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2022-03-15张晗
张晗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个写作任务,按要求写作。
常常有这样的情境——
太吵了……静一点。
太闹了……静一点。
太烦了……静一点。
【任务一】
以“静一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侧重写实:⑴紧扣“静一点”合理选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⑵写清楚事情的过程,细节真实,详略得当;⑶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侧重虚构:根据题目“静一点”构思,写清楚任务的困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冲突,人物采取什么行动面对冲突,结局是什么。
【任务二】
以“静一点”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⑴围绕“静一点”表达明确的观点,观点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
⑵論据经得起推敲,使用的论据要能支持论点;
⑶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合乎逻辑,思路清晰;
⑷如果写演讲稿,还要做到:心中有听众。
【名师题解】
一、从记叙文角度解析文题:
首先我们要抓住核心词,围绕题目中三次出现的“静一点”来整体把握。而“太吵了”“太闹了”“太烦了”这样三个假设情境的出现,也提示学生们在审题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在心中追问自己:是否有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又是如何面对的,通过怎样的方式让自己最后成功地“静下来”。
其次,要确定立意。中考考场作文,一般还是希望通过文题来考察学生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所以在进行立意时,还是倾向于通过“静一点”这件事,书写考生所获取的成长感悟。比如,考生可以记叙自己在吵闹、杂乱、纷芜的背景下做事暂时失败,但是痛定思痛,发现了“静一点”的意义,于是通过努力,让自己“静一点”,从而获得了成功,也发掘了“静一点”的魅力。
二、从议论文角度解析文题:
在写议论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说清楚是什么。文章是以“静一点”为题所展开的议论,“静一点”就是考生们将要把握的论点,在行文中,考生要说清楚“静一点”是什么,也就是引发自己思索的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弄明白为什么。世间万事繁芜多样,每一种面貌都应该有其独特的魅力,之所以需要“静一点”的人生,势必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和意义。所以,考生要把“静一点”的正面意义写清楚,即为什么要坚持“静一点”,这样文章的主体部分就表达清楚了。
要知道怎么办。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部分,考生也可以在文中把怎么做到“静一点”的过程写出来,行文最后落到自身生活实际上来。
满分作文一
静一点
浙江省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
求可儿
下课时分,我们的教室里总是会非常吵闹。
下课铃声匆匆打响的瞬间,教室便会从原来的静谧转变为喧嚣。男生们通常聚在后面打闹,女生们则围在一起聊聊八卦,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在埋头赶作业。我恰好是那个想趁机复习功课的人。
只可惜教室里时不时爆发出的笑声和同学们搞怪的大叫声不断刺激着我的耳膜,让我的心变得逐渐不平静——看着同学们都在聊天和打闹,我的心也开始躁动了起来,萌生出一种想玩的念头。很快,尝到下课不用学习的甜头后,我愈发贪婪——上课的时候总想着早点下课,下课的时候又总想着晚点上课,慢慢的,我越来越放飞自我,课间这十分钟彻底被我浪费掉了。
原本计划利用课间复习的想法被完全搁浅,虽然有时想起来有点惭愧,可禁不住大家玩闹的诱惑,我还是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直到有一次,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在赤红的成绩面前,我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
于是我开始反思。之前我总是认为,是因为下课时教室里太吵闹,是这种喧闹的氛围影响了我,是那不够安静的环境打扰了我。其实这只是我不敢面对自己而找的借口。不安静的外在环境固然有影响,但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放松了要求,在下课时只想发呆、聊天,而非重拾课本,专心学习,任时间从我的指缝间悄然逃走。这是我内心贪婪的欲望和懒惰所造成的,自然也是我静不下心去学习的原因导致的。
古时候人们常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是我又对“静”有多大的重视呢?时刻保持一颗安静的心确实很重要,只可惜一开始我并没有做到,反而把责任推到了外界那个我本可避免的因素,最后才导致了那悲惨的后果。仔细想想,我们还是需要以更加“静一点”的心态来面对学业,因为只有将那颗浮躁的心静下来,才能保持理智,才能更加专注地面对学习。反观自己,也正是因为我内心的“不静”给自己带来了成绩下滑的下场,我也应该在下课时将心沉下,静一点,再静一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静谧的心理环境,不受外界嘈杂的影响。
毕竟,只有当我们静下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时,才可守护一个安静的灵魂。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静一点”选材,选择了自己没有善加利用嘈杂的课间,最后导致考试失利这一件常见又生活化的小事入题,选材真实、接地气。而当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她也因此获得了成长。在这一部分,作者的心理描写相当不错,细致的刻画不仅让作者的思考更为深入,也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满分作文二
静一点
浙江省新昌县城关中学 朱楷元
记得刘墉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在文中,他进行了一番尝试:“静下心来,从一数到十,不带一丝杂念。”只可惜,最后先生坦言自己并没有做到,如此的诚实让我钦佩之余也再次明白——“静一点”的人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而当我们提起“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先贤去努力追求。文人们总习惯把“静”作为立身之本,艺人们也常拿“静”当作学艺之根,即使是习武之人也一直将“静一点”的境界奉为其追求的最高级别。遗憾的是,静一点的人生,即便被那么多人追求,可它仍安安稳稳地站在“热闹”的更高处,如高山之巅,鲜有人达到。
其实仔细一想,别说是达到,就连“静一点”背后的深意,也因为它的难以触及被许多人做了过多的定义。于是此刻,一直浸在热闹与喧嚣这一杯酒里的我,忍不住想在这一次次觥筹交错间,探寻起这捧清水的意义。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在磅礴大雨中依然骄傲挺立着的树木,哪怕风雨再大,它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坚持着、不动摇。和我们这样动态的人相比,哪怕是这些草木会随风而动,可在很多人的心中,还是会把植物视为静态的存在,否则,《孙子兵法》里就不会有那句著名的“不动如山”了。
我也记得夏天田野里的盛宴。闭眼静听,蝉鸣以铺天盖地之势涌进耳内,可我的心却无比平静。蝉鸣如一张隔离网,反而使我的心沉了下来,犹如石头落地般释然,田地里听不见汽车的喧闹,看不见闪耀炫目的霓虹灯,亦闻不着城市快餐的油腻味。只是无边旷野,说不尽万种惬意。
我突然想起有段时间,我甚是痴迷鲁迅先生的《祝福》与《在酒楼上》中描写的雪景,倒也不是说文章给了我多大的启迪,而是整体的氛围让我心生欢喜。字里行间犹如一个人在雪地里踱步,雪声清晰而安静,自己的心自然也变得像这雪一般宁静了。
也依然记得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里那句令人意犹未尽的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似乎包含着先生对恬静的追求与渴望。古人云:“捕鹿者不见山,捕鱼者不见水。”马蹄声阵阵,流水声潺潺,打猎者在不甚宁静的境界中为自己找到了一颗宁静的心,于是在他的领域里,便只有了自己与猎物。
原来静一点的人生是一汪亟待我们航行的净水,只需要让这片水伴随着我的每分每秒,我就终将到达彼岸。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文章开篇利用刘墉的事例为引就相当出色,而这般引用之后合理提出的“静一点”便显得非常自然,此后对于“静一点”的真正意义的探索,就是作者想要把握的重点。在这里,作者不仅使用自身的例子来设身处地地思考,更是利用了《孙子兵法》、鲁迅、朱自清等素材,完美地体现了作者不凡的素材积累能力,堪称考场议论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