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儒柳宗元
2022-03-15
李唐一代,社会安宁,经济繁荣,出于“怡神文艺,收揽文士”的政治需要,大力尊崇文士,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一时间,名家辈出,人才济济,各领风骚。在这灿烂的星空中,有一颗星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他就是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不过,人多知悉柳宗元是杰出的文学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位具有卓见的思想家。
在星光灿烂、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柳宗元的诗只留下140余首,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诗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故苏轼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称之为“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政治途穷,而后文采始得焕发。柳宗元的好文章大都出在被贬之后。柳宗元以真挚的性情,感于大自然的奇瑰媚丽,发为旷朗心声。他对前贤宏文也不迂执一家,而主张“左氏、国语、庄周、屈原之辞稍采取之”。被人们推崇备至、千古传诵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而其不少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几乎人尽皆知的古代寓言精品。
柳宗元的文论别出心裁,颇具卓见,他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此外,还强调先“立行”再“立言”。
柳宗元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他对历史理论有突破性的见解。他有一篇著名的政治论文《封建论》,是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的优劣之争,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他看来,天子分封制度的产生,“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制有着种种严重弊端,而郡县制恰能克服分封制的弊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乃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一种进化的历史观。
柳宗元的见解丰富而深刻,其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他首先明确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认为“天”并没有人格意义,只不过是“自然”而已。天地間事物的运动变化遵循的是自然规律,与国家的兴亡、人的祸福都没有关系。他将社会变迁与国家兴亡的原因归于人间的仁德,而不是天神的符瑞,反映了他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在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未找到正确的途径。对此,柳宗元明确提出了“统合儒释”的主张,反对韩愈盲目排佛、反佛的观点,不能“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蕴玉也”,认为儒、佛二教“皆有以佐世”,对佛教不应该一概排斥,但也不能全盘接受,而是要吸收其有用的思想精华,用来丰富儒家学说。
柳宗元推崇儒学,但不主宗一家。往往从折中调和的立场来解说儒、法、释、道等各家的学说,这是他的思想高于其他思想家之处,代表了儒学和中国文化前进的主流。
(作者张星亮,选自《太原日报》2015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