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2-03-15陆欣欣李晓欣
陆欣欣 李晓欣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改革;达成度情况
基于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传统工科的基础,以信息类硕士点学科建设为引领,服务广西区内及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链上电路设计、5G信息传输处理、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半导体智能制造、芯片软件开发、软硬件封闭测试等行业,坚持“学生中心,产业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秉承“强化做人做事基础、符合当地就业需求、增强实践能力、注重能力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争取3-5年时间,形成培养质量高、鲜明特色的培养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重新调整核心内容,淘汰旧的知识,加入新的技术,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1目前“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路分析”这门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电路模型以及运用电路定律和定理来分析电路。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电感、电容、受控电流源等。掌握更多的电路分析方法和定理,如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向量法、戴维南定理等。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基本观点,如抽象观点、工程近视观点和等效观点。这对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目前,“电路分析”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电路分析的理论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
(2)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这样导致学生处于被灌输的状态,互动性不强。
(3)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被手机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4)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实验内容时间上早于理论课授课时间,导致学生对实验原理不理解。
(5)有的教师缺乏行业经验,无法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工程应用。
(6)考核方式通常采用传统模式,模式固定,没有过程性评价。
2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基于解决以上“电路分析”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实施应用型课程是较好的方法和途径。2015以来,贺州学院开放教学,主动与企业合作,聚焦职业胜任力,根据区域型产业发展对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及时吸纳行业一线技术创新和产业前沿科技创新成果,采用植入或是替换的课程方式,由学校和企业的工程师联合开始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的技术类课程,使用校企联合开发的项目案例式教材,实际教学中利用企业生产或检测用的真实设备来实操教学,促进课程内容和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实专业基础,强工程能力。“电路分析”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一课双师”的教学模式,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协作,结合校内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高、企业教师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可以使课程的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中,重新制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了3个课程目标:
(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电学等相关知识,推演、分析电路分析技术的相关问题(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定理),注重相关原理和概念理解与简单应用。同时注重学生的平时出勤与上课笔记。
(2)对于一阶二阶电路能够掌握三要素法,在向量法的基础上运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定理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掌握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平时出勤、上课笔记和习题理解能力。
(3)能够针对电阻电路分析和动态的时域分析建立合适模型,并开展研究,得出有效合理的结果,同时注重学生对各章路作业的完成程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针对“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贺州学院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结合课程教学“一课双师”的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采用项目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探讨,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切入点,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比如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使用,可以介绍电路中的电阻串并联;插座的连接方式,可以介绍电路中的三相电路;音频放大电路,可以介绍电路的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等。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达成度评价
3.1考核方式
“电路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课时为64课时,传统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比例为3:7,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大作业+期末成绩,比例为3:1:6,新的考核方式加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可以更加全面地体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3.2評价内容
“电路分析”的评价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为平时成绩、大作业和期末考试。
(1)平时成绩:由平时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和学生课堂表现构成,三者比例为1:1:1,出勤考察不少于10次,作业安排6次,学生课堂表现主要由学生上课表现和回答问题构成。
(2)大作业:主要考查的是电路分析的综合应用,设计考核的电路分析题,要求用不同的电路分析方法解答。
(3)期末考试成绩:考核整个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以及各种电路分析方法。
3.3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是工程认证标准里面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上述“电路分析”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分为三个目标,分别为W1、W2、W3,分别占的比重为20%、40%、40%。平时成绩总成绩100分,支撑课程目标1、2、3,三者比重分别为20%、40%、40%,应得分为20、40、40,又因为只占总成绩30%,所以课程目标1、2、3实际上应得分分别为6、12、12。大作业总分100分,支撑课程目标1、2、3,三者比重分别为20%、40%、40%。又因只占总成绩lOc70,所以课程目标1、2,3实际上应得分分别为2、4、4。期末成绩总成绩为100分,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计算分析题,其中由选择题的(5、6、8)、填空题的(1-4)、判断题的(9)、分析计算题的(4)支撑课程目标1;其中由选择题的(1、3、4、9)、填空题的(5 -6)、判断题的(1-7)、分析计算题的(1、3、5)支撑课程目标2;其中由选择题的(2、7)、填空题的(7)、判断题的(8、10)、分析计算题的(2)支撑课程目标3,又因为只占总成绩的60c70,所以课程目标1、2、3实际上应得分分别为15.6、33.6、10.8。假如对一个班的所有学生的平时成绩取平均值后值为X,大作业成绩取平均值后值为Y,期末考试成绩目标1、2、3的成绩取平均值后分别为Z1、22、23,则目标1的达成结果为:
结合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质量等要求,确定“电路分析”这门课程的达成度标准为0.7。以2020-2021学年第2个学期为例,物联网专业1班的“电路分析”课程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课程目标1、2、3达成情况都超过了预期的期望值0.7,说明了“电路分析”的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结语
在目前“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产业融合,校企合作”为背景,结合“一课双师”特点,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角度,以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物联网专业“电路分析”为例,对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50550033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