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指数在急诊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作用
2022-03-16李洁余月彩
李洁 余月彩
随着交通及建筑等事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创伤患者人数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一旦出现严重创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这是目前各大医院最常见的一种急诊危重症,若不能及时对患者的体内器官灌注进行恢复,则患者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出现脏器供血严重不足,尤其是损伤患者脑神经细胞及心肌细胞,最终造成患者死亡[1]。这就要求临床对于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和护理流程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休克指数是对患者的休克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接诊患者后立即对其进行休克指数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选择适当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对临床抢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我院接诊的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200例,对其施行以休克指数为指导的急救护理,在急诊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200例,采取红蓝球抽签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9.69±2.11)岁;对照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40.28±1.97)岁。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均需要在研究前接受面谈,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3];(2)不存在严重的其他器官合并症;(3)未出现感染情况;(4)同一时间只参与一项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60岁;(2)出现脑死亡;(3)存在精神障碍;(4)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5)存在严重凝血障碍[4];(6)有抑郁症病史。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测患者入院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并遵照医嘱进行辅助治疗。
1.3.2 研究组接受以休克指数为指导的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休克指数评估,并立即掌握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基本病情资料。休克指数<1.0 的患者,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护理,遵医嘱予床边持续心电监护、鼻导管氧气吸入,开放静脉通道、配合医生检伤并进行有效止血、遵医嘱扩容补液,每半小时评估并上报患者生命体征;休克指数1.0~1.5的患者,需要在上述护理操作上,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合理留置血标本并进行配血,将等渗平衡盐溶液进行迅速输入,剂量1~2 L;立即采集动脉血标本以获取及时结果,并根据检验结果输注红细胞及血浆;配合医生留置导尿,每5~10分钟评估生命体征;休克指数>1.5的患者,护士需要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配合医生立即对其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在对患者进行上述一系列的抢救护理措施过程中,需要专人与患者家属沟通,引导患者家属镇定的同时,仔细说明患者病情及抢救措施。
1.4 观察指标 (1)休克指数: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监测,计算休克指数,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休克指数正常范围值为0.54±0.02,休克指数越高,则患者休克程度越严重[5];(2)临床指标:对患者静脉血进行标准采集,并立即进行离心处理,后使用全自动凝血仪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6],使用血乳酸检测仪对患者的乳酸检测[7],使用氧代谢检测仪对患者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8],以及血常规分析仪对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检测;(3)记录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以患者各项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症状表现,判断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为确保所有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所有患者的检测工作均有同一检测小组人员在同一检验设备中进行。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休克指数、血气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休克指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值,较对照组患者改善结果优(P<0.05);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休克指数及血气指标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多功能脏器衰竭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n=100,例(%)
2.3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0%,高于对照组患者(79%)(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提高(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预后疗效情况调查表 n=100,例(%)
3 讨论
在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因交通、建筑等原因,造成的创伤患者较多,而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更高,临床上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是立即补充患者的有效循环容量,而循环容量过负荷会对患者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进行扩容治疗的过程中,既要充分提高患者的有效循环容量,更要精细控制患者循环容量,以免引起器官容量过负荷,造成器官再灌注损伤[9]。
休克指数是通过对患者各项生命指征进行掌握并计算后得出的一项指数,可以有效对患者的休克程度进行评估,便于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创伤程度进行了解和掌握[10]。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休克指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值,较对照组患者改善结果更优(P<0.05)。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其因失血量过大,导致机体内的器官灌注减少,最终会导致患者的器官组织供血供氧不足,出现缺氧和休克的现象,并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11]。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以休克指数为指导,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评估患者病情,并帮助医护人员决定如何对患者进行输血、补液的治疗,休克指数<1.0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止血处理,休克指数1.0~1.5的患者,需要在止血的基础上使用等渗平衡盐溶液治疗,而休克指数>1.5的患者,则在止血、补液的同时进行补血治疗[12,13]。正是因此,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休克指标改善效果明显。同时部分研究中指出,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紧急,情况严重,也是因此时间对于患者的生命而言极为重要,而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借助休克指数评估,提高对患者进行抢救的速度,以及准确性,对于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意义极大[14]。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0%,比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9%高(P<0.05);预后疗效评估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获得的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针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中发现,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速度快,因此也导致患者的临床预后无法有效判断,而在对患者进行器官灌注治疗时时间极为重要,尽早进行扩容治疗,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15]。研究中进一步证实,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14%)(P<0.05)。
在合并相关文献数据及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以休克指数为指导的急救护理,对于急诊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休克指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