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践行“双减”政策的有效路径
2022-03-16沈蓉
【摘 要】做好课后服务,有助于“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注重提升课后服务的品质,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加强师资建设为抓手,用优质的延时课程服务学生成长,用课堂的变革延展学生的有效思维,用“师心”优化和“师能”强化实现“教育即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延时课程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2-0015-03
【作者简介】沈蓉,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江苏南通,226000)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落实《意见》,说到底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以下简称“城中小学”)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秉持“和实”校训,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朴素理念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让课后服务成为践行《意见》的有效路径。
一、用优质的延时课程服务学生成长
1.课程内容选择更加关注学生兴趣。
延时课程强调捕捉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能够“站在课程中央”。城中小学把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调研、分析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面向家长、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到校访谈、案例分析、典型案例跟踪,了解学生所期待和向往的校外生活,还原延时服务时段学生校外生活的原貌,并据此开发延时课程,着力引领学生寻得生活之根,获得兴趣之源,为未来的“打开式”学习筑牢根基。
城中小学主张全体学生每个学期至少能学习两项感兴趣的体育、艺术技能,倡导课程类型多、涉及面广、选择性强,而不必过分强调课程深度。以低年级延时课程为例,学校开发了趣味性强、入门易的五子棋、棒球、魔方和戏剧四类课程。它们立足于学生兴趣,指向益智、健体、崇美三个维度,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让学生乐此不疲。
2.课程实施方式更加突出具身体验。
杜威把课程视作“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1]。如此,学生的直接经验便处于课程的中心位置,真正的学习则必然成为他们的一种具身体验。
在延时课程实施中,城中小学突破概念化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通过沉浸、互动等方式回归学生原本的生活世界。那些生动活泼、童趣盎然的游戏、表演、比赛等活动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城中小学开展延时课程不以知识的拓展与加深为目的,而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拓展学生的切身经验为课程取向。比如,学校开设五年级篮球课程,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习得打篮球的技巧,鼓励他们为“篮球争霸赛”做好准备。而三年级合唱团课程以班级为合唱团单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合唱的魅力。校内合唱大赛成了学生翘首以待的“嘉年华”。
3.课程发展空间更加强调多元立体。
延时课程资源内涵丰富、外延宽广,超越了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以教材或文本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学校的延时课程,不仅在校园内有良好的发展生态,还能从校园中“破壁”而出,与社会场馆、周边社区、学生家庭、网络空间有机融合,使课程发展空间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比如,为充分发挥学校地处南通濠河风景区的地理优势,城中小学与环绕濠河的21家博物馆合作开发场馆课程。博物馆群成了学校延时课程的基地组群,博物馆专业人员成了这些课程实施的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场馆课程具有情境性、直观性、专业性和广博性等特点,易于随机派生学生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因而受到学生的热捧。
二、用课堂的变革延展学生的有效思维
1.作业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作业不仅是“课后的巩固练习”与“课堂教学的延伸”,还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地位,是学生完整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失的环节,“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载体”[2]。
基于这样的认识,城中小学从“以学定教”“不教之教”等教学观念出发,提出“作业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基于作业的教学设计”等主张,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有理论基础。“学为中心”是当下课改的趋势,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当教师把作业视为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时,“为作业而教”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二是有操作意义。城中小学关注作业设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在确保作业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的基础上,强调差异性、进阶性,将一项完整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分配到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之中,不仅能使教师的课堂讲授简明、指导精准,也能保证作业活动达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等要求。三是有育人导向。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成长的节奏与方向,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为此,城中小学提出“分层设计作业群”的行动理念,强调作业的基础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生预学先于教师教学。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提质增效,城中小学要求教师精研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设计出能够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兼有生活化和开放式的问题,并以预学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意味着教学活动流程要发生一定程度的“翻转”——学生的预学先于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流程的改革,颠覆了传统由“师先教”到“生后学”的教学顺序。为确保学生预学有效,城中小学除了设计“预学单”,以“单”导学外,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教育与互联网结合,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局限。
三、用“师心”优化和“师能”强化实现“教育即服务”的宗旨
1.做“经师”,也做“人师”。
师能高超者为经师,师德高尚者为人师。城中小学要求每一位教师向“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双师”看齐,提出“育人先育心”的理念,把“学科心育”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增长点,要求每位教师关注学生心理,以情优教,情智共生,力求教学活动生动鲜活,意蕴深厚。为此,学校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此基础上,学校组建心理教育志愿者团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团辅活动,加强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筛选调查,提供心理健康个案咨询,让学生逐渐改善生命状态、健康成长。
2.做学科教师,也做全科教师。
不论是为了满足延时课程综合化、整合化实施的现实需求,还是为了应对“指向生活世界,整体启蒙图式构建”的小学教育改革挑战,教师都应该跳出学科本位,将多种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学习有关生活与世界的完整知识,这就要求学校教师不仅要做优秀的学科教师,还要做合格的全科教师。为此,城中小学致力于全科教师的校本培养,推行跨学科教研活动,组建由不同学科教师形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提升教师“一专多能”的素养。学校尝试让教师跨界授课,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3.做学生的老师,也让学生成为“老师”。
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也要努力让学生成为“小先生”。“大先生”与“小先生”共同构建学校“双师”课程、“双师”课堂。例如,在“双减”背景下,城中小学让高年级的“小先生”走进低年级课后服务课堂,开展 “教包书皮与学包书皮”的混龄学习活动。“小先生”现场示范、手把手指导。低年段学生当堂习得包书皮技能;而对于“小先生”来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又如,学校开展“‘小先生开讲”活动,“小先生”在“大先生”的指导下发布思维秀视频,同龄人在聆听中获得提高。
毋庸讳言,“双减”政策的到来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命題,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挑战、新负担。这些挑战和负担既是一种“常量”,也是一种“变量”,当教师的“师心”得以优化,“师能”得以强化,它们就会在教师的感觉中或意识里相应地变小、减轻。城中小学鼓励和促成教师不断为自身赋能,是“提质减负”的可行之径,也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
“双减”减的是学业负担,增的是生命活力;减的是教育内卷,增的是智慧生成;减的是家长焦虑,增的是儿童生长。城中小学通过多种举措开展课后服务,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助力、赋能。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2.
[2]张丰.学习设计与作业设计:融汇“教”“学”全过程[J].人民教育,2019(2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