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新解
2022-03-15张树民
张树民
历史上最有名气的纸上谈兵“天才”,不外乎两人:一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二是三国时期蜀将马谡。两位只尚空谈,不务实际,后果令人唏嘘。
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学习兵法,高谈阔论用兵作战之道,天下无人能及。赵括曾与其父谈论用兵,赵奢驳不倒他。赵奢曾言:打仗,险象环生,赵括却吹得易如儿戏,倘若赵括为将,定然一败涂地。尔后,赵王听信谣言,削去老将廉颇兵权,以赵括为将。赵括是纸上谈兵的高手,实战的矬子,而且还自以为是,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一意孤行。长平之战惨败,不仅自己被秦军射杀,还葬送了四十万赵军将士,把赵国推向灭国的边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马谡同样喜欢谈论兵法,吹起牛來头头是道,似见识颇高,每每与诸葛丞相相谈甚欢,通宵达旦。平定南方叛乱时,诸葛亮问计于马谡,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收服人心为要”,诸葛亮深以为然,于是“七擒七纵孟获”,使其诚服。然马谡只喜“务虚”,不屑“务实”,刘备评其“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一次北伐,诸葛亮任用马谡为前锋,岂料马谡刚愎自用,不执行战略部署,又不听劝阻,而且对实际情况不研究不分析,大玩纸上谈兵那一套,结果惨败,不仅丢了战略要地街亭,给蜀汉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自己也玩丢了脑袋。
纸上谈兵,表面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用兵,比喻不切实际的空谈;通俗点说,就是吹牛。其害之烈,上述两例已经很说明问题。由是,人们反思,汲取血的教训,并耳提面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然而,纸上谈兵之类的怪象,至今尚未绝迹。
与某友闲聊,这位在基层单位做部门“小头头”的先生,不无忧虑地说,他所在的单位特别注重工作留痕,盛行吹捧,鲜少有人在乎实效,这样下去,非干黄了不可!据这位朋友讲,他们单位领导层各类会议在形式上非常规范,大事小情必上会研究,有时还加班加点开会。会议记录全面完整清晰,张贴公示的会议纪要规范漂亮,让人几乎挑不出瑕疵。倘若有人检查,程序完备、过程规范、结论严谨,横竖都是优秀。但是,这个优秀,仅仅存在于纸面上、网络上和自媒体上。若问研究过的工作由谁负责,由谁落实,由谁执行,查无此人!若问研究过的工作最后有何成果,没谁追问,没谁检查,也没谁知道。年年研究“再创辉煌”,载载高呼“再上新台阶”,结果经营连年亏损,步步滑坡,债台高筑,发工资得靠贷款。不过即便这样,该单位却年年都能总结出那么几件“轰轰烈烈的面子活”,牛皮一吹,顺利“过关”。
“辉煌创在嘴上,工作挂在墙上,成绩写在纸上”,今日纸上谈兵,尽管谈的不是用兵,却能娴熟运用兵法,避实就虚,偷梁换柱,混水摸鱼,瞒天过海,招招有效。你以纸面材料论“英雄”,我就把纸面材料写得精彩纷呈,以假作为而获“真业绩”,省心省力。干得好不如总结写得好,如此这般,不将真抓实干抛却脑后,那才怪呢。
此类纸上谈兵的恶疾,并非绝无仅有。其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纸上材料考核业绩,在一定范围具有普遍性,也是今日纸上谈兵的新变种。古代的赵括、马谡因纸上谈兵,造成巨大损失,即便豁出性命相挽,亦徒劳无功。而赵王、诸葛亮误把善吹当才能,用人失察,教训同样深刻。如今,某些人依然纸上谈兵,给事业发展造成的损失亦不可忽视,其害并不亚于贪污受贿,能涣散人心,使人消沉。但如何遏制,却是一道亟待解答的新考题。
325050033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