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古融今 润泽松古共富路

2022-03-15周子琳

浙江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遗产水利

文/ 周子琳

科学规划和保护,可持续发挥“松古灌区”水利功能,让千年遗产彰显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松古灌区位于松古盆地,源起秦汉,历经千年。松阳县通过科学规划和保护,保障水利遗产灌溉等功能的可持续发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松古灌区”已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护“根脉”,谱灌区之“新韵”

“强”规划。出台《松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并通过成立工作专班、落实专项资金、前往各地考察学习等手段,建立统一管理、有效保护、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松古灌区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提”品质。水利功能的可持续发挥是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的核心。松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对灌溉工程遗产科学维护、管理和现代化提升,保障其灌溉、供水、生态等功能的可持续发挥。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1.3亿元,新建和修复堰坝117座、渠道165公里、机耕路60公里,为周边良田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提供保障。

“优”布局。在保证工程水利功能的基础上,以灌区历史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为出发点,保留具有代表性的灌区渠道型式及岸域生态环境。依托小港综合治理工程、松古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打好防洪排涝基础、贯通串联绿道、建设主题口袋公园、彩林改造丰富沿线景观,实现“安全、生态、休闲、美丽”总体目标,为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景观、人居和生态环境。

燃“明灯”,传千年之“自信”

原汁原味“留”下来。大力征集水利文物,梳理治水人物事迹,深入挖掘灌溉工程遗产传统水利技术,对堰坝等典型工艺、技术,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水利管理制度、律令进行梳理总结。在《松阳县水利志》中专设水文化章节,系统、全面记录灌区内水利工程遗产及文化。

多姿多彩“活”过来。在水文化公园基础上,重点开展水利博物馆提升改造、松阴溪水文化布展等工程,系统建设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体系,打造“亲水公共空间”,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展示历史文化、水利科学技术、生态效益价值,让千年遗产彰显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与时俱进“火”出圈。以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体,开展“研—学—游”活动,切实增进群众对水利历史、文化及其治水理念的认识。积极组织开展灌溉农业相关节庆活动,进一步挖掘相关民俗活动,整理推出与遗产相关的传统水工技艺表演项目,丰富工程遗产的展示形式。近年来,水文化公园累计举办20余次活动,接待大中小幼20余批、近10万名师生。

掘“富矿”,绘共富之“美卷”

拓宽“多元路径”。以松古灌区为载体,建设一条集旅游、休闲、运动、文化、研学、科普为一体的产业经济长廊。开设电瓶观光车游览、休闲骑行、马拉松运动、赛事骑行等旅游线路。培育网红直播、摄影打卡、绘画采风等新业态,蕴养人文气息。2021年,松古灌区产业带产值已达9000余万元。

培育“灌区特色”。依托松阴溪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功招引广东大鲵产业综合园、新加坡三文鱼产业园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落地,带动乡村发展。以文创产品、农产品、食品为载体,设计研发“松阳故事”系列产品51款。重点突出茶文化,包装设计松阳香茶系列产品4款12种,开发绿茶糕、绿茶酥、绿茶洗发露等茶叶特色产品。

推动“全域旅游”。结合遗产展示体系建设和节点文化景观提升,创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遗产开发利用模式,引进双龙运动休闲中心、瓦窑头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等景区开发、运营项目,进一步丰富松阴溪两岸景观。建设一批历史文化与生态景观相融合、水文化展示与休闲体验相结合的特色景点,带动周边近水楼台、水岸小筑等精品民宿旅游产业发展。目前松阴溪沿岸已建成对外营业民宿40余家,2021年松阴溪景区接待游客53.3万人次。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遗产水利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遗产怎么分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中国再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千万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