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治疗寒凝心脉型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CD31、CD62P的影响
2022-03-16赵建才杨娅娟田玉静
赵建才 杨娅娟 田玉静
临床研究显示,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与心肌灌注和心肌需求失衡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理基础,导致冠脉狭窄,冠脉血供减少,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症状[1]。病理研究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初期,血管壁发生炎症损伤,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大量增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若炎症持续发展,则对血管造成明显破坏[2]。常规西医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血供,但整体疗效不能令人满意[3]。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心,症候表现颇为复杂,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异常等密切相关,素体阳气不足、心阳不振,心血不足为本,寒气客于心脉,损伤心阳,心血瘀阻,则心脉不通,不通则痛。辨证多属寒凝心脉证,临床治疗重在阳虚和寒凝,以温阳强心、活血化瘀、温通心脉等为大法[4]。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以芳香温通药物为主,能促进心脉气血运行,疏通心脉,调和气血,治疗效果显著[5]。本文分析麝香保心丸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定兴县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寒凝心脉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2.1±10.4)岁;CCS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中,Ⅰ级16例,Ⅱ级25例,Ⅲ级13例;对照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62.5±10.8)岁;CCS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中,Ⅰ级15例,Ⅱ级27例,Ⅲ级12例;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CCS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6]中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显示2个肢体导联或相邻胸导联ST段压低≥0.05 mV,或ST段抬高或T波倒置,冠脉造影检查显示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50%,心绞痛发作次数≥4次/周,每次持续时间≥3 min;②中医诊断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7]中相关标准,辨证属于寒凝心脉证,症见胸部隐痛、胸闷,时作时止,心悸气短,畏寒肢冷,倦怠懒言,舌苔白,脉沉迟或沉紧,以胸痛、胸闷为主症,其他症状有2项及舌脉支持者,即可诊断;③患者入院前期未予系统治疗;④患者年龄35~80岁,意识清晰,依从性良好;⑤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
1.3 排除标准 危急心绞痛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等;全身感染;无法控制的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药物过敏等。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0 mg,1次/d,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日10~20 mg分2~3次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20 mg,1次/d,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每日25 mg分2次服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2丸/次,3次/d[8]。2组均治疗4周评价疗效。
1.5 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下,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发作的次数减少>80%,或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80%,心电图缺血性S-T段、倒置T波均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或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50%~80%,心电图缺血性S-T段有所回升,倒置T波变平坦;(3)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电图缺血性S-T段、倒置T波无好转或恶化[9]。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人数÷组内总数×100%。
1.6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畏寒肢冷、眩晕等,每项0~3分,总分0~15分,得分越高,证候越严重;(2)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频次时长;(3)治疗前后检测CD31、CD62P,抽取静脉血2 ml,置入抗凝管中,离心得到富血小板血浆,加入等量2%多聚甲醛固定15 min,用PBS-EDTA缓冲液悬浮血小板并洗涤2次,在缓冲液调节血小板浓度取2支试管,各加入血小板悬液100 μl 染色,用0.5 ml PBS悬浮并转移至流式上样管, Cellquest软件分析计算CD31、CD62P的表达率(%)[10];(4)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ELISA测定。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χ2=9.846,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54,例(%)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分数比较 2组治疗前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畏寒肢冷、眩晕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畏寒肢冷、眩晕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分数比较 n=54,分,
2.3 2组患者心绞痛症候改变 2组治疗前心绞痛频次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的频次、时长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心绞痛症候改变
2.4 2组治疗前后CD31及CD62P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CD31、CD6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1、CD62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CD31及CD62P水平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变化 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CR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CRP、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变化
3 讨论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等,导致冠脉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无法满足心肌细胞正常代谢所需的血氧,致使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平衡受损,局部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症状[11]。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病情较轻阶段,此时心绞痛症状多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每周的疼痛次数及持续时间相当,疼痛部位及程度类似,性质在1~3个月内无明显改变[12]。若稳定型心绞痛持续进展,可演变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慢性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甚至造成猝死[13]。临床统计显示,冠心病死亡率占所有心血管疾病的50%~75%,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14]。如何有效缓解心绞痛、提高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是临床治疗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炎性反应、脂质浸润等有关,单一因素无法全面解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多种因素共同参予是临床的主流观点[15]。当血管内皮的双向调节功能受损后,脂质和白细胞会入侵内皮,引起炎性反应,促使血管内皮损伤,而内皮细胞表面的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促使含有细菌的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16]。在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包含复杂的血管壁细胞间交互效应,各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趋化因子等以及血小板的活化、黏附聚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7]。
CD31、CD62P均是常见的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可参与血栓形成、免疫反应调控、炎症进展等,可能参与白细胞的迁移、血管生成等,可双向调节血管通透性和白细胞渗出[18]。CD62P是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在血栓的启动和扩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9]。
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心阳不足、无以温煦心脉、气血,导致血行无力、瘀阻脉络,而寒邪侵袭,客于脉外,引起筋脉收缩、痉挛,导致脉绌急而不通,最终引发不通则痛,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20]。心主血脉,寒凝心脉,则心阳不振,气血凝滞,瘀阻心脉,发为本病。因此,本病辨证多属寒凝心脉证,治疗当标本兼顾,以温为主,以通为用,扶正温阳,活血化瘀[21]。本研究中麝香保心丸,麝香行血开壅醒神温心脉为君药;人参、苏合香共为臣药,人参大补元气、补五脏之气,使心气充,血脉得以温养,气血运行有力;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化浊,与人参相合,补益与辟邪并重,并可防芳香走窜之力过强;肉桂、蟾酥、牛黄为佐药,肉桂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重振心阳;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牛黄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心化热;三药寒温并用,使心阳得振,恢复气血运行顺畅;冰片醒神清热缓痛为使药[22]。全方共奏益气强心、温通心脉之效,以温为主,通补兼施,使诸证自除[23]。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可保护并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供血、稳定粥样斑块,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减少血管内弥漫性凝血,从而达到保护缺血心肌,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的作用[24,2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症状、CD31及CD62P水平、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麝香保心丸有效缓解心绞痛中医证候,明显降低血脂水平的同时,减轻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