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2022-03-16
影片围绕埃菲尔铁塔背后的爱情故事展开,讲述埃菲尔与弗里德利·奥古斯特·巴特勒迪合作成功自由女神像后,为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设计的东西而倍感压力。在寻找灵感时,他们偶遇了埃德里安娜,几人之间禁忌的激情也为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带来了灵感。
这座百年来吸引了近三亿游客的鐵塔,原来是以创造它的建筑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对它几乎一无所知,铁塔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更是知之甚少。首先惊叹于百年前欧洲的工业设计水平、材料创新与建造能力,同时更钦佩埃菲尔当时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下坚定不移的姿态和不惧牺牲声誉、财富的勇气,如果没有这些,百年后的今天也就少了这个独特又伟大的建筑。电影剧情里的爱情线好像是基于原本做了些改编,有些人可能无法接受或者认为过于造作,但并不影响本片的质量,反而丰富了剧情,如果电影专注于讲建塔,那岂不更像一部纪录片?
库尔特·华纳是美国传奇橄榄球明星,他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影片围绕着华纳的励志故事以及多年来遭遇的挫折和挑战展开,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杂货店售货员一步步成长为两届NFL MVP、超级碗冠军和名人堂四分卫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妻子布伦达以及教练队友都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这是一部包装成橄榄球人物传记的福音电影,正好赶上今年RAMS夺得超级碗,也算是天意如此!缺点很多,场地太小,球赛内容太少。经过爱情的激励,库尔特在竞技橄榄球上声名大噪,最终被超级碗俱乐部的公羊队选中,从而开始了他的传奇,其实从被公羊队选中之后的情节已经是电影的将近末尾了,这也是让人意犹未尽的地方。
人类一直孤独地仰望星空,2500亿颗恒星中,我们从没发现一个外星人。因为,他们一直在暗处看着我们。宇宙是巨大的棋盘,地球只是一颗棋子,作为玩家的高级文明早早落座,监视着沉默的宇宙。为什么宇宙必须沉默?为什么弱小的我们依旧活着?莱姆被誉为“科幻界的博尔赫斯”,他写下16篇不存在的书的书评,以荒诞讽刺的玩笑,在科幻与哲学的边界,解决人类真正的问题——存在。翻开《完美的真空》,感受科幻悖论、逻辑谜题、文学实验、哲学思考,化身白痴、哲人、疯子、上帝,玩一场烧脑的思维游戏!
刘慈欣曾说:“在我写作《三体》的时候,我认为书里的很多想法和创意都是我自己首创的,包括其中对宇宙规律的一些想法,但我发现很多这样的想法在《完美的真空》里早就有了。”莱姆的这本书风格怪诞,痴迷于探索超前时代的科幻主题:技术的本质、人类与外星智慧的沟通困境、对人类局限性的绝望、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这部作品超越了科幻的思维,直抵哲学的深度,甚至被列为哲学系学生的教材。
针对西方社会种种与工作有关的畸形现象——机器生产加剧劳动异化,人工智能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时长持续上升和工资相对停滞,全球范围内劳动力的竞争,跨国公司以转移生产线为威胁要求补贴和税收减免,对劳动的不正常狂热,将贫穷归根于懒惰的偏见,大规模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具有迷惑性的零工经济。本书对资本主义工作制度展开了批判,对理想的未来工作模式进行了畅想,呼吁以创造性的、自由的工作取代异化的、无意义的劳动。
本书收录了西方学界关于“后工作”研究的16篇代表性成果。“后工作”理论是针对西方资本主义下异化劳动的弊端,萌生出的对未来文明的一种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工作机制导致“很多人无所事事,其他更多的人做无用功,并且强迫真正有益的劳动力从事最繁重的过度工作”,造成了劳动力和资源的巨大浪费,无益于个人发展和公共利益。后工作时代,每个人都要在已可预见的结局到来前交出自己的答卷,不管你应有尽有还是一无所有,所以此书的内容还是很值得人思考。
影史巨匠伯格曼60年文选结集出版,瑞典语直译,首次译介为简体中文版。本文集收录伯格曼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发表的80余篇文章,囊括散文、私人信件、日记、电影批评、文学评论、讲座讲稿等,全方位地呈现了一位对电影和戏剧充满兴趣、博览群书、心怀作家梦的年轻人是如何成为史上重量级电影大师和戏剧家的心路历程。
伯格曼在书中以锐利的哲学思辨轻松地游走在不同题材中,无论是总结艺术的本质,还是解说电影工作的台前幕后,或是对社会议题的针砭时弊,他都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所思所想展现在读者眼前;对影评界、观众的嬉笑怒骂,对自我的诘问、嘲讽,也鲜活地展现出伯格曼鲜为人知的一面。
林帝浣
任职广州中山大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脑报》专栏作者。
210550170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