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效益评价方法与提升对策
——以陕西省X新区K新城重点企业为例
2022-03-14陈光
陈 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税收效益是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及地方经济增长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K新城是陕西省X新区核心板块之一,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临空经济示范区,目前正抢抓时机,转变早期以物流项目为主的招商引资模式,迈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阶段,需要对相关重点项目企业经营成效进行评估。本文以K新城重点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税收效益为评价视角,分析重点企业利税贡献能力,并提出提升对策,实现科学管控税源、提高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目的。
一、税收效益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
(一)理论内涵
税收效益是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在衡量税收贡献方面的细分应用,对于衡量企业及项目单位资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税收贡献、研判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税收效益评价原理在于综合考量土地、劳动、能耗等投入产生的综合税收效益情况,如单位用地税收、单位营业收入税收、劳动力税收贡献、能耗税收贡献等。相应的评价值越高,单位资源要素投入的税收效益就越高。
(二)实践探索
近年来,浙江、江苏等省份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实践,其中亩均税收是主要的税收效益评价指标。浙江省瑞安市,以税收贡献为导向,打造“税收行业模型”,辅以税收评估、核查等手段,有效提升了单位用地税收产出和管税水平;温州市出台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企业整治提升行动计划,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江苏省苏州市自2018年就强化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准入管控,对新出让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要求在50万~100万元/亩之间,平均达86万元/亩;张家港市实行亩均税收分类准入门槛,规定新增化工产业用地不低于80万元/亩,科教研发、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三类专项服务产业项目用地不低于100万元/亩,并将亩均税收列入镇区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每年通报表彰亩均税收十强工业企业,强化正向激励;兴化市于2021年初制定工作方案,着力推动全市用地面积3亩以上企业未来3年亩均税收逐年同比增长分别不低于15%、20%、20%。此外,山东、四川、江西等省份也开展了针对工业企业、开发区等亩均税收评价,推动增量用地供给提质增效。本文在借鉴各省成熟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维度更广的税收效益评价体系,以期更科学地评价税收效益情况。
二、税收效益评价方法
在以用地面积为聚焦的亩均税收指标基础上,税收效益评价体系涵盖更多投入要素,全面衡量企业用地、劳动、能耗等投入的税收产出贡献。具体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思路如下。
(一)评价指标
选取单位用地税收、税收占营业收入比、单位劳动税收、单位能耗税收四项指标构建税收效益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税收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包括投入性要素和产出性要素,投入性要素为实际用地面积、就业人数和用电量,产出性要素为税收和营业收入。其中,实际税收为企业每年实际贡献税收(减去各类退税额);实际用地面积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含自有和租赁),复式厂房及办公场所只计算单层最大占地面积;就业人数为企业年均在职人数;能耗采用用电量数据进行计算,主要因企业用电数据统计较全,且适用于所有行业类型。指标基于2018—2020年度统计数据及三年平均值进行计算。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即值越高,该项评价越优。
(二)评价步骤
标准值的计算方法:一是保证所有企业各项指标得分值在0~100之间;二是保证各项指标值最高的企业标准值为100,各项指标值为0的企业标准值为0;三是保证各项指标值低于该指标均值的企业标准值低于50分,高于该指标均值的企业标准值高于50分,等于该指标均值的企业标准值为50分。
三、K新城重点企业税收效益评价分析
(一)企业选取
基于K新城的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同时兼顾重点纳税企业,共选取15家企业作为税收效益研究对象。企业名称采用字母简称代替,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K新城税收效益评价重点企业
(二)重点企业税收效益单项指标评价
重点企业税收效益评价指标分别从用地税收贡献、营业收入税收贡献、劳动力税收贡献、能耗税收贡献等进行评价分析。指标评价所需年度数据通过与管委会相关部门及企业座谈调研所得。根据计算公式,求得各重点企业各项指标2018—2020年历年及三年平均评价值,如表3所示。
表3 K新城重点企业税收效益单项指标评价结果
1.用地税收贡献。HD食品与GK食品两家传统食品制造企业评价较高。HD食品近三年总体达到2 063.95元/平方米,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2020年评价下滑主要因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人员出行流动的影响,同时还包括新的客舱服务时间压缩政策,即便如此,HD食品2020年单位用地税收仍然超过1 000元/平方米。GK食品近三年单位用地税收同样达到660.11元/平方米。新迁入的KYSL医疗2020年单位用地税收达到694.38元/平方米,是非常成功的招商项目,未来前景可期。此外,PJ科技、JG实业、CY科技、ZS金属、ZD药业、TSW制造等企业单位用地税收均超过100元/平方米,主营业务分布于各个领域,展现出均衡发展、百花齐放的特征,且以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标签为主,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相对传统的金属制品制造企业,ZS金属近年总体单位用地税收达到209.07元/平方米,而TS金属相对落后。单位用地税收均未超过100元/平方米的企业中,以建成投产初期的偏多,仍在购置大量机械设备,产能及盈利能力未充分释放,如FS技术、YH光电、CZLM生物等,因此不应断定单位用地税收不高。HD技术尽管2020年税收最高,且近年总体税收贡献排在前列,但实际用地面积更是远超其他企业,因此导致单位用地税收偏低;YH科技2020年税收较为可观,但2018、2019两年偏低,长期单位用地税收仍有待观察。
2.营业收入税收贡献。KYSL医疗营业收入的12.32%转化为税收贡献,超过HD食品的11.30%,排在首位;GK食品与YH科技分别以7.38%和7.02%排在第三、四位。总的来看,食品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转化税收贡献能力较强,即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务量有所下滑的背景下;但KYSL医疗、YH科技等新进制造业重点企业也展现出强劲的税收贡献能力。此外,TSW制造、ZS金属、JG实业、ZD药业等企业处于中游,税收占营业收入比在3%~5%之间,分布于不同行业,呈现均衡态势。HD技术的营业收入税收贡献不足2%,可见尽管其当前税收贡献高于其他重点企业,但以其自身经营规模衡量而言,税收额应有更大的突破。FS技术、YH光电处于投产初期,TS金属正面临设备与产能改造提升的关键时期,当前设备采购需耗费大量成本,不能认定为税收贡献能力差,盈利及利税能力有待长期观察。
3.劳动力税收贡献。KYSL医疗与JG实业优势明显,分别以18.30万元/人和15.08万元/人分列前两位。中游多数企业相差不大,PJ科技与YH科技均超过4万元/人,分别位列第三、四位,以上均体现出高新技术企业劳动价值的优势。两家食品制造企业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HD食品单位劳动税收跌至1.9万元/人,略高于TSW制造,不及ZS金属;GK食品的单位劳动税收更是跌至0.66万元/人。TSW制造与ZS金属接近,历年及三年平均值基本保持在1.25~2万元/人。FS技术、YH光电、HD技术、TS金属的评价值较低,主要因当前税收贡献偏低。CZLM生物处于在建阶段,聘用人数尚且不多,因此2020年单位劳动税收达到11.23万元/人,短期内仅供参考,不代表投产后的实际表现。总的来看,各重点企业在2020年疫情冲击下,就业人数与往年相比没有较大下滑,且大部分公司略有上升,可见在就业贡献方面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单位劳动税收越高,表示人员的价值创造能力越高,但仍需兼顾不同行业的劳动密集特征以及就业贡献度。
4.能耗税收贡献。在同等用电量下,KYSL医疗与PJ科技的能耗税收贡献最高,但两家公司成立或迁入时间尚短,本地产能恐未充分释放,用电量数据极低,未来需进一步跟进了解;随后是JG实业,为12.06元/千瓦时。第二梯队方面,HD食品、GK食品、ZS金属、ZD药业相对领先,HD技术、CZLM生物、TSW制造等企业随后。而TS金属、FS技术、YH光电的单位能耗税收相对较低。
(三)重点企业税收效益综合评价
对K新城重点企业2018—2020年税收效益各单项指标平均值进行标准化并赋权,从而求得税收效益综合评价值,如表4所示。其中,各项指标权重设定为:单位用地税收40%,税收占营业收入比30%,单位劳动税收15%,单位能耗税收15%(CZLM生物税收占营业收入比指标缺失,故设定单位用地税收、单位劳动税收、单位能耗税收权重分别为60%、20%、20%)。
表4 K新城重点企业税收效益综合评价
根据表4将各重点企业税收效益综合评价值由高到低排序分为四档。第一档,包括KYSL医疗、HD食品,税收效益综合评价值大于80分,远高于其他企业,体现了对K新城税收的巨大贡献。第二档,包括GK食品、PJ科技、JG实业,分值均在平均分50上下,与后位企业相比同样有较大的优势,所属经营领域相对成熟,税收贡献可观且稳定。第三档,包括ZS金属、ZD药业、YH科技、CY科技、TSW制造、HD技术,这些企业的税收效益综合评价值在15~40分,既有成熟企业也有新建企业,其营收规模和盈利模式趋于稳定,但税源有待进一步关注。第四档,企业税收效益综合评价值均低于10分,分别为CZLM生物、YH光电、FS技术、TS金属,这些企业多属于在建或新建成项目,设备仪器尚未完全到位,产能还未充分释放,因此短期内税收贡献不高,有待持续关注。
四、提升重点企业税收效益的对策建议
本文以陕西省X新区K新城重点企业为例,对税收效益单项及综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优化提升企业税收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增量项目的税源预判及管理
一是加强新增项目的税收研判工作。进一步加强税务部门与发改、招商等部门紧密合作,科学研判入区项目的税收贡献、发展预期,吸引更多税收潜力大、亩均效益高的项目。二是合理设置新增项目税收效益准入门槛。依据本地企业税收效益评价结果,参照其他省市、开发区相关政策,对新增项目设置差别化的税收效益准入门槛。三是处理好依法治税与税收效益的关系。掌握与税收效益评价指标相联系的基础数据,通过分析资源占用与税收贡献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税源管理评价方法;完善包括税收效益评价指标在内的监控指标体系,寻找税收征管漏洞,及时发现企业在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二)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支持引导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企业树立税收效益理念,向高附加值、高科技、高产值转型。推进税收效益评价,倒逼企业挖潜增效,着力破解土地、能源、人才、环境等要素制约,促进企业由相对“低端”产品向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智力密集性为特征的“高端”产品攀升,由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等产业链环节向科技研发、标准制定、服务总成等环节升级,持续攀升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主营业务收入。二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大“零增地”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厂房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或通过压缩超标的绿地面积和辅助设施用地,扩大生产性用房,或对厂房加层改造、利用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提高单位土地的税收效益。
(三)加强产业用地分类管控
一是以贡献定“优惠”。深化企业评价结果应用,适时优化调整产业用地税费政策,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实施差别化的减免方式。二是以激励鼓励“英雄”。对税收效益高的企业优先提供新增用地空间,满足用地需求,畅通用地绿色通道。三是深入开展“僵尸企业”和闲置低效用地企业处置盘活,通过回购、兼并重组等方式予以分类清退清理。
(四)建立和完善税收效益导向资源要素配置机制
一是建立税收效益分类评价方法。依据不同规模、行业推进税收效益分类评价。例如,对规上工业企业除采用四项主要指标外,同时加强对研发经费投入、排污数据的收集,逐步纳入单位研发投入税收指标、单位排放税收指标;规下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以单位用地税收、税收占营业收入比等指标为主,突出用地及营业收入的税收转化研判;高新技术类企业主要采用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研发投入税收、单位能耗税收、单位排放税收等指标,既衡量节地与科技因素,又纳入节能减排等绿色发展理念。二是构建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建立与税收效益评价结果信息对接的新城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与价格参考机制,确保公开透明、运转高效。三是强化差别化配套政策支持。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强化对税收效益领跑企业倾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