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危险废物智能化管理思考
2022-03-15陈盛
陈盛
(上海市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上海 200235)
2020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出了多项明确要求,要求推进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开展危险废物溯源及快速识别、全过程风险防控、信息化管理技术等的研究。2021 年5 月,国务院发布了《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地推行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实现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近年来,上海市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完善,2019 年已建成集危险废物地区管理计划、电子转移联单、电子库存批次、电子台账、综合分析于一体的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危险废物从产生、储存、转移到处置的全过程监控。为实现危险废物全程可追溯管理,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体系正不断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
1 智能化管理
上海市对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的依托平台为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上海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求,危险废物产生源企业应在每年2 月底前填报当年的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在该信息系统中,危险废物电子库存、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危险废物电子台账均与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相关联,确保每一批次的危险废物可追溯,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储存、转移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每一批次的危险废物都能生成唯一的电子二维码,包含危险废物代码、重量、形态等基本信息;每一个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都能生成唯一对应的电子二维码,可以查看该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的实时状态,实现物流式跟踪。
危险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就要基于目前的智能化管理技术,协同采用物联网称重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车辆跟踪、智能视频人工智能(AI)识别、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等多种技术,做到危险废物产生源头可信、转移过程可溯、末端处置可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危险废物豁免管理的应用及危险废物相关数据的智能分析也是向智能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1.1 物联网称重设备
源头可信。借鉴现代物流技术,通过危险废物称重条码打印一体化等物联网设备,对危险废物产生、称重等关键行为数据自动化采集,并进行电子台账自动申报,保证申报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1.2 GPS、GIS 车辆跟踪
过程可溯。通过GPS、GIS 实现智能押运,全程跟踪危险废物转移,制定危险废物运输最优路线,防范运输途中的倾倒风险。
1.3 智能视频AI 识别
末端可控。实时采集设备工况,实现工况监控数据与危险废物经营台账数据智能比对;采用智能视频AI 技术识别危险废物车辆进出厂区、危险废物储存点人员出入库行为、仓库负压状态,对各类异常情况进行分析预警,便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时掌握具有危险废物许可证的企业的运行规范情况。
1.4 RFID 电子标签
建立危险废物唯一的电子标签,开展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追溯管控体系,可按需随时调看任意一家企业每一批次的危险废物信息,实现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追溯。
1.5 豁免环节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的规定,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新增一批危险废物在特定环节满足相关条件时,可以实行部分特定环节豁免管理。利用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危险废物数据综合研判和预测预警,同时要防范危险废物在不符合豁免标准的情况下进行转移处置,以提升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效率。
1.6 数据智能分析
实现上海市危险废物实时监控展示与可视化分析,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基于可视化视频和电子地图,为上海市危险废物产生源企业、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企业建立精准画像,并实时调看企业当前内部运营实况。实现上海市危险废物产生、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多维度对比分析,实时监控上海市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企业许可额度的使用进度,明确上海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缺口状况。
2 存在的问题
2.1 跨部门信息交互未打通
目前危险废物管理系统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跨区域转移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监测等信息上报,而这些信息存在于多个系统,涉及多部门,跨部门业务数据共享目前存在困难[1]。
2.2 智能化技术推行成本过高
上海市每年运行的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超过20 万条,危险废物批次数量更为庞大。每一批次的危险废物一旦被贴上危险废物电子标签,则该电子标签自动被认定为危险废物,无法重复使用。使用数量庞大、无法重复使用是电子标签推行的最大问题。此外,上海市危险废物产生源企业超过3 万家且企业规模参差不齐,智能物联网称重设备、智能视频终端在小型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如汽修厂等)中的推行存在困难。
2.3 对信息系统、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不熟悉
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专门负责危险废物管理的环境技术人员或负责人对危险废物管理信息操作系统、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不熟悉。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数量过多、企业人员频繁流动导致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培训指导工作较难开展。
3 对策及建议
3.1 跨部门信息共享
由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统一汇总上海市“一网通办”各类数据,包括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许可、危险废物执法检查、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源监测等相关数据,根据业务部门申请情况共享数据,减少企业因重复填报造成的信息不准确。
3.2 开展试点工作,信息化技术辅助推进
根据企业自身运营情况,部分大型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和上海市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企业可先进行智能化试点工作。接入危险废物运输车辆的GPS 交通运输数据可联合使用原有的电子二维码技术,逐步推进多种技术的同时使用,弥补单一技术存在的不足。
3.3 智能语音提示
设置危险废物智能客服或者语音助手,解答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问题、危险废物日常管理制度要求等基础性问题。针对企业新提出的重复性问题,可智能归纳总结,扩充危险废物问题库。
4 结语
为推动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挖掘危险废物数据[2]。推行危险废物智能化技术试点、跨部门数据共享共通、危险废物大数据智能分析、智能语音助手等都是为了更好保障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环境风险。危险废物管理从最初的纸质化,向信息化、智能化不断转型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难题,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需要在现有的危险废物管理模式上持续创新,才能最终真正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