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教学法的优化策略

2022-03-14金丹倩

读写算(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角板学具动手

金丹倩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教学法的优化策略

金丹倩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中心小学,浙江金华3221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让学生记忆、模仿,在学生学习数学时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目前小学数学学具对数学教师的吸引力不大,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不是很大。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寻找他们不常使用数学学具教学的真正原因,并为提高教师教学中学具使用的有效性收集建议,从而更新小学数学学具使用的策略,使小学数学学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学具;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

通过对学具使用现状的调查访谈与分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就地取材,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数学组教研活动,以及课题组成员的日常教学进行研究,探究优化学具使用的策略。其中,先后开展的研究课有:赵灿灿老师执教的《乘车——连减应用题》和《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黄萍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金丹倩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黄晓笑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陈苏老师执教的《购物——人民币的认识》单元系列等。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理论结合实践,笔者现将策略研究归类如下:

一、精心准备学具、有效选择——学具教学法的前提

课前备学具,不忘研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备课的第一步,是上好课的关键。细读教材内容,大家会发现编者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非常清晰的,所以,对学具材料的选择要做好取舍,着重从可操作性、可观赏性和可合作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同时还要在备课时就预设出切实可行的学具操作计划。如,什么时候操作、怎么样操作、教师要如何指导、通过学具操作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等。只有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罗曼·罗兰曾说过:“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课堂也是如此,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临危不乱”。

二、动手操作学具、以动促思——学具教学法的保证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吸收知识,也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形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动手实践,以动促思,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动脑、动口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动手中学会实践操作,在动脑中学会探索思考,在动口中学会交流沟通,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乘车》时,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引导学生摆圆片,要求每人在桌子上摆8个小棒,代表原来车上有8人,到“七里庄”时前门下车了1人,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要表示“下车了1人”,问:“现在还剩多少人?”学生根据学具的摆放数出还剩7个。接着笔者问:“后门又下车了4人,现在又剩下几人?”学生回答:“还有3个。”这“3”是怎么得来的?学生回答:“在剩下的7人里再减去4人,正好是3人。”要求学生将学具的操作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8-1-4=3(人)。

引导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手脑并用,使学生对连减法应用题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说理上,而且在直观教学中得到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了解实践起点、提高实效——学具教学法的关键

学习起点是当学习者接触新知识新事物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与心理水平。在小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教学活动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主构建,自主生成,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以及认知水平,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黄晓笑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第一环节“认识角”中,教师直接出示教具“三角板”,让学生来找角,学生就用手指头指一下尖尖的部分,他们认为那部分就是“角”,因此能够很快发现“三角板”上有3个角,指的时候绝大部分一定是蜻蜓点水般的指一指。这就是学生最初理解“角”,也就是本节课学生的认知起点。黄老师就及时抓住了这一突破口,把学生指出的尖尖的顶点移到了黑板上,借助教具“三角板”认识角的“顶点”。这个显然不是一个完整的角。黄老师再次拿出“三角板”,沿着三角板的两边描下来,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角: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从“比角”的环节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活动角”这个新奇的学具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活动角帮助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操作活动时,学生的操作情况完全在教师的预设中,他们完全沉浸在如何让自己的角变大变小的探究中,对“角的大小”的变化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这样的操作活动就是课堂的一大亮点。在课后教研组组织评课中,教师们也充分肯定了活动角这个学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帮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操作目标明确,学生操作活动的效果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节课共使用了3种学具:三角板、自制的活动角、学具活动角。有效使用这3种学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具教学。三角板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具,不仅在找角、认识角中起到了直观具体的作用,而且在画角时起到了工具性的作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先了解学习起点,从认识生活中的角像一个点出发,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己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才是真正活跃起来。

通过对此类课型的研究,教师们发现:像这种“概念课”出示一个具体的教具,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其概念。

回顾这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收获还是挺多的,无论是教与学的思想,还是学具的使用与开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跟进;学生的操作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应该说,课题的研究对数学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深远的影响。

四、学具教学法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研究课中从学生身上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不仅能利用学具解决数学问题,还能抓住要点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愿意动手操作,敢于动手操作,发表意见,有独立的思想,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在动手操作中既能表现自我的个性、创造性,也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相互帮助,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学具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要结合不同学具的特征,开展多样性、灵活性的活动,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最大化地发挥出学具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通过这些简单基础的活动,让学生对学具形成直观的认识。然后通过手脑并用,就能够形成清晰的表象。最后经过教师的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能力。在学习图形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与图形相关地学具展开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拼出各种图形,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使用学具拼成不同的图案,例如楼房、桌子、机器人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进一步提升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结合数学知识以及策略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学具能够提升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创新与应用是新时代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因此数学教学也要充分地结合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具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分米”之后,让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让学生测量一些常用物品的面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其中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时代要求人才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两项素质。创新能力属于智力活动中的一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是一种探索发现的心理趋向。创新能力能够提升学生对机会的感知与把握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在不同环境中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只是一种智力特征,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素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向抽象性思维逻辑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在一些感知条件的引导下才能够形成抽象思维。学生发展自己的智力技能,通常情况下是基于学生的外部动作技能发展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外部的物质活动逐渐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心理活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借助学具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自己的操作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能够通过操作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二次发现,实现“知识——操作——创新”的有效循环。

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肯定学具在教学中的价值,而影响教师使用学具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学具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副作用。所以在实践研究中,紧抓优化学具使用的策略,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要求,提高教师在课前、课中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使得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最优化。

[1] 罗先国.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4(11).

[2] 喻俊云.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研究[J].学苑教育,2015(21):57---57.

[3] 邵良香,潘冬梅.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37-138.

[4] 齐丽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9(09):106.

[5] 叶妙法.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认识钟表》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04):70-73.

[6] 潘建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177.

D045,G424.21

A

1002-7661(2022)04-0168-03

猜你喜欢

三角板学具动手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角板“牵手”直尺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三角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