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听诊器”让超声专家的手“伸”得更远更广
2022-03-15代小佩
代小佩
远程超声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比如在救护车上安装5G远程超声仪器,就可以帮助医生提前介入患者诊疗。
北京世纪坛医院超声科刘勇副主任医师表示,远程超声具备远程控制能力,并可借助实时通信技术传递患者超声影像资料。“借助通信网络,医生可以远程控制机械臂和超声机器对患者进行实时操作和扫查,所获得的相关图像可实时发回医生端,供医生诊断。”
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常务委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医师邓又斌介绍,超声设备获取的资料通过网络传递到远程超声平台,接收的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甚至是手机。
打破时空限制的精准操控是远程超声的一大特点。在急危重症远程会诊中,远程超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安全是远程超声的另一个优势。刘勇介绍,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在隔离病房中,传统的超声设备使用受到限制。而此时,远程超声却可以大显身手。医生借助远程超声进行诊疗,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和防护用品的消耗,而且“在具有放射性的环境中,远程超声也能发挥作用”。
此外,远程超声还具有“广谱”的优势。刘勇表示,远程超声可以获取高质量超声图像,实现超声图像与扫查手法严格同步,达到实时和移动会诊的效果。“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超声设备使用技能培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刘勇说。
远程超声不仅具备以上特点,还具备自动避险能力。“遇到一些危急情况,远程超声能够自动预警。”刘勇说,目前,已有远程超声应用于心内科、产科、急诊科等科室,成功完成了远程心脏超声、胎儿远程超声的检查和诊断的报道。
新技术不断为超声设备赋能
在远程超声系统之下,患者的超声图像可通过网络传输到会诊端,会诊专家可基于上传的图像提供诊断及决策分析。
由于超声是实时动态变化的,其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大。例如,一次数分钟的心肺超声检查,就会产生最高可达2GB的海量超声影像数据。5G通信技术为远程超声发展带来了机遇。
5G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广连接等特点,通过基层医师或急救车内医务人员将患者信息、医疗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及影像学图像实时上传至会诊端,可实现院外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对接。
此外,云计算可以让超声数据实现档案电子化储存、网络信息传输和档案调度,从而让患者的超声数据在各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超声科学科带头人郭君表示,以医疗技术为纽带,以远程超声系统平台为支撑,建立远程协同模式,开展远程超声的诊断、会诊以及远程门诊、远程质控、远程教育等相关活动,能使所有覆盖范围达到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郭君认为,借助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远程超声与机器人协作配合,能缓解目前医疗体系下的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经验得不到充分利用,基层缺乏相应的高端设备,分级诊疗存在难点、痛点等问题。
“有了先进的机械臂、灵敏的传感器、强大的控制系统以及便捷的网络传输,远程超声平台可以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发挥作用。”刘勇说,在边远地区、海外大使馆、援外医疗队、外太空等特殊场景中,都可以建设远程超声平台。
談及远程超声的未来发展,刘勇认为,关键是要推动医学和工业的有效结合,发掘可利用的先进技术,让远程超声系统更加完善。
刘勇还表示:“远程超声设备的产品设计师要多倾听来自基层医生的声音,设计理念要兼顾患者和基层医生的需求,从而使得产品更合理、更普惠,做到精益求精。”
“同时,远程超声系统不能单枪匹马地工作,要与其他技术相融合,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发挥‘1+1>2’的效果。”刘勇认为,政府层面,应当出台一些与远程超声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比如,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在医疗资源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远程超声医学中心,以某个医院为龙头推动远程超声发展,让优质的超声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刘勇说。“对于远程超声的发展而言,中国有很大的市场。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远程超声平台,为边远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超声专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