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网络综艺节目看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与策略

2022-03-14孙仪谭曼玲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受众内容

孙仪 谭曼玲

自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提出后,文艺生态发生了巨大且明显的变化,在互联网艺术不断壮大的同时,传统的艺术形式随着互联网艺术的壮大存在着相应地收窄,电视艺术也面临着巨大地冲击,出现了“唱衰电视”“电视已死”的论调。面对互联网全方位与颠覆性的挑战,电视艺术如何更好地发展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呢?本文通过网络调查分析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探讨互联网下的电视节目在形式、内容、传播等多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以期为未来电视艺术新形态的健康发展做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们对于视听节目的观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地点,随时随地能够使用网络进行视频观看的方式使得基于互联网生态研发、制播并面向网络用户的网络综艺节目开始出现,观众的收视习惯也从观看直播到更倾向于点播,传统电视的收视率在网综的冲击下有所下降,电视综艺节目开始进行调整,而卫星电视由于全国普及性仍旧是收视主力,网络综艺节目也在不断寻找扩大自身收视面的渠道。在全媒体生态下双方都在不断汲取各自的发展优势,提高节目制作质量,拓宽节目的传播路径,进而助推電视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电视节目呈现的新特征

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使得电视艺术发展出了新的形态与类型,也呈现出了新特征,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的生产制作是制播一体模式,受众群体更为年轻化,同时传播渠道更丰富、传播速度更快,从传播媒介和收视群体到受众的观看方式和内容诉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具备了显著的互联网特征。

在这种转变之下,网络综艺节目的类型变得多元化。以互联网为基础制播的网络综艺节目不再以满足电视台播出标准为要求,因此创作环境轻松、受限制较小[1],在题材、话题、尺度、嘉宾等方面都更为大胆。另一方面,网络综艺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更为密切,针对网生用户的兴趣方向进行创造使得网络综艺节目的内容更加突出化、具体化,加上大数据下的精准推送,节目的宣传效果和观众粘性都大大提升。以辩论脱口秀节目《奇葩说》为例,节目每一期的辩题都是制作团队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选取网友最为关注的话题,整理后再经由网友投票选取票数最高的选题确定的,此举不仅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同时天然带有话题度,对节目的传播和收视都起到了良好效果,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电视节目观众在提高自身对于节目话语权和参与度的体现。

2 互联网下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2.1 后现代泛娱乐色彩下的文化底蕴隐忧

在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网络综艺节目的类型不断丰富,但究其根本,看似选择性颇多的综艺节目类型实则多是以不同元素加以娱乐化的呈现结果,娱乐似乎已成为“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象征”,而融合了互联网文化基因的网络综艺节目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后现代主义大众狂欢式场景[2]。

具体体现为在网络综艺节目上强化了无主角叙事结构,节目嘉宾人物角色的身份界限不再明显,人物角色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节目整体显得更为浅层次和平面化。如何炅在《明星大侦探》中更多的是作为游戏玩家的身份参与其中,辅以控场职责,而主持的任务则有节目设置的“侦探”身份接手。这种角色定位的“模糊”使得节目在娱乐性上更强的同时结构性相较于传统电视节目来说偏弱,但是却更符合当今时代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娱乐化需求。同时也导致了节目为了迎合市场,会根据观众需求进行娱乐化的节目内容设计,从而使电视节目在市场化的倾向中缺失了其应有的思想深度、社会内涵以及价值引领作用。

2.2 节目模式引进背后的文化价值差异

电视节目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而为了规避节目模式创新带有的市场风险,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逐渐走向了高度工业流程化、商业化和国际化。同质化的节目内容通过套用节目模式进行流程化制作,而国外成熟的节目模式通过商业化的手段引进到国内作为新的节目形态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了节目模式的国际化。

但节目模式的引进不光要引进节目外在展示出来的包装,更需要明确节目内在的精神内核和传播价值。节目模式引进在浅层商品属性之外的最本质属性是引导和宣传当地的文化价值[3],在资本的推动下大量引进甚至是直接盗版国外的电视节目模式,若是节目制作方并没有相应的创作水平通过本土思维来对节目模式进行改造,忽视文化差异下节目模式的内在展现需求,势必会导致最终呈现的节目无法展现出其原有的成熟风采,难以深入探索和展现节目的精神内核。同样是心理博弈游戏类节目,韩综《游戏的法则》节目以玩家为了获取最终优胜、赢得金额不等的奖金为故事线,而我国相同节目模式下的《高能玩家》节目在玩家参与游戏的目的设计上做出的修改并没有在条件充足的前提下还原节目整体的逻辑线,呈现出的节目故事衔接性不强、观众沉浸式体验感削弱,节目效果和精彩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2.3 传播媒介分离下的台网联动水土不服

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受众群体不同,在资本的推动下节目品牌为了占据市场,传统电视节目和网络综艺节目走向了台网联动的阶段,但受众群体和观看场景的不同使得网络综艺节目和传统电视节目在进行联动改造的时候产生了不同的难点。

电视综艺节目进行网络化改造,节目的整体运行逻辑要符合网生用户群体思维逻辑,找到网生用户思维逻辑和电视用户思维逻辑之间的平衡,才能在打开传播面的同时不流失原有受众。而网络综艺节目本身在题材等各方面的管控相较来说更加松散,进行电视化改造,首先受到的限制就大了许多,而节目原有的亮点和吸引观众的地方可能恰恰是处于监管红线之间的内容,这也就导致了网络综艺节目进行电视移植的时候无法展现出节目原有的品相。

以湖南卫视的《我是大侦探》为例,卫星电视节目推理案件的主题选择受限,因此节目将剧情部分的占比增加、推理部分相应减少,节目烧脑环节减弱、更适应电视端低投入度受众观看,但是由于节目主打悬疑推理,如此改造之下节目最大的亮点及吸引观众的核心玩法削弱、内容精彩度随之下降,这样简单粗暴的移植方案无疑是与节目定位不符的,导致节目不能展现出原有网络综艺的风采。

3 互联网时代电视艺术的发展方向

3.1 坚持“内容为王”的文化构建,匡正电视艺术的价值导向

受网络发展的影响,观众在不断接收电视艺术的同时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而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优质的节目内容。优质的节目内容不仅仅需要在节目的环节形式上进行创意设计、符合节目的整体需要,同时要根植文化、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进行节目内容设计,在文化价值上有正向的引导作用,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4]。

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益智类节目《一站到底》,在节目形式上选择了攻擂PK的竞赛答题模式,将竞赛下的竞争刺激性和知识内容的益智性结合,同时选取趣味性知识问题,大大增加了节目娱乐性以削减枯燥感,让观众通过观看节目获得知识、享受乐趣,达到展现知识魅力、趣味传播知识的作用。同时还传递了正确的竞争意识,也通过塑造知识榜样传递了正向价值,引发社会舆论、带动知识学习。

而以较小众的推理元素为核心的《明星大侦探》节目,則是将其剧情故事结合我国社会现实事件、经典神话传说等内容[5],贴近本土观众的内心,娱乐的同时富有现实教育意义。嘉宾会在推理总结环节分享遇到类似情况时正确的应对方法以及对于案件主题的思考,同时节目邀请了专业人士进行案件梳理讲解和法律知识普及,有效削弱了节目类型本身自带的娱乐性。这样的节目内容设置在给观众提供娱乐的同时还能引发观众进行思考、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增显了节目的社会价值,还展现了媒体的责任感。

3.2 多技术手段上阵,拓宽电视艺术的呈现角度

电视艺术在互联网下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出现是分不开的,在当今电视节目中新技术的应用越加频繁且多样,这不仅仅在视听上给观众带来了更好的感受,同时也使得电视艺术的信息传递与呈现角度愈发多样,受众从单纯的视听接收者转变为了主动性更高的参与者和互动者。

互联网时代下电视节目观众可以针对节目的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节目制作方获取到观众给予的信息后有选择地对节目内容的后续设置进行修改,以年轻语态下的高度互动来加强观众的参与感,可以有效提升节目收视和受众粘性,培养节目忠实用户。除了《奇葩说》节目的辩论主题选择,像是老牌传统卫视节目《奔跑吧》就曾在微博上向广大网友征集嘉宾游戏的对手,通过将互联网投票结果引入了节目内容生产中加强了节目受众的参与感与粘性,以实时更新游戏进度增加节目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上的热度来吸引新的观众,同时最终结果的留白制造悬念、吸引到新观众去关注节目正式内容中游戏的最终结果。

江苏卫视和西瓜视频联手打造的互动直播答题节目《最强大脑之百万英雄来烧脑》更是充分发挥了双方平台的优势,采用了T2O(TV to Online)模式,观众可以在观看电视节目直播的同时使用手机APP参与答题活动,使得观众成为了节目的“嘉宾”直观地参与到节目的内容生产中,这种实时互动方式连接了电视与互联网两种传播媒介,实现了一次优秀的台网联动,展现了一种新颖的电视节目呈现模式。

3.3 多形态呈现开发IP市场,增加电视艺术的受众粘性

多形态的节目呈现为节目观众的增加带来显著益处,而IP市场的开发也是节目保持活性的一个关键。开发热门IP的内容再生产可以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和节目放映结束后为节目带来持续的热度,衍生品能够不断地提升受众的节目体验舒适度,从而反哺节目本身。较为常见的IP开发模式就是综艺大电影,如《爸爸去哪儿》电影的7亿票房和《奔跑吧兄弟》电影超4亿的票房,众多的综艺大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其实热门IP的开发还有很多的方向可供发展,如多个节目推出过同名线上游戏,《向往的生活》也曾使用过电子商务的T2O模式,除此之外《明星大侦探》节目更是结合本土化元素打造了以互动微剧为代表的一系列互动性IP衍生品,联合同平台的小众主题节目推出了大型线下实景推理主题馆[5],让观众高度参与到了节目创作体验中,持续的热度不断地反哺节目本身,增强了观众的粘性。

4 结语

在电视节目呈现的新特征下展现出的是以网络综艺节目为首的电视艺术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电视艺术在互联网下的未来发展要依托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优势,转变思维进行节目创作,加强节目内容创新、打造节目品牌形象,有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呈现节目,推动电视艺术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与进步。

引用

[1] 董子健,贾慧.融媒体视域下电视综艺与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1):109-111.

[2] 杨颖.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文化基因的融合与嬗变[J].电视研究,2017(8):60-62.

[3] 耿黎明.真人秀节目模式引进的问题及研发思考[J].青年记者,2019(5):15-16.

[4] 肖怀宇.互联网时代中国电视艺术的生存策略[J].教育传媒研究,2018(4):91-94.

[5] 夏临.海外引进网络综艺《明星大侦探》本土化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20(6):131-133.

作者简介:孙仪(1998—),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谭曼玲(1970—),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就职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主要内容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