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
2022-03-15石见吴正兵
石见 吴正兵
策划:本刊编辑部
在资源匮乏、基础薄弱、条件有限的格局下,一些寒門学子通过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拼搏,在教育竞争中不断勇攀高峰。这些年轻人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笃信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突破。
与其说是“寒门出贵子”,不如说那自觉、自律、自强不息的人,总能脱颖而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出身贫寒,并不意味着一切,信仰不灭,必然未来可期!
主题人物
“起点肯定对人影响很大,但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毕竟我们有几十年时间去改变这一切。”
——阿勒拉哈,走出凉山的哈佛博士后
从四川凉山昭觉县城旁一个小村子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马萨诸塞州,从凉山农村娃成为哈佛大学博士后,阿勒拉哈一步一个脚印走了很多年,实现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一切。
凉山州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小时候因为穷,阿勒拉哈求学经历了种种艰辛,“有时连铅笔和本子都买不起”,但他并不觉得自己苦,“小时候环境艰苦,让我懂得珍惜。”
靠着勤奋努力,他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为一名专科生。2009年毕业后,他专升本考入西南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11年,他先后进入Tieto、Symantec、Veritas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2014年,他考取了韦伯斯特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7年,被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科珀斯克里斯蒂分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1月加入哈佛医学院计算生物医学中心,进入博士后流动站。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似纸应有不屈之心。”这便是阿勒拉哈的人生态度。
运用示例:“起点肯定对人影响很大,但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毕竟我们有几十年时间去改变这一切。”阿勒拉哈如是说。他从全国深度贫困的地区走出来,风雨兼程,从一个极致到另一个极致。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人生处处都是起点,只要愿意改变,一切未晚。英雄不问出处,梅花香自苦寒。——江苏扬州邗江区公道中学 徐馨艺
“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受到这么多人帮助之后,我慢慢觉得,人不能只为了自己而活着。”
——苏正民,走出大山后重返大山
2022年6月1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2022届毕业典礼,彝族小伙儿苏正民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作为一名民商法专业毕业生,苏正民的毕业论文写了2.5万多字,论文结尾部分,他用6000多字回顾了自己虽“坎坷崎岖”但“充满光亮和希望”的求学之路,感谢成长道路上帮助过他的人。
苏正民的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家里条件极差,他的求学路也十分不易。初中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他和姐姐双双辍学。幸运的是,有当地政府和老师的帮助,还有社会的资助,让他重回学校。
上高中后,苏正民就开始努力回馈社会对他的帮助。上大学后,在努力成为一名“学霸”的同时,他和几位同学发起了阿依助学计划——“阿依”就是彝语“儿童”的意思。苏正民说当他还是阿依的时候,收获了很多关爱,他也要为其他阿依带去这份温暖。
如今,已经保研的苏正民报名了研究生支教团,要回凉山支教一年。他说,正是那么多人帮了自己,才有了“大学生苏正民”。
运用示例:《孟子·尽心》有言:“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通过努力把善良本性“扩而充之”,传递爱和善良,将自己拥有的无私奉献给他人。苏正民就是这样的人,求学之路充满坎坷,所以回乡支教;接受他人帮助,所以反哺社会。因为曾经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我们不是孤岛,也难免陷入困苦境遇,我们需要这样的善良与传承,更需要亲力亲为,将这样的感恩之心传递下去。愿我们都能散发光芒照耀他人。——江苏扬州邗江区公道中学 严惟懿
“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
——王心仪,用知识浇灌梦想
王心仪出生在河北枣强县一个农村家庭,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从小学开始,王心仪就主动承担家务,采摘棉花、放羊……但贫困的家境丝毫没有影响她,从小学到高中,王心仪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8年,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她写下的这篇《感谢贫穷》打动了无数人。
进入大学后,王心仪参加了很多学生志愿者活动。大一的思政讨论课上,北大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宋玺在课堂上向王心仪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学姐的一句“你的立场越大,你的力量越大”,深深触动了她。
2019年,王心仪报名参军,在综合素质考评中仰卧起坐一项不合格而遗憾落选。2020年9月28日,她再次报名应征,终于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海军新兵。
运用示例:起点不是绝对的,会因我们的前行而变;贫困不是永恒的,会因内心的充盈而变。正如王心仪所写:“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她成长于贫困环境,却依然自信坚强,在磨难中实现理想,成就自我。倘若我们身处泥泞,但只要心中有信念,眼中有希望,就算被寒门的泥淖束缚,也能走得很远。贫困不该成为囚牢,而是上佳的磨刀石,让我们锋芒凛冽。——江苏扬州邗江区公道中学 姚颖
“我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给那些还在路上的农村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看到坚持的希望。”
——何江,第一个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人
何江,是2016年哈佛大学毕业生代表,是2017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医疗健康领域30位30岁以下的青年俊杰,是2017年阿斯彭研究院阿斯彭思想界聚焦健康学者。而他,也是从小村庄一步步踏上国际舞台的寒门贵子。
何江的父母都是湖南宁乡的农民,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坚信“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他们从不出门打工,宁愿在家辛苦一点,也要陪着孩子上学。没有任何娱乐的他们,每天坐在家里的四方桌子上,每人拿一本书,看谁坐得最久。“那时觉得爸爸很‘霸蛮’。但现在想想,这是农村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2005年,何江考入中国科技大學,2009年,戴着象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的光环,他入读哈佛大学,硕博连读,主攻生物技术领域。完成哈佛学业后,何江赴麻省理工进行博士后研究,继续迎接人生和科学研究的新挑战。
运用示例:我们需要一点视野,读书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何江从偏僻乡村走向科研殿堂,是知识和教育成就了他,也给了无数条件落后的学子希望。“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一位作家在给她孩子的信中说。这正是知识的意义和力量,它让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有拒绝的权利。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心怀追求,不畏寒窗。——江苏扬州邗江区公道中学 孙铃
主题思辨
角度一:心怀感恩是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
放眼全国,像苏正民那样心怀感恩不断前行的有志青年不在少数。出生于一个偏僻小村庄的河北工程大学毕业生王银周心怀感恩,勇于追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本科学业后,毅然进入军营,在不断超越中书写青春故事;从大山深处走出的黄子立享受过雨露计划、得到过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他怀感恩之心,踏入航空院校,成为一名出色的海军航空兵。类似事件的出现无不表明,心怀感恩是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能让有志青年树立并坚定目标,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逐梦之旅。(林凯彤,红网)
角度二:追逐理想,如同追逐阳光。
追逐理想,如同追逐阳光。于是乎,纵使是最贫瘠的土地上,也可有繁花绽放。人生的故事,远比自然万物精彩。能动性,决定了可能性。阿勒拉哈、苏正民等一批寒门学子,不曾辜负内心深处的渴望,不曾辜负这个社会的良善。勤奋苦读、披荆斩棘,“用知识改变人生”,他们都迎来了阶段性的高光时刻。向光而行,便有光亮照耀前路。每一个志向高远、矢志不渝的个体,都能量爆棚,他们既是自己的太阳,也可温暖周边、照亮一方。(蒋璟璟,封面新闻)
角度三:知识改变命运。
在一些人喟叹“寒门难出贵子”的背景下,不断涌现的寒门励志故事也是一面镜子。面对不同人群生存状态下的差距,一些寒门子弟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笃信通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突破。只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社会支持和“弱势补偿”,寒门子弟同样有机会在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
走出大山的“寒门贵子”,通过教育改变了他们的视野、思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让他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让这个社会因为他们多一些积极的改变,这何尝不是“知识改变命运”。(上游新闻)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