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2-03-16刘壮王元利闫志刚施建锋蒋登学

河北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压缩率成形术椎体

刘壮 王元利 闫志刚 施建锋 蒋登学

椎体成形术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手段,效果显著,可对病变椎体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能显著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继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1,2]。该术式为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止痛快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运用,也深得患者的青睐[3]。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椎体成形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相邻椎体骨折,导致其腰背部疼痛持续,术后功能恢复缓慢,生活质量下降,预后变差[4,5]。因此,有必要对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预防术后再发骨折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依据。鉴于此,本文对骨科86例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的椎体成形术后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53~87岁,平均(67.53±4.77)岁;术前病程2 h~82 d,平均(11.54±3.39)d;致伤因素中,交通意外伤41例,坠落伤19例,跌伤15例,砸伤11例;骨折部位中,胸椎段10例,腰椎段23例。本研究经院内伦理会审核备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病历真实、完整;②经X线、CT等检查确诊,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有明显的腰背部疼痛症状;③符合椎体成形术指征,ASA分级为Ⅰ~Ⅱ级,可耐受手术;④对研究知情且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骨质疏松;②既往有腰椎外伤及手术史;③椎体生长发育障碍;④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⑤恶性肿瘤;⑥精神疾病。

1.3 方法 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或采取电话、微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8.65±1.27)个月,随访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统计各种情况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酗酒史等;同时整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外伤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密度值、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率等,其中骨密度值运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手腕部进行测量,取平均值,计算T值,T<-2.5提示骨质疏松;骨折压缩率=(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原椎体前缘高度)×100%;骨水泥渗漏:行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水泥是否超过椎体范围,超过视为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原椎体前缘高度]×100%[6,7]。

1.4 术后相邻椎体骨折诊断标准 术后出现反复腰背部疼痛;查体触及相邻椎体棘突叩痛;X线检查提示相邻椎体高度降低;MRI检查提示相邻椎体内水肿,T1、T2加权像分别呈低、高信号[8]。

2 结果

2.1 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 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17例为A组,未发生骨折69例为B组。

2.2 2组临床资料比较 2组的吸烟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椎体高度恢复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比较

2.3 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 吸烟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是危险因素(P<0.05),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是保护因素(P<0.05)。见表2、3。

表2 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因骨质疏松症而发病,患者多为老年人,临床上常会出现病变部位的明显疼痛,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疼痛越来越明显,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9]。在治疗上,目前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复位骨折,纠正椎体高度丢失,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减少椎管对脊髓神经形成的压力,恢复神经功能[10]。手术是快速解除疼痛、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方法。其中,椎体成形术的疗效确切,可稳定骨折、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椎体生物力学强度、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11]。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该术式的固定强度与稳定性均较佳,术中能够在伤椎内建立空间,并将骨水泥注入伤椎处,以此纠正椎体后凸畸形,并恢复压缩椎体高度[12,13]。

表3 变量赋值说明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骨质疏松症,而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病情,导致患者术后再骨折的发生率较高[13]。相关研究报道也指出,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发生率约为5%~30%,且好发于术后3~12个月内,而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明确[14]。本研究结果显示,86例患者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17例,发生率为19.77%,与上述报道相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成形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吸烟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椎体高度恢复率有关,其中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是保护因素,其他均为危险因素,与刘伟[15]的报道基本一致。吸烟会影响腰椎骨密度,导致骨折发生率提高,且吸烟时间与骨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吸烟还会减小骨皮质厚度,导致临近椎体骨强度降低,因此有吸烟史者的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风险较高。糖皮质激素会影响骨细胞生成,导致钙磷沉积变少,会加重骨质疏松病情,导致再骨折发生率升高。骨折压缩率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参考指标,骨折压缩率越高则相邻椎体受影响的程度越大,因此术后骨折发生率随之提升。椎体成形术中适当注入骨水泥,可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且能增加椎体的强度,且骨水泥注入量越大,则椎体强度越大[16]。本研究中,A组患者伤椎的骨水泥注入量较大,导致相邻椎体应变力加大,因此相邻椎体术后骨折发生率高于B组。所以建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应根据患者的椎体大小、压缩率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在恢复伤椎强度的同时尽量地减少骨水泥的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到椎间盘,会引起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压力加大,因此会增加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17]。减少骨水泥注入量,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有效手段之一。伤椎高度的恢复,会加大相邻椎体的牵张力,导致其应力载荷过中,因此易发生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一般予以口服钙剂、骨化三醇至少6个月或唑来膦酸至少一次,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病情,因此能降低骨折风险。

综上所述,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也较多,应实施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消除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继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压缩率成形术椎体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水密封连接器尾部接电缆的优化设计
缠绕垫片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某型飞机静密封装置漏油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