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抚触认识状况的调查
2022-03-16刘庆娟吴雪华陈冬梅
刘庆娟 吴雪华 陈冬梅
新生儿抚触是一种科学育婴新理念。婴儿抚触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婴儿全身进行爱抚和抚摸,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可以刺激宝宝感觉器官的发育和神经系统反应,在抚触的过程中,还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1]。抚触刺激是一种科学、健康、有益的较自然的护理方法[2,3]。正确的抚触护理可促进新生儿胎粪排除,减轻新生儿黄疸,缩短退黄时间[4]。为更好的临床推广新生儿抚触,同时研究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的影响,笔者对本院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抚触认知了解情况开展了调查,并通过针对性宣教以提高产妇和家属的认识,开展新生儿抚触护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020年1~3月我院产科门诊查检的孕妇及家属601例,利用问卷的形式,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分别推送,独立填写,不署名,共发放问卷601份,回收有效问卷601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及对新生儿抚触认识,抚触的好处、重要性认知情况得分情况。预产期在4月作为对照组,以预产期在5月作为观察组。在每组中随机选取Apgar评分>8分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中随机抽取的80例剖宫产或顺产新生儿, 出生时无窒息、产伤、感染病史, 母乳喂养,且母亲无内科并发症。对照组男婴38例,女婴42例;胎龄37~42周,平均 (38.5±0.9)周;观察组男婴41例,女婴39例;胎龄37~42 周,平均(38.6±0.8)周。2组新生儿资料无差异。
1.2 方法
1.2.1 前期基线调查:在吴文燕[5]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评定表面效度0.726,经预试验测得信度0.895。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孕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等。②新生儿抚触认知调查问卷:一方面为:是否了解新生儿抚触、抚触重要程度、认知了解途径、以及是否愿意实施抚触。另一方面对抚触认知包括对抚触具体操作步骤的认识,包括环境准备、时机选择、按摩方法、频率及注意事项,还有抚触对新生儿好处及在什么情况下抚触及停止[6]。
1.2.2 新生儿抚触宣教和培训:5月份我科对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入院时采取针对性宣教,对临近预产期的孕妇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新生儿抚触宣教和培训,主要途径为:护患沟通固定宣教,网络视频课程教学,新生儿抚触宣传手册等。在纳入针对性宣教的产妇及家属中,90%愿意积极参加并完成培训后测试。且宣教后期加强对抚触顺序、抚触环境要求、抚触时长要求、对抚触时注意事项及在什么情况下应停止等项目由有经验的临床护士现场培训,并通过考核。
1.2.3 新生儿抚触干预: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增加抚触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沐浴后或睡前给予抚触护理,抚触室温度在28℃~30℃、光线柔和、安静或播放轻音乐,并由专科护士按照正规国际标准进行全身的抚触护理,可涂抹少量润肤油,2次/d,每10~15分钟,按照头面部、胸部、上下肢、腹部、背部顺序,从上至下、从内到外按摩。期间对新生儿父母一对一培训,使其掌握抚触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出院后抚触护理做准备。
1.2.4 观察项目:观察2组新生儿首次胎粪排除时间及重量、大便转黄时间,动态监测胆红素变化、观察皮肤、巩膜颜色,记录黄疸消退时间。
2 结果
2.1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抚触认识、需求、重要性的情况 在调查的601例中,没有听说过抚触的就有224例(37.27%),了解和非常了解只有53例(8.82%), 新生儿抚触认识与产妇及家属的学历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需要抚触460例(76.54%),不需要16例(2.66%),新生儿抚触需求与产妇及家属的学历情况、居住地的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产妇及家属居住地、学历情况与新生儿抚触认识、需求的情况的比较 例(%)
2.2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及重要性认知调查得分比较 项目总计分60分,在调查的601位家属及产妇中,被调查者学历情况与抚触好处项目得分调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及重要性认知调查得分比较 例(%)
2.3 2组新生儿总胆红素变化 观察组新生儿第2、5、8天总胆红素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消退时间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新生儿总胆红素变化、退黄时间比较
2.4 2组新生儿首排胎粪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较对照组新生儿首次胎粪排出时间早、重量多、大便转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新生儿首次胎粪排出时间及重量、大便转黄时间比较
3 讨论
在前期基线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抚触认知现严重不足,601例产妇及家属中没有听说过抚触的就有224例(37.27%),了解和非常了解只有53例(8.82%)。在调查的产妇及家属中对新生儿抚触认识情况与其学历高低没有关系(P>0.05),而生活在城市的产妇及家属对抚触认识高于农村(P<0.05)。这说明本地区对新生儿抚触缺乏认知是个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居住地在农村,说明对新生儿的优育宣传不够。但调查显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抚触知识的需求很大,且居住在城市、高学历需求高。这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意识增强,更多的父母把培养孩子作为重中之重[6]。知识水平层次高竞争意识就强,对下一代的培养就更重视。有研究发现,新生儿时期是幼儿体格和智力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抚触刺激是十分有必要的[7,8]。本次调查显示在抚触益处上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改善食欲缓解结肠胀气、减少紧张焦虑促进睡眠、促进亲子关系使之产生安全感的认识比较高,而对增强机体免疫较少疾病发生、减轻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的好处了解较少。这提醒我们需要加强对抚触的益处的宣教,增强产妇及家属在出院后对新生儿抚触的积极性。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症状,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一般在7~10 d后会自然消退,但有少数会发展为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系统、肝肾及心肌功能损害,影响新生儿正常发育,甚至造成死亡[10]。临床上出现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很多,(1)胆红素生成过多,这与红细胞的数量、寿命以及旁路来源有关;(2)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新生儿白蛋白含量较低,与胆红素的结合水平有限,因而大部分胆红素呈现游离态,从而越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系统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新生儿的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排泄水平也有限,容易引起肝内胆汁淤积;(4)因肝肠循环而引起,新生儿肠蠕动性差和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而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相对较高,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非结合胆红素。此外,胎粪含胆红素较多,如排泄延迟,可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5)当出现缺氧、脱水、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也会容易引发或加重黄疸的出现。
抚触是通过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科学、柔和地刺激后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迷走神经,进而促进胃肠道内分泌激素活力增加胃肠道蠕动,帮助吸收、消化营养物质,促进胎粪排出,这样可有效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负荷,降低胆红素在肠道内的重吸收,从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促进黄疸的消退[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通过给予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首次胎粪排出时间早、重量多、大便转黄时间短,且实验组新生儿血总胆红素平均值低于对照着,黄疸消退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新生为抚触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
抚触是自然医疗手法,主要对婴幼儿全身进行有技巧的按摩及爱抚,促进其体内代谢和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中枢发育目的[13,14],研究表明,抚触的手法能降低婴幼儿的应激反应,减少烦躁与不安,增加睡眠时间,促进婴儿全身的血液循环及体内代谢及体质量的增加,提高免疫力[15,16]。产妇在新生儿抚触过程中可增强其幸福感、责任感,同时间接增加泌乳量、缩短恶露时间,促进产妇睡眠,使其顺利度过产褥期[17]。
综上所述,新生儿抚触是一项科学、有效的护理操作,对新生儿健康十分有益。目前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抚触知识及重要性认知普遍欠缺,值得在临床医护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