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及启示
2022-03-15王玉意张铁雄
王玉意,张铁雄,黄 欢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和体育问题,借助体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身体素质是政府部门、学校体系的工作重点。时代的快速发展让青少年的交往方式、出行方式变得更为便捷,然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却日益严峻,体育教育危机也更加凸显,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改善。然而,当前青少年身体活动开展较盲目,无法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综合素质。本文以“青少年体育”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1—2021年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从我国青少年体育文献的外部特征着手,旨在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的基本情况,揭示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研究热点,为我国的青少年体育研究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步骤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21年5月1日。步骤如下:在中国知网点击高级检索,选择文献类别为期刊,以“青少年体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为提高相关文献研究的时效性和权威性,设置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21年5月1日,文献检索类型均为核心期刊。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去除“微新闻”等与本文研究无关的文献,共检索到与“青少年体育”主题相关的文献375条,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样本。
2 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现状分析
2.1 学科分布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的不仅局限在体育科学领域,与中等教育学、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等众多学科同样存在着研究的交叉与联动,具体见图1。这说明中等教育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领域学术价值较高。
图1 2011—2021年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学科分布面积图
2.2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是各成员围绕某一学科的某一领域展开研究的组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且能为某一学科持续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机构对某一领域的发文量及发文被引次数可看出研究机构对这一领域的学术权威程度。因此,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机构进行分析,是评价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力量的标准之一。通过对数据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知,近年来关于青少年体育的研究发文量研究机构前 10所中有6所发文机构是体育类院校,说明我国各大体育院校是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的主力军。截至2021年5月1日,发文量在20篇以上的教育机构有上海体育学院(36篇)、北京体育大学(33篇)、武汉体育学院(29篇),具体见表1。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是上海体育学院,该机构的研究者先后获得了青少年体育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青年项目及一般项目。
表1 2011—2021年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机构发文量情况
2.3 权威学者及文献分析
一位学者能够围绕“青少年体育”这一领域进行持续研究,且陆续在高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发表有关青少年体育方面的文章,就能判断其对青少年体育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力。为了解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领域学者发文情况,对筛选出的375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文章被引量排名前10的学者情况。从发文量超过5篇的学者来看,这些学者是我国青少年体育的核心群体。而从发文量没超过4篇的学者来看,这些学者缺乏持续性对青少年体育的研究,并未形成以我国青少年体育为主的研究方向,因此不将其作为对我国青少年体育进行研究的核心群体。由图2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领域已形成唐炎、刘阳、张加林、胡月英,柳鸣毅、孔年欣、胡雅静、张毅恒、王梅、龚海培2大核心群体。
图2 2011—2021年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作者图谱
通过知网指数分析得出10篇经典文献,研究发现,华东师范大学的汪晓赞发表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 ,在2014年3月15日—2021年5月1日期间文章总被引用量达172 次。 她在文章中讲到,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为摆脱其在成长过程中的健康问题,应适当提高其体育水平。与此同时,中国矿业大学的王军利发表的《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在2015年1月28日—2021年5月1日期间文章总被引频次达 144 次,其表示目前全球青少年体育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且青少年体质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下滑趋势,在体质健康测试中融合体育评价环节,有利于青少年了解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
3 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Cite Space和知网的Key Word共现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有关“青少年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育锻炼等方面,见图3、图4。
图3 2011—2021年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4 2011-2021年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3.2 青少年体育与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体医融合、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体教融合是解决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均衡发展的问题,主要目标是消解青少年健康危机,同时提高青少年人才培养效率、提升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对于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和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家庭和社会体育缺失等问题,需要通过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制度设计、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等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可以破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政策壁垒、基础缺失、理念偏见等问题。因此,杨国庆等提出了以下策略:(1)融合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育人目标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工作;(2)深化学校体育的核心地位,将健康第一的理念渗入体育课堂中;(3)优化体育资源,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将教学资源、竞赛资源、竞赛资源等融合实现优质体育资源共享;(4)大力宣传“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措施使其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目标接轨。体教融合将青少年的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在体质健康、学校体育竞赛、中高考体育测试、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融合的创新模式。
3.3 青少年体质健康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从侧面可以彰显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目前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已成为一项家庭、学校、社会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有学者研究发现,(1)适当的体育活动对青少年预防和干预肥胖起积极作用;(2)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慢跑、骑单车等有氧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的心肺健康;(3)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增加骨骼的弹性预防骨折、增强骨骼的物质代谢、推迟骨细胞老化的作用;(4)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过度的体育训练会降低机体免疫力;(5)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有显著效果;(6)体育活动有助于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减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7)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体育活动不仅可提高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还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起积极作用。
运动不仅可以获得体质健康方面的收益,还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方面起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的医疗手段,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边际效应更大,且进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天运动不超过30min)就可以显著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还有研究通过实验探讨了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运动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其中主要表现在增加身体活动时间,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2)增加运动时间可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来间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3)通过父母的社会地位,可将其子女划分为高阶层和低阶层青少年。研究表明,高阶层青少年在运动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收益。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着国家复兴的伟大使命,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政府部门、学校及家庭所要重点关心的问题。
3.4 青少年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以发展身体、调节精神等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对于塑造健美体态、预防身体疾病和提高整体精神状态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心理也慢慢成熟且处于敏感状态。因此,在这一黄金时期,需要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化的体育锻炼,帮助其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发育。有研究认为,青少年时期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存在必然联系,其中体育锻炼可通过改善人体神经系统、心理健康、认知能力、身体健康水平等因素来间接干预其文化学习的能力,而在文化学习过程中,能提高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及提高其运动能力等因素。李良、徐建方、路瑛丽、冯连世认为,体育锻炼不仅能对青少年的近视起到预防的作用,还可以改善近视青少年的视力水平。然而,诸多因素影响着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时间,如家庭的经济水平、家族中的体育氛围、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及家周边体育设施、学习压力等。因此,家庭层面,在父母双方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提高家长的体育意识来督促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层面,应优化体育设施、体育课程的设计,来为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组织层面,应丰富体育赛事形式和完善体育培训,促进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提供帮持和赞助。
3.5 青少年体育与学校体育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全面决胜时期,青少年体质健康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梦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学校体育承担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落实体教融合的历史使命。然而,学校体育仍存在教育体制不完善、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分离、健康评价体系不健全、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等诸多问题。通过查阅文献,针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了解到教育部提出了以下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1)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模式,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通过比赛发掘优秀的青少年人才。(2)革新体育教师聘用模式,实现多种聘用模式并存的机制。①学校可聘请校外的教师、教练员来校指导和教学强化学校的师资力量;②学校可将教师和教练员2个岗位分开设置,使之分工明确,提高教学水平;③学校对聘用制的教师,应让其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能力,在编教师应让其专注于学校传统项目的研究。(3)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为体育进高考做好准备。应将中考作为动态考核过程,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考核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水平的标准。(4)将运动项目、健康教育、身体素质练习加入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并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保持运动项目的连续性,确保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基本的运动项目。
4 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4.1 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困境分析
通过梳理中国知网的文献得知,虽然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青少年体育最核心的开展渠道是学校,但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体现以及学校在对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培养上欠缺,导致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强,甚至因为害怕而不出现敢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的青少年进入青训体系。(2)青少年体校作为发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由于其办学形式较为单一,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运动训练,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欲望不大,导致其无法吸引优秀教练员和青少年运动员进入体校。(3)社会青少年体育组织可有效调动社会中的资源来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开展,但由于其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组织规模小、管理不善及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4)青少年体育健身组织面临着严峻挑战,因疫情带来的青少年体育健身热潮属于应急性体育锻炼,且随着疫情的消除,这种热潮也会慢慢消退。综上,我国青少年体育仍处于发展阶段,主因是学校、青少年体校、社会青少年体育组织三大体系之间交集较少,且个体发展不均衡等。
4.2 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未来建议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是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指向性文件,需要认真解读和落实。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①发展身体。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育是其个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让青少年科学地了解并使用自己的身体,有利于其身心的发展。②发展脑力。青少年时期是神经系统的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青少年智力和脑力的发展。③发展其社会适用能力。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能锻炼其克服困难、团队合作、口语交际等能力。④发展其道德素养。青少年在体育活动或体育竞赛时形成的遵守规则、尊敬对手等良好品质会带到日常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其道德素养。(2)政府部门应转变思路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社会体育组织良好的发展。体育行政部门应将青少年体育培训纳入政策,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如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等,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性或低收费的体育培训。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社会运动项目协会发展蓬勃,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支持,可对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起重要作用。(3)教育和体育部门应联手破解青少年体校所面临的困境,丰富体校办学形式、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等。(4)各政府部门应协同制定青少年体育健身相关政策,使青少年体育健身成为常态化。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育健身的引导。在青少年体育健身中融入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健身意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5 结 语
青少年的健康和发展程度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已经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未体现、青少年体校体制不健全、社会组织不规范等问题。为突破上述问题,加强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体育回归教育;政府部门应转变思路出台相关政策,保证社会体育组织良好的发展;教育和体育两部门应联手丰富体校办学形式,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