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新昌“一老一小”服务提质
2022-03-15李亚明潘丹英俞松霞杜文珏
文/ 李亚明 潘丹英 俞松霞 杜文珏
围绕人民群众有迫切需求的优质资源来扩大规模,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健康的市场业态,培育更多社会化运作的市场主体
2021年,新昌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约11.49万人,占总人口的26.7%。其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5.09万人,占总人口的11.8%;0-3岁婴幼儿8600余人,生育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本地家庭养老托育难等痛点问题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如何加快“一老一小”服务提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统筹推进。
总体情况
养老托育规划布局不断完善。一是科学谋划养老托育整体布局。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推行养老评估制度、居家社区探访制度。编制《新昌县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家庭为主、多方参与、分类指导”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管理体制与机制。二是统筹完善城乡养老托育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城乡分级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网络。已建成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中心1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71个,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初步建成县、乡、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9月,全县共有托育机构41家、托位1477个,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3.63个。计划到2023年底,全县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乡镇(街道)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提前2年完成省“十四五”规划要求。三是建设改善养老托育配套设施。加强养老托育服务及配套安全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长者活动中心项目,到2024年分级建成“一中心三学院”,总建筑面积约46500平方米,可同时服务12000余名长者。2022年,建成绍兴市首家公办公营托育机构,加强存量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新增托位347个。安排财政资金给予母婴设施配套奖励补助,全县建成三星级及以上母婴室22家,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100%。
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持续提升。一是提高照护机构服务数量质量。支持公建民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养老机构,引入和培育一批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老服务集团。阳光福利中心入选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并获评全省首批四星级养老机构。与上海市黄浦区、徐汇区民政局合作,促进养老资源共享。印发《新昌县托育机构登记备案“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实施方案》,推进托育机构登记备案一站式联办、一体化服务。二是拓宽普惠性服务供给渠道。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作用,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2022年为135名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实行集中供养。聚焦“老有颐养”民生实事工程,创新打造农村社区“乡理乡亲”服务集市幸福颐养品牌,探索发放为老服务“天姥爱心卡”。建设全市第一家公办公营的婴幼儿照护中心。以财政补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照护机构,今年已发放补助15万余元。2022年,全县已新增普惠托位293个,占新增托位的84.4%。印发《新昌县高质推进“浙有善育”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及管理办法》,为绍兴市首个涉及普惠机构认定的政策文件。2022年10月,新昌县入选浙江省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三是健全居家社区照护服务体系。构建大社区照护体系,建设运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乡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家庭支持、休闲娱乐、社会工作、心理疏导等服务。“线上+线下”推进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指导。线上通过云妇幼、母子健康手册app等平台,提供科学育儿、疾病防治等情景示范和技能培训。线下依托县乡二级妇幼保健体系,组建家庭养育服务小组,今年以来已累计服务婴幼儿家庭8000余人次。
养老托育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一是探索“一老一小”空间融合新模式。依托梅湖中心民生综合体,针对“隔代养”的普遍现象,打造养老托育资源融合空间。中心一层设公办托育中心,二、三层设颐乐学院、党群服务中心,实现“老人+小孩”同学同乐、同育同养,能一体化满足200余个“上老下小”家庭的综合照护需求。梅湖社区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场景。二是促进“医康养”产业融合新发展。立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积极探索推进医养深入融合,形成“养中设医”“医中有养”“医养合作”“居家医养”等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品质化的服务。打造多层次康养联合体,推进康养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建成康养联合体5个。2022年,新昌县列入全省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县。三是推广数智化业务融合新场景。依托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建立“7×24”全天候老年人服务体系,守护居家老人安全。全面完成全县11.5万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和评估工作,精准掌握养老供需底数清单。打通核心接口,归集重点数据项,打造婴幼儿健康“生命第一档案”场景应用,目前已建成“生命第一档案”1.29万份,累计服务3.5万多人次,入选全国“首届数字医疗健康创新服务”优秀案例。
存在问题
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需求,新昌养老托育服务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
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养老方面,预计到2025年末,全县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3.57万人,占比超过31%,加之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与少子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和纯老化呈交织共存趋势,养老服务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凸显。托育方面,从存量数据来看,即使完成“十四五”规划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4.5个的目标,托育服务还存在较大缺口。此外,新昌县地处山区,土地资源禀赋对养老托育“硬件”服务设施建设的限制较大,也导致部分政策落地效果不够理想。
服务质效面临瓶颈。全县范围内相关产业和人才提质面临瓶颈,限制了养老托育服务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产业方面,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有一次性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加上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全县范围内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多元化、多样性服务供给能力不强。人才方面,受到区位条件、城市能级、企业数量等因素制约,县域人才资源引留较难,养老托育专业人才短缺明显,当前从业人员大多缺乏专业背景且年龄偏大,服务技能和综合素养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对策建议
加快增量提质。重点围绕人民群众有迫切需求的优质资源来扩大规模,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健康的市场业态,培育更多社会化运作的市场主体。提升从业人员待遇和行业的社会地位,从而促进养老托育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幅度增加养老托育优质资源的供给。
侧重普惠就近。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实现“帮助服务机构降成本,服务机构向消费者降价格”,提升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进一步引导各类养老托育服务向社区延伸、向家庭延伸,通过盘活、利用、改造现有土地资源来解决托育机构进社区的用房问题,提高服务供给的可及性、精准性,减少供需错配。
落实从严监管。完善“一盘棋”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会议联商、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立体化综合监管体系。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托育服务的监管之中,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积极促进养老托育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全面提高养老托育的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