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海(境)外媒体关注的“八大议题”
2022-03-15管永前
管永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北京 100089)
自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海内外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大会报告。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众多海(境)外媒体和观察人士,围绕二十大报告的“继往开来”“自信自强”“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安全”“共同富裕”、科技创新、两岸发展和对外关系等“八大议题”,进行广泛报道,并做出不同解读和分析。尽管其立场、方法和态度不无偏颇,但为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西方媒体的报道和分析,我们必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使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一、关注继往开来:分析二十大报告的“守正”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当天,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高级研究员于泽远发文称,二十大报告有不少新的提法,其中包括“三件大事”“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务必”“自我革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等。三件大事中有两件已经完成,即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则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所处的历史阶段。党的二十大将继续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强化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于泽远注意到对于未来,二十大报告遵循了十九大提出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蓝图,但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并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国内局势,尤其是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二十大报告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务必”:即要求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于泽远认为,二十大报告将“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并强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要求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这显示出二十大后,中国共产党仍将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1)⑤ 于泽远:《二十大报告的新与旧》,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21016-1323465?close=true。。但从整体上看,二十大报告基本延续了此前的施政方向。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泰苏细数报告中涉及的一些话题,包括依法治国、投资环境保护、共同富裕等。他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些领域的讲话内容在过去五年中基本没有变化,一直强调持续当前方向。他认为,中国接下来的政策制定和前几年应该不会有太大区别(2)文灏:《推特上的中国》,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on-twitter-xi-speech-20221016/6792299.html。。美国智库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认为,二十大报告完全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此前制定的方针路线(3)④ 陈婧:《受访学者解读:二十大报告内容基本延续此前施政方向》,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21016-1323461。。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指出,二十大报告中的多数概念,包括相对较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提法,均不是第一次出现,这可以说是政策具有连贯性;至少我们清楚地知道,共同富裕还会是未来五年的执政重点。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分析后也认为,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规划在未来五年都会得以推行(4)③ 陈婧:《受访学者解读:二十大报告内容基本延续此前施政方向》,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21016-1323461。。于泽远也认为,二十大报告继承了中共近些年坚持的基本理论,在奋斗目标、中心任务、市场经济、分配制度等重大问题上延续了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的理论发展逻辑,并没有外界此前担心的“逆转”。比如二十大开幕前,有舆论担心中国共产党是否还会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提法,报告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如,还有舆论担忧,二十大或许会用“人民经济”取代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利于民营企业和资本的正常发展,但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表明二十大报告内容基本延续了此前的施政方向(5)① 于泽远:《二十大报告的新与旧》,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21016-1323465?close=true。。
二、强调自信自强: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雄心壮志”
从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可以看到什么?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承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强大和平等的国家,并呼吁实现“共同富裕”,力图打消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低迷以及中美关系紧张的担忧。报告回顾了过去十年的种种努力,包括遏制腐败、争取公众对党的支持以及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雄心壮志”,中共成为中国克服巨大逆境时的果断舵手。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行动,以确保中国在与西方的对抗中“获胜”,或至少能够经受住这种对抗。中国加强了军事力量,推动了经济改革,总体目标是让中国恢复作为全球参与者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应有地位(6)Chun Han Wong,《习近平二十大演讲展现以他为中心的雄心壮志》,https://cn.wsj.com/articles/习近平二十大演讲展现以他为中心的雄心壮志-11665917107。。美国《纽约时报》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三个任期内,中国将转变为一个更自豪的“威权国家”,越来越确信西式民主已经失去了光环,希望在21世纪全球秩序的塑造中掌握更多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并不止于未来五年,他试图建立一个持久的“权力与政策大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世界观中,党的“中央集权”可以动员中国完成西方国家无法实现的壮举,比如减少农村贫困,迅速转向新技术,或者有效地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7)Chris Buckley,“‘Uncle Xi’ to Exalted Ruler: China’s Leader Embodies His Authoritarian Era”,The New York Times,2022/10/14,https://www.nytimes.com/2022/10/14/world/asia/china-xi-jinping-communist-party.html?_ga=2.177897829.1547180813.1666453536-1531667235.1666195140.。英国路透社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开幕会上表示,中国已经实现了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将其从混乱转变为治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支持私营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并加强建立战略威慑能力;中国永远不会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权力(8)《路透这样看中共20大开幕习近平报告提安全73次提反台独掌声最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2022年10月16日,https://www.rfi.fr/cn/中国/20221016-路透这样看中共20大开幕-习近平报告提安全73次-提反台独掌声最亮。。澳大利亚悉尼麦考瑞大学安全、情报和犯罪学系教授季北慈(Bates Gill)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报告“是一篇盛赞以往成就、强调对党及其选择道路的信心、同时鞭策党员更加努力向前的演说。”(9)⑦ 松仁:《外界解读习近平20大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reactions-to-xi-s-speech-opening-china-s-communist-party-congress-20221016/6792061.html。位于台北的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李华球认为,相较于过去的党代会报告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轻轻带过前五年的工作,但对未来十年的变革说得清楚而具体。这似乎暗示,对于未来五年的二十大期间,将有更伟大的历史任务要完成,值得各界持续观察(10)文东:《中共二十大报道:习近平二十大工作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the-ccp-s-20th-national-congress-opened-with-xi-jinping-s-address-where-analysts-say-he-tried-to-ease-us-china-tensions-20221016/6792078.html。。
三、突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不走西方道路
对于中国式发展道路的看法,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语码,并未出现在之前历届党代会报告中。BBC注意到,在2022年7月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似乎第一次提出“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后这个词进入中共官方语境(11)⑥ 《中共二十大开幕:习近平称“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提出“中国式现代化”》,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3274958。。对于中共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有何意义,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认为,这表明现在中国具备条件,也明确了目标,就是要搞现代化,但要注意这个现代化要有中国特色,不要幻想中国会跟西方殊途同归,会发生“和平演变”这类事情;王江雨进一步解释,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以及环保、科技和工业化上,中国想要实现跟西方一样好,甚至更好的现代化;但最主要的区别是,要实现这些现代化是由党的领导和国家主导的,是自上而下,不是自下而上的(12)⑤ 《中共二十大开幕:习近平称“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提出“中国式现代化”》,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3274958。。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甘思德(Scott Kennedy)向路透社表示,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在公共事务的方方面面,从现代化到外交到社会主义都要发展出“中国式”的特色,这表明中国希望走一条不同于美国和西方过去一个世纪所划定的道路(13)③ 松仁:《外界解读习近平20大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reactions-to-xi-s-speech-opening-china-s-communist-party-congress-20221016/6792061.html。。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以较长篇幅,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意涵,明确不走西方道路,显示中共将致力于开拓一条在党领导下、不同于西方政治制度与体系的发展路径,也预示“中西方在制度与意识形态上的博弈将加剧”(14)② 杨丹旭:《二十大开幕习近平提示准备应对“惊涛骇浪”并强化国安》,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21017-1323503。。
四、适应时代变局:从强调“经济”转向“安全”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中共二十大在中国经济减速和外部风险加剧之际拉开帷幕,最高领导人在政治报告中以专门篇幅阐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问题,凸显了党对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高度警惕,以及由此采取的“防御姿态”。对于未来五年的外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传达了逆境下强化国家安全、维护政权制度与意识形态安全的清晰信号,预料中共将会进一步把国家安全作为重点领域推进(15)① 杨丹旭:《二十大开幕习近平提示准备应对“惊涛骇浪”并强化国安》,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21017-1323503。。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吴木銮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安全似乎是领导人最大的关切(16)④⑥ 松仁:《外界解读习近平20大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reactions-to-xi-s-speech-opening-china-s-communist-party-congress-20221016/6792061.html。。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庄嘉颖也认为,二十大报告中谈论安全的次数比以往要多。他认为,今天的世界比五年前更具角逐性,有几个原因的确使中国比五年前更为关切安全方面的问题。一是与美国的竞争更为激烈;二是俄乌冲突充满不确定性;三是在新冠疫情下供应链问题与美国限制中国获取技术的打压齐头并进。因此,在安全问题上,中国需要担忧的事情要比五年前多(17)③⑥ 松仁:《外界解读习近平20大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reactions-to-xi-s-speech-opening-china-s-communist-party-congress-20221016/6792061.html。。美国《纽约时报》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26次提到“国家安全”,超出了他在2017年所作的篇幅更长的十九大报告中的18次,而十年前的十八大报告中仅4次提到“国家安全”。这表明领导人的精力“异常集中于对中国和中共统治的威胁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背后的信息是,中国必须“继续团结一致,中共的强有力领导对抵御这些日益增长的外部威胁是必要的”(18)Chris Buckley and Keith Bradsher,etal., “China’s Leader Strikes a Defiant Note, Warning of ‘Stormy Seas’”,The New York Times,2022/10/16,https://www.nytimes.com/2022/10/16/world/asia/china-congress-xi-jinping.html.。英国路透社也报道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了中共内部的一个重要变化,未来将更加关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而“远离”过去强调的经济发展。香港大学财经教授陈志武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特别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报告中已不像以往那样“强调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陈志武认为,从十四大到十九大,经济发展每一次都被明确定义为党的中心任务,但这一次却完全没有提及,重点反而是“完整”和“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党不再单单致力于经济发展,而是要推动政治、社会、环境和文化发展(19)③④ 松仁:《外界解读习近平20大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reactions-to-xi-s-speech-opening-china-s-communist-party-congress-20221016/6792061.html。。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泰苏认为,在二十大报告中,“稳定”显得更加重要,相比以往最深层的变化,大概是稳定被提高为目标,而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条件(20)⑧ 文灏:《推特上的中国》,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on-twitter-xi-speech-20221016/6792299.html。。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敏(Mary Gallagher)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对经济的部分总结为:“不许躺平,不要期待国家帮你做你力所能及的事”(21)⑦ 文灏:《推特上的中国》,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on-twitter-xi-speech-20221016/6792299.html。。
五、追求“共同富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对于中共二十大设定的目标任务与决心,《德国之声》认为,习近平在报告中再次提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中国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要求严格控制资本,缩小贫富差距。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首席分析师何青山(Nis Grünberg)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重申“共同富裕”,中共可能会借此对私人资本施加更大的影响,并寻求更好的收入分配(22)《习近平二十大开幕讲话专家学者怎么看?》,https://www.dw.com/zh/习近平二十大开幕讲话-专家学者怎么看/a-63456318。。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西园寺一晃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建设初期基础薄弱的国家,经过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壮举和奇迹。西园寺坦言,未来中国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任务也将更加艰巨,二十大报告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中国人民涉险滩、攻难关的气概和决心。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大西广说,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不同时代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划。大西广表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增长”是首要选项,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那么伴随高速增长产生的诸多问题也要重视起来。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共同富裕是中国当前重要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在国际上也有所实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帮助发展中国家进步,正是实现“世界版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23)吕少威:《日本学者:中国倡导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全球贡献值得推广》,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22/10-21/9877825.shtml。。
六、面对未来挑战:更加重视军队建设和科技创新
《纽约时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以相当篇幅阐述了军队建设。他除了强调要“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外,更指示要研究掌握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纽约时报》还报道说,就在二十大召开的几天前,美国政府祭出迄今为止最为严厉的芯片技术和产品出口管制措施,除了严厉管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技术和设备外,还禁止“美国人士”未经许可在中国企业支持其先进芯片的“研发或生产”。“美国人士”包括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任何人违反这一禁令,其美国公民身份或绿卡永久居民身份就会遭到剥夺。面对美国的高科技管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引领驱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呼吁在高科技发展上通过自力更生,赢得“关键核心技术”的争夺战,以寻求中国在全球的科技竞争力(24)④⑥ 松仁:《面对美国高科技管制,习近平强调科技自立自强》,https://www.voachinese.com/a/6792138.html.。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政策研究主管凯娜(Kendra Schaefer)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二十大报告“并没有把中国的前进道路描述成中国与西方的竞争之路,而是将其描述成必须经历的外部压力风暴”(25)③⑥ 松仁:《面对美国高科技管制,习近平强调科技自立自强》,https://www.voachinese.com/a/6792138.html.。伦敦地缘战略理事会研究员彭朝思(Charles Parton)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创新和教育,在二十大报告中对此更为强调,特别是因为美国出台限制与中国科技合作的措施,中国研发自己的科技就变得更为重要(26)松仁:《外界解读习近平20大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reactions-to-xi-s-speech-opening-china-s-communist-party-congress-20221016/6792061.html。。全球战略咨询机构奥尔布莱特石桥集团(ASG)主管中国事务的副总裁保罗·特廖洛(Pau Triolo)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二十大报告对未来政策的影响还需要假以时日才会变得清晰,但一些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在中国的科技行业。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必需加快步伐,掌握对经济和军事竞争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他还表示,中国将很快启动战略性、大型而且具有长期重要性的重大国家项目。《纽约时报》注意到,在五年前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呼吁发展“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而这一次却聚焦于“国家战略需求”之上。中国正在加倍坚定地推进国家主导的创新,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未来将在创新驱动上发挥主导作用(27)③④ 松仁:《面对美国高科技管制,习近平强调科技自立自强》,https://www.voachinese.com/a/6792138.html.。
七、推动两岸发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对于中共二十大关于祖国统一与台湾问题,路透社报道,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亚太计划中国议题高级研究员于洁(Yu Jie)认为,在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台湾的用语已经修正,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语气和政策的改变。除了“和平统一”的传统词汇,也加入针对台湾更为强硬的用语,如“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借此进一步警告被视为干预台湾事务的美国和其他西方盟国(28)方泠卉:《二十大报告称绝不允放弃动武》,https://m.vct.news/news/589d547c-1d16-4be5-93aa-cd8af9f44096。。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分析,从十九大到2021年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中共已经将促进统一提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百年”的必然目标。尤其是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誓言解决台湾问题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而且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两岸“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未来五年,台海局势的走向将取决于美中之间的大国博弈、两岸间的政治互信以及综合实力对比,北京恐将依其自身步调持续对台湾加大施压(29)⑥ 文东:《中共二十大报道:习近平二十大工作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the-ccp-s-20th-national-congress-opened-with-xi-jinping-s-address-where-analysts-say-he-tried-to-ease-us-china-tensions-20221016/6792078.html。。然而,《卫报》引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者宋文迪(Sung Wen-ti)的话说,可以乐观地看待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台湾的讲话。他认为,讲话的着重点放在“应该”和“必须”,但对“如何做”却相当模糊。缺乏“如何做”表明,他(习近平)想保持对台政策的灵活性,并不愿意不可逆转地致力于走一条特别对抗的道路(30)《中共二十大开幕海外媒体如何评价习近平及其台湾问题讲话》,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3286130。。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也认为:“和我们在过去看到的相比,并没有新的信号或是更强的紧迫感。(唯一的变化)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警示外国人不要干预。”(31)文灏:《推特上的中国》,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on-twitter-xi-speech-20221016/6792299.html。
八、关注对外关系:致力于全球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
法新社、塔斯社等媒体注意到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反对冷战思维”的表述,称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到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32)《国际舆论聚焦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成解码中国关键词》,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22/10-17/9874882.shtml。。香港时事评论员、前《文汇报》记者刘锐绍分析,二十大报告在有关外交的部分强调,中共“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地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通篇聚焦在中美关系,最终目标是为“中美冲突做好准备”,但措词略显温和地展现了与美国追求稳定关系的企图,并未如外界预期般地强硬(33)② 文东:《中共二十大报道:习近平二十大工作报告》,https://www.voachinese.com/a/the-ccp-s-20th-national-congress-opened-with-xi-jinping-s-address-where-analysts-say-he-tried-to-ease-us-china-tensions-20221016/6792078.html。。《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创办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当于中国版本的世界银行。他(习近平)说的不是美国梦,而是“中国梦”,他描述了人们在克服一个世纪的混乱和殖民屈辱,重新获得大国地位时的集体自豪感(34)Farah Stockman:《习近平的统治教给美国人的三件事》,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21017/xi-jinping-china-economy/。。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博喜文(Dr. Michael Borchmann)表示,互联互通的世界从中国的稳定增长中受益匪浅,相信世界众多国家将继续携手中国,中国也会在国际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35)马秀秀:《德国前官员:中国将继续走在稳定与平衡发展的道路上》,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22/10-17/9874495.shtml。。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社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认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方针将助力实现全球共同繁荣。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在报道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36)俞懿春:《推动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外媒看中国)》,《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0日。。
总体来看,西方媒体和分析人士对二十大报告高度关注,反应十分迅速。2022年10月16日二十大开幕后,16日当天和17日起西方各大媒体在显著位置纷纷报道,有的还开辟了二十大专栏,持续滚动更新,对二十大的国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媒体的观点和分析视角也比较独特,如专门考察二十大报告的“继往”与“开来”,旨在分析中共党代会的连续性与内容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别关注,客观上突出了中国道路的重大意义;对二十大后中国走向非常敏感,强调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科技创新;关注中美关系发展,认为报告对美国追求关系稳定,没有像以往那样刻意渲染中国的强硬姿态,等等。应该说,这种分析判断有一定价值和新意,对我们准确认识西方的中国形象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具有一定助益和启发。但是,西方媒体和分析人士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一是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和意识形态偏见随处可见,一些人戴着深度有色眼镜观察中国,充满揣测和曲解,如报告强调“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问题,就认为意味着“异常集中于对中国和中共统治的威胁上”,中国不像以往那样“强调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国防疫强调“动态清零”就是“不尊重人权”等。二是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理解,往往有选择性地报道符合他们政治正确的话题,而对新时代以来中国致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央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等问题或者较少提及,或者故意选择忽视,甚至有的干脆只字不提,这是非常片面和不客观的。三是二元对立、非白即黑的思维比较明显,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不走西方道路”,强调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就是“准备与美国对抗”。四是将国家成绩、人民愿望歪曲为个人意志,如谈到中国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及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时,不说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做出的努力及追求的奋斗目标,而歪曲揣度为他(习近平)试图建立一个持久的“权力与政策大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对于西方媒体和观察人士的分析报道,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坚守中国立场,运用批判性思维,有针对性地吸收借鉴。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建设,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好,对国际舆论场中的最新议题及时做出概括,总结新规律,提出新概念,推出新表述,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权,以晓畅通达的语言表述,提出中国观点、表达中国主张和阐明中国立场。要建立具有理论自洽的中国国际政治话语体系,聚焦“民主形式、政党制度、民族宗教、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国际关系”等核心敏感问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表达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理论体系。要发扬斗争精神,面对肆意歪曲和污蔑党的形象、损害中国国家核心发展利益的行为要予以坚决回击,敢于从西方话语中挣脱,用“去西方中心化”的逻辑重新解释非西方世界的实践,努力消除误判和曲解,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