词的时间线视图
(1)人工智能与教育现代化。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次对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中的AI: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中,以“促进教育公平和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描述了人工智能引入教育领域所遇到的挑战和启示。同年5月,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对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人工智能诱发的教育伦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
该研究主题包括了#0 人工智能、#1 教育信息化两个聚类。在#0 人工智能中,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有智慧教育、云计算、教育信息化2.0、大数据等。#1教育信息化中包括的关键词有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度框架等。
(2)教育公平与数字鸿沟。借助信息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相较于线下教学,在线教学不受时空限制、覆盖范围广,能够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但是,由教育信息化引发的“新数字鸿沟”问题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从起点看,信息技术设备的持有程度存在着差异,这被称为“第一道数字鸿沟”。从过程看,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差异程度将导致“第二道数字鸿沟”。疫情期间,许多偏远地区的在线教学主要以“空中课堂”的形式出现,而中东部地区则借助“腾讯课堂、作业帮、猿题库”等教育工具,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作业在线批改。从结果看,在适应网络学习时,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积极性更为显著。
该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了#2 教育精准扶贫、#4 信息素养、#7教育公平三个聚类。其中,#2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词包括了教育均衡发展、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4信息素养的关键词包括数字教育资源、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等;#7教育公平的关键词包括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均衡等。
(3)教育治理与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治理是现代治理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教育信息化如何带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了时代命题。2019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推动教育领域的“质量革命”。然而,教育质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质量的评价体系,如何确立以评助学,评学共轨的协同联动体系,成为教育质量评价的关键。
该主题主要包括:#3 绩效评估、#6 信息化领导力、#11 模式三个聚类。其中,#3 绩效评估的关键词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教学方法、专业发展等;#6信息化领导力包括影响因素、核心素养、素质素养等;#11模式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智慧学习等。
(4)信息化教学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关键部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改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该主题主要包括:#5信息化教育、#8高等教育信息化、#9信息化教学、#10创新应用四个聚类。其中,#5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词包括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等;#8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词包括教育云、创新实践、教学信息化等;#9 信息化教学的关键词包括信息化建设、教学创新、区域型等;#10创新应用的关键词包括Mooc、教育出版、数字教育等。
(三)疫情影响下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前沿问题探析
研究前沿分析可以探究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焦点议题。因此,借助Citespace中的Burstness功能,通过将时间设置为“From 1998 JAN To 2020 NOV”,并以突现词排序,可以得到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见表3)。从表4中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2.0、智慧教育、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智能教育、教育变革等是学者们关注的主要话题。
表3 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前沿问题(突现强度Top10)
观点表明,新冠疫情是一个分界线,世界教育将被划分为“前疫情时代”和“后疫情时代”。为了更好的预测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前沿趋势,本部分以武汉解封时间为标志(2020年4月8日),将突现词的时间区间为“Begin 2020- End 2021”,并根据突现词的强弱排序,可以得到在疫情影响下的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突现表格(见表4)。
表4 疫情影响下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前沿问题(突现强度Top10)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疫情的影响下,学者们的关注焦点开始聚焦于教育公平、网络学习空间、教育治理、智慧教学等领域。这表明,在疫情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实践表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实践模式单一、网络课程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与此同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再次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综合表3和表4,本研究将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如下归纳:①教育扶贫与区域教育发展协同机制研究。切入点包括精准扶贫、精准教学、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优化等。如管佳(2020)探究了区域义务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②网络教学与信息素养的耦合问题研究。具体涉及到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建设、教师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等。如李亚婷(2020)等人采用质性研究,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下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估模型。③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问题研究。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区域教学治理体系学校教育治理体系研究。如杨现民(2020)等人基于大数据和数据驱动,分析了如何借助大数据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逻辑体系与实现路径。④数字教育与教育资源优化供给,包括开发理念、设计思想、评价体系、耦合协调关系等。如徐丽芳(2020)比较了美国、马来西亚、韩国3个国家中小学数字教材的发展概况,反思了数字教材的“技术-社会”机制问题。代咏梅(2020)从构建智慧化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的可行性。⑤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研究,包括5G、区块链、互动关系、政策激励、实现路径等。如祝智庭(2020)等人从2.0 时代表现的学习环境生态化、行为主体的协同化、教育教学适应化等方面,探索了新兴技术对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
五、主要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1998-2020年在CNKI 上检索到的2728 篇有效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 系统梳理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本状况、演化脉络、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是基本状况层面。从时间分布看,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最早源自20世纪90年底末期,进入新世纪以后,结合文献的发文量统计、关键政策出台,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1998年-2003年)、快速增长期(2004年-2016年)、1.0 迈向2.0 的新时期(2017-至今)。从重要作者的分布看,以陈琳、祝智庭、杨改学、吴砥、杨见民为代表的学者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从研究的机构分布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要阵地仍然是高等院校,并以211、“双一流”高校为主。
二是研究脉络与热点问题层面。从研究的脉络看,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在不同的阶段关注点不同,研究内容、视角、层面、选题逐步深化。从研究的热点问题看,人工智能与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与数字鸿沟、教育治理与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教学与高等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
三是疫情影响下的研究前沿层面。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由教育信息化2.0、智慧教育、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等领域转向研究教育公平、网络学习空间、教育治理、精准教学等,具体来说,可以将后疫情时代下的研究归纳为5 个方面:教育扶贫与区域教育发展协同问题研究、网络教学与信息素养的耦合问题研究、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关系的探讨、数字教育与教育资源优化供给、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的关系研究。
总的来看,自上世纪末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者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基本概况、演化脉络、热点问题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状况。同时,结合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学者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新热点与新趋势,为后续研究思路与方向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但值得注意的是,受数据库和Citespace软件所限,本文仅对被引文献及网络进行分析。因此,被引文献具有怎样的网络特征,以及是否能够印证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脉络和前沿问题等,还有待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