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元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

2022-03-14杜沅荫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广元学段红色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工程。地方红色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和有益素材。各地积极开展将地方红色文化用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本文立足广元红色文化,从明确主体、找准主力、立足主渠道以及落实主题等方面规划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1]。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先辈踔厉奋发、宁死不屈的伟大事迹和精神,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养分”。

1 广元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意义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价值引领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红色文化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中,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使各学段思政课成为相互契合的有机整体意义重大[2]。

1.1 有利于筑牢学生理想信念

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充满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而循序渐进地为大中小学生传播红色文化,注入红色精神,锻炼红色意志,引领学生筑牢崇高理想信念,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接班人尤为重要。红色文化蕴含着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浓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是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素材。

1.2 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红色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历程,思政课教师在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会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一体化建设是破解各学段教学过程独立、内容重复、效果不理想等难题的重要举措,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会倒逼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打破学段壁垒,加强学段交流[3]。

1.3 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多元,这正好契合大中小学学段教学规律各异、学生身心特点不同、学校办学条件不齐等客观情况。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拓寬教学内容,为各学段思政课提供适宜且鲜活的育人素材;能创新教学形式,为各学段思政课增添多样且有效的育人手段;能拓展教学空间,为各学段思政课贡献广泛且直观的育人载体。

1.4 有利于激发红色文化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主体协作参与。因此,推进这项工程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主动关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并系统整理、呈现红色资源;有利于让更多的人努力探索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创新红色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路径,掀起浓厚的红色氛围;有利于增强老百姓对本地文化的自信,提高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动力。

2 广元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广元部分大中小学校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思政课教学实践,取得一些经验,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

2.1 各学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缺乏一致性

广元地处落后地区,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紧缺,中小学校因升学任务较重,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不可能为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挖掘红色文化提供充足的物质和精神保障,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利用往往比较随机、零散,致使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运用效果不理想;相比较而言,高校因其特殊定位,对思政课建设重视程度较高,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比较充足的人财物等资源研究红色文化,比如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川北幼专马克思主义学院都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广元红色资源。

2.2 各学校对红色文化的挖掘缺乏共享性

广元红色资源分布较分散,且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红色人物、红色事迹逐渐淡出人们视野,部分红色遗址因未及时保护甚至无法修复。因此,对红色文化进行系统整理是一项紧迫且宏大的工程,亟需各学校合作共享。然而,各学段间因缺乏常态化合作共享机制,导致大中小学校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和挖掘各做各的、相对隔绝。比如苍溪红军小学结合土红色历史,编写了红色革命《故事》《诗词》《歌曲》等五辑六册红色教育校本教材;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申报了一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相关课题、建成《红军在广元》精品在线课程、编写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打造红色数字博物馆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但因没有一个机制将各学段联结起来,使得这些资源不能及时共享,也没能发挥最大价值。

2.3 各学校对红色文化的运用缺乏层次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这说明,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各有侧重又层层递进。红色文化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应当体现每个学段的差异和学段之间的衔接。但因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一体化建设素养和能力,导致对红色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存在较大盲目性和重复性。

3 广元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路径

广元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说明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但广元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又为广元红色文化融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指明改进方向[4]。

3.1 明确“一个主体”,实现专人专管

打破各学段各管一段、相互独立的状态,将各学段统筹起来是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首要。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中,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说明,高校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能够担负引领作用。事实上,教育主管部门因业务工作繁杂,可以确定本地高校牵头建立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或联盟(以下简称“中心”),由中心负责一体化建设工作,并明确中心作为常态化交流平台,要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跨课程、跨学段开展交流研讨;作为资源共享平台,负责汇集、发布、传播、接收各类资源;作为师资培训平台,要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师线上线下培训,提升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和一体化建设能力。但主管部门必须注意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推进中必然会面临诸多阻碍,这就需要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角度明确中心权威与话语权,尽力为中心各项工作扫清障碍,甚至开辟“绿色通道”;尽量尊重学者专家的创造性,减少行政干预;尽可能对中心增加政策以及一定的物质激励,为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推广提供支持,从而确保中心工作的创新性、实效性。

3.2 找准“一个主力”,激励教师参与

帮助教师明确建设方向与目标,驱动教师主动钻研与探索是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课题研究能为教师参与提供方向指引,唤醒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中心可以通过发布课题,组织教师跨越学校和学段结对申报,并围绕课题系统研究大中小学教学规律、学生差异、教材内容、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从红色资源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的资源,寻找红色文化融入本学段思政课的切入点、契合点,既保证学段适应性,避免内容重复,又要保证学段间连续性,确保各学段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从而形成思政育人的完整体系。具体而言,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思维发展萌芽期,以感性认知为主,应该引导学生聆听红色故事、歌曲等,激发学生好奇;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具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衔接期,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访问红色人物、走访红色遗址等,提炼和总结其中的道德观、法制观等,引导学生形成作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为主,应该引导学生剖析各类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价值启发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大学阶段学生处于理性思维的形成期,以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为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党史文献,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端正价值标准,强化使命担当。

3.3 立足“一个主渠道”,促进成果转化

改進课堂教学,切实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价值是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理论必须用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必须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中心可以组织日常化“听课”,即通过中心成员定点联系3~5所学校,并随时随机到这些学校听课,以此督促教师将研究成果用于课堂教学,并及时发现、收集、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小范围“晒课”,即定期性组织跨学校和学段课题研究组成员学校思政课教师围绕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自选课题“晒课”,并相互点评、共同改进;组织大范围“赛课”,即围绕同一主题,定期组织所有思政课教师分学段开展同台竞技,并邀请专家学者给予指导。通过“听课—晒课—赛课”,中心将取得建成一套统一教案、讲义和课件,打磨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成一批优质的教学案例等成果。

3.4 落实“一个主题”,确保立德树人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学生是否有影响或者有多大影响,现行以定量为主的教育评价方式还不能对此作出客观评价。因此,中心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形成对现行评价方式的定性补充。具体而言,中心可以开展分学段的、长期性的比赛或活动,如组织学生写红色文章、讲红色故事、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等,并将学生的参与度、作品质量、老师或家长的态度、社会的反响等作为评价指标,以此判断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效果。

总之,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明确专门专业的主体,找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驱动力,抓住教师实践的着力点,把牢一体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红色文化顺利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路径。

引用

[1]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2] 张楷芹.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5):18-22.

[3] 孙晓,孟军.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5):201-203.

[4] 顾旭元,高巍.推动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学,2020(10):21-2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广元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广元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路径研究”(GY2022YB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杜沅荫(1989—),女,四川广元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广元学段红色
红色是什么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广元是哪个省的?已转疯,广元人顶起!”——看广元日报如何玩转微信号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