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化传播对纪实摄影价值体现的作用

2022-03-14陈琬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纪实人文摄影

纪实摄影由于其客观特征,在新闻报道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除了记录的功能之外,还因为摄影师在揭露事件真相、提高公众对公众事件的关注、促进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对人文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纪录片的发展与早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一转变是因为时代变迁而产生的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以及摄影者在摄影作品中或观众的鉴赏中产生了美学上的变化,从而使其产生了某种变化。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交流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以影像为媒介的摄影也随之变化,以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媒体之中。

20世纪80年代,中国以“拿来主义”为代表的《国际摄影》杂志主编王惠敏,在对外国一种照片风格进行译介时,就想到并运用了“纪实摄影”。英文为“Document Photography”,虽然只是一种特殊的名称,但它本身就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Document Photography”,而“纪实”一词甚至是理论上的错误解读,所引起的评论还在持续着。撇开各种冲突不谈,从纪实摄影出现的那一天(也就是所谓的时代),到如今纪实摄影的媒体形式已经完全变了,而文字的环境也对纪实摄影产生了影响,使纪实摄影在材料选择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变化,而其深刻的内涵也随之显现出来。

在互联网信息化的今天,文化传媒正在兴起,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人文纪实摄影的价值,从文化交流和摄影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运用文化传媒推动人文纪实摄影的发展,挖掘其自身特征和规律,探索其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反映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探索人类纪实摄影的内涵。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运用人文主义的纪实影像进行文化的传递,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剖析。

1 人文纪实摄影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1.1 呈现的信息更加生动直观

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观念,由于观众的个性化,使得新闻媒介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因此,纪实摄影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由于观众对不同的信息层次的要求不同,所以在网络上的信息供给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以及网民的个体差异,互联网上的信息也会因其自身的差异而发生变化。新媒体的发展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既要把握住时代的变迁,又要从使用者的个体发展角度,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资讯。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推动了人文纪实的发展和文化的推广。新媒体时代的人像摄影,不仅可以加快新闻的传递,还可以让人们看到更加真实的画面。电影与文学作品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资讯科技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由于有了现代科技的支持,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影视作品可以更加形象地呈现在作品中,既可以增加作品的内涵,又可以突出作品的主旨,满足读者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人接受的原因。同一篇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觉。而图像更能让人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样才能让人更好地获得更多的参与性[1]。通过一幅图片,我们可以通过图片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与读者进行交流,让我们的作品有更多的意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纪实影像通常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因此常常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更接近于现实,所以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1.2 增加传播效果的显著性

真实性是摄影所具有的突出特点,而一张可以对事实进行最好地再现的人像照片,可以让观者的感受更为真实,而摄影既要从影像中表现出客观的事实,又要从受众角度分析摄影工作核心内容。要改变视角,突出照片的主旨,让观众在与照片的接触中,感受到作者希望通过照片传达的内容。比如说,一部电影拍摄了一个地方的生态,观众们要从照片上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特征,那么照片里就必须要有当地独特的地方特色,在拍摄的时候,还要突出色彩。用照片传达出本地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通过对图片的高效使用来进行文化的交流,可以有效地减少交流的时长和快速的信息交流。

新媒体的出现,不但扩展了人们的阅读范围,也使得读者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获取资讯。现在的手机越来越受欢迎,可以让用户快速的获取信息,比如微信、微博等,不仅可以增加照片的传播渠道,人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通过网络进行分享。在这样的基础上,人文纪实摄影需要把握这个机会,使其更加直接有效地传递资讯。

2 大众传播时代的纪实摄影现状

2.1 大众传播时代的纪实摄影

媒体文化对纪实影像的冲击,就是其与产品的互动。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少,对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媒体的发展,原本被认为是高贵和职业的人们所崇尚的高雅艺术,也逐渐成为人人都喜欢的东西,这也就使得它在表达和美学上的意义上也随之改变[2]。

媒体对纪实影像产生的第二个冲击是由“速食”的兴起。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阅读模式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改变,读者必须建立起一种新的认知,而传统的图书已经被电脑屏幕所代替,所以读者很少会去思考。而新媒体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而且,由于信息的庞大和读者的阅读时间有限,信息的传递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信息很难被准确的接收到。媒体文化对纪实影像的三大冲击就是个体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大众沟通使得单一的沟通方式转变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交流方式,每个人都可以传递和接收,从而使得信息的传播领域得到扩展,而信息的传播者也更加的积极、主动地进行传播。这会激发和满足每个人的表现欲,让他们想要不断地表现出来。

2.2 纪实摄影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纪实摄影由于受到外国摄影思潮的冲击,文化观念的改变,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一是因为其固有源于生活的内涵,是对生命的真实记录,因此具有历史收藏价值,多种文化影响下纪实摄影的素材选择开始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大量的纪实摄影师期望记录下的影像可以有突破的表现。而不同的拍摄态度和拍摄的方式,则会对纪实作品的思想产生直接的影响。原本以为拍纪录片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真相,要尊重现实,要有理智,要有思想,要用镜头去捕捉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法国的人文主义摄影师卡蒂埃·布列松說:“我们要的是事实。”布列松不会插手,他一再强调,这些镜头不是真实的。摄影机要用写生的方法来表现。布列松一般会把摄像机的闪烁部位隐藏起来,这样就不会吸引被摄影者的注意力,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是摄影师。在整个过程中,他都是用微型摄影机来摄影,不会对被摄影的人造成任何的干扰。

不过,也有人说,纪实摄影就是要创造,而创造则强调摄影师的参与,强调情感与美感。摄影师阿瑟·罗斯坦把他找到的牛骨搬到了干燥的地面上,用镜头表现了一场大旱灾。

3 人文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3.1 社会价值

广义地讲,只要如实记录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都属于纪实摄影,它们虽然较为零散、碎片化,但拍摄者和存世数量最为巨大,蕴藏着最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在专业摄影领域,很多摄影师长期专注于现实世界中具有社会历史价值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度采访与调研,全面、系统、生动、诚实地进行图文记录与展示,记载和传承的丰厚历史会在岁月沉淀中散发出时间的芬芳,纪实摄影的概念、范畴和价值也越来越明晰。当今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师,拍摄传播便利及时,为时代造像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摄影的价值渐趋超越其本体意义,成为厚重的人文、社会、历史价值的视觉承载。从个人无意识、碎片化的影像记录,到组织严密、目标明确、系统全面的深度追踪,纪实摄影体现出见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价值。人像摄影与美术摄影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人像摄影反映了客观的事物,因此摄影工作者必须在尊重现实的同时进行摄影。纪实摄影能拍出许多主题,大多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对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记录。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一个特定的族群。在当代的纪实摄影中,很多的作品都是以突出的问题为题材的。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比如一张纪录片,就是用来突出非洲的饥荒孩子的,拍摄的是一个非洲孩子,他们在绝望地等待着死去,而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一群饥寒交迫的乌鸦。在孩子们死去的时候,他们会成为乌鸦的食物。这个作品有两处亮点,一个是瘦得皮包骨头的孩子,一个是一只等待着孩子死去的乌鸦。这张照片将非洲民众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可以展现出纪录片的真正意义,让观众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生活[3]。

3.2 艺术价值

影像可以反映出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把无形的灵魂以有形的形式展现给世人。由于摄影具有艺术与审美的特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这一时期,摄影已经成为一种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它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定位和价值观。人文性的纪实摄影体现了其艺术性,而人文纪实摄影更是需要观众的关注与支撑,而人文纪实摄影来源于生活,将美的画面借助镜头这一广阔的视角得到了良好实现。当然,纪实影像并不只是向所有人展示美好的一面,它还能透过简洁的画面传达出更深层的意蕴。有一张照片是有关留守儿童的,它震惊了全中国人。照片中女孩的眼神里带着对美好的向往,却也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不同的人在欣赏她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东西,也会对她产生怜悯。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更深层的意义,让他们通过对艺术的理解,对现实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4 结语

影像可以被拍摄下来,可以被保存为有价值的电影和电影。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人文记录的创作倾向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表达方法上要注重多样化。当代的人文纪实摄影必须在表达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影像更有感染力,更有冲击力,让大众很快就能认识到摄影的价值,让他们可以在更深层的理解和思考。

引用

[1] 杨顺丕.融媒体时代,摄影专题“图”显优势[J].新闻前哨,2021(8):59-60.

[2] 左鸣远.摄影记者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挑战[J].记者观察, 2020(8):91-92.

[3] 张建刚.全媒体时代新聞摄影的创新策略[J].采写编,2021 (1):57-58.

作者简介:陈琬(1980—),女,广东广州人,硕士,摄影师,就读于柏林自由大学。

猜你喜欢

纪实人文摄影
砚边纪实
人文绍兴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