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应节调便秘
2022-03-15耿晓娟
耿晓娟
便秘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排便周期延长至2天以上;或排便周期正常,但大便干燥、排出艰难;或大便性状正常,但排便不畅。便秘可诱发肛裂、痔疮,对于心脑血管患者而言,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意外事件。除了饮食与排便习惯,便秘的发生与四时节气关系密切。因此,顺应四时节气变化,合理调整饮食、起居活动,可以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
春:防止积热和“气秘”
立春以后,风气当令,阳气渐复,但仍春寒料峭,人体皮肤腠理紧闭,阳气不能畅达于体表而郁结于内。加上秋冬季的积热未散,尤其是北方天气较为干燥,肠道积热易导致大便干燥、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症状。因此,早春时节应少吃油炸、烧烤或是羊肉等热性的食物,适量增加饮水,选用决明子茶以清肝、润肠、通便。如果已经发生便秘,可咨询医生后服用复方芦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春分以后天气回暖,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人体也应顺应时节,平肝火、疏肝气。如果情绪不畅、抑郁恼怒,或久坐不动而致气机郁滞、腹气不通,人体可能发生“气秘”——气郁型便秘,以大便干结,或虽不太干但欲便不出,便后不爽,嗳气频繁,排气增多,肋骨处胀满疼痛等为主要症状。
为避免“气秘”,应增加室外活动,穿着宽松少束缚的衣物,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饮用玫瑰花茶等饮品以舒肝理气。如平素有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等肝郁脾虚症状,可服用逍遥丸预防“气秘”的发生。如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气秘”症状,则可咨询医生后服用“木香槟榔丸”来进行短期干预,但老年体虚者忌用本药。
夏:滋阴防湿,合理饮食
夏季暑湿当令,是便秘发生可能性较高的季节,常见的诱发原因有以下三个:
1.阴液不足
出汗过多会导致体液不足,人体会从肠道吸收过多水分而致大便干燥。除了便秘,有时还会伴有口干、口渴、潮热、盗汗,甚至体温升高、头晕乏力、烦燥等症状。预防阴液不足导致的便秘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汗液的流失会带走大量电解质,因此可饮用电解质饮料、绿豆汤,或是吃些西瓜等应季水果。但西瓜偏寒凉,含糖量较高,不宜过量食用。已经出现便秘症状者可咨询医生后,用麦冬30克、玄参20克、生地20克煮水饮用,以滋阴、润肠、通便。
2.“苦夏”食少
夏季,部分人群会受“苦夏”之苦——食欲不振、身体乏力。饮食摄入过少可能导致数天不能排便,直至大便干燥难以排出。针对这一问题,除少食寒凉食物、改善食欲外,还可以适当增加笋干、苋菜、菠菜、油菜、地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增加肠道食物残渣的体积,促进便意的产生。同时,即使没有明显便意也应主动定时排便。
3.湿热侵体
夏至以后,尤其是在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天气潮湿高温。自然界中的湿热之气侵袭人体,下注至肠道会导致大便黏腻不爽,虽不干结,但排出困难,且伴有便后肛门灼热感,小便短赤、味重,口中黏膩、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等症状。建议您适当降低“小环境”(家、办公室等)的湿度和温度,饮食上宜清淡,少吃羊肉、龙眼、荔枝等易生热助湿的食物,多吃苦瓜、生菜、芹菜等凉性食物,也可以喝绿豆薏米粥、绿豆薏米百合汤以清热除湿。如果已经出现了便秘甚至是肛门肿痛、便血诸症,则可在咨询医生后服用槐角丸以清热、祛湿、清肠。
秋:饮足水防秋燥
立秋以后,燥气当令。此时便秘常因秋燥引发,且常会伴有口鼻、皮肤干燥之症。初秋之时可适当多吃梨、香蕉、火龙果、猕猴桃、杏仁、银耳等食物以润肺生津、清热润肠。秋分以后天气变冷,正是进补时节,可以用当归、石斛、西洋参炖鸡,或以麦冬取汁煮粥来滋阴、养血,预防便秘。素体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者,可以吃六味地黄丸滋肾水以防津亏肠燥。若已发生便秘可用五仁丸润肠通便。
冬:区分阳盛与阳虚,对症饮食
立冬以后,寒气当令。此时便秘的发生常因体质而不同。一是素体阳盛之人,若穿衣太多、进补太过,易生内热,导致大便干结,并伴有口干口臭、小便短赤之症。预防应少吃辣椒、姜、蒜、花椒、羊肉、黄鳝等温热性食物,可以晨起喝一杯蜂蜜水,多吃芹菜等。如果已经出现便秘症状,可服用麻子仁丸。
另一种是素体阳虚之人,在小寒节气后的低温天气中容易因为阳虚寒凝,大肠传导无力而致大便排出困难,并可伴有四肢不温(自我感觉手脚不暖和)、小便清长甚至腹中冷痛的症状。预防首先要注意保温,勿食寒凉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苹果、红枣、板栗,或生姜羊肉汤以温阳通便。如已发生便秘可咨询医生后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也可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如使用艾灸需适当增加饮水量。
★便秘的防治不可轻视,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意识地在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如果体力允许可采用蹲位排便。坐位排便时,可通过加脚凳高抬腿和按摩腹部等方法来促进胃肠蠕动,顺应节气的变化和个人体质的特点来调整饮食。切忌一味依赖泻药,尤其是慢性便秘患者很有可能会形成药物依赖并不断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