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院党建与ICU医务志愿服务的积极同构
2022-03-14吴杏兰王首红
吴杏兰 王首红
志愿服务是推进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医院志愿服务是围绕医疗过程而开展的,与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解决因疾病引起的经济、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的活动[1]。志愿护理服务则是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开展的与医疗活动、医疗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2]。开展医院志愿服务,有利于丰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促进医患和谐和人文回归,促进医院发展[3]。2018年10月,国家卫健委颁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考核指标》,提出医务机构要建立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制度[4]。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指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5]。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中央明确提出党建工作 “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的指示。从志愿到党建,党中央对公立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贴国家健康政策与医院志愿服务精神,文章中的某个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由 “以治病为中心” 向 “以健康为中心” 转变,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将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深度融合,共同推动 “健康中国” 在基层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契机: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的缘起
ICU “生命关怀” 志愿服务团队缘起于医院的青年志愿服务队。2019年8月,该ICU所在党支部以生命关怀为主旨,在全体党员集体努力下建立了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得到了医院和社会的认可。可以说,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的建立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契机。
1.1 外因推动:医院规划
1.1.1 医院大力开展志愿服务 “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 ,志愿服务是推进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国各大医院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医院志愿服务成为医院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该三甲医院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有自发式志愿者服务,医院职工自发参与社会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自2005年起,医院正式成立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主要由院内职工组成,逐渐发展壮大为23个志愿者服务队。自2018年4月起,医院志愿者团队开始接纳社会志愿者,引入了11个社会志愿者团队,与4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合作,开始并运作了6个社会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了颇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服务了广大的患者及家属。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 “生物—心理—社会” 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而该医院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充分展现了该院的医德医爱以及服务患者的初心使命和人性温暖。医院广泛开展的志愿服务大大地激发了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启发每个科室(包括该ICU)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独居特色的志愿服务。
1.1.2 医院党建指引志愿服务 该医院最先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名为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以医务中共党员为主要成员,至2019年已经发展到23支共产主义志愿者分队,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1256人,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此外,该院2019年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倡议共产党员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吸纳积极分子,深入到患者群众队伍中去,解决患者群众的困难。服务内容包括医疗救援志愿服务、医疗援助志愿服务、医疗辅助志愿服务、下乡义诊志愿服务、医疗培训志愿服务、院内关怀志愿服务等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医院党组织筹办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党员职工参与医院志愿服务的热情,让医务党员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体验人文关怀与医学技术结合的魅力。正是在党建引领下,志愿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助力了医院文化的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ICU在党支部成立的契机下,结合自身特色以及积累的丰富经验,建立了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以生命关怀为主旨,为病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1.2 内因驱动:患者及家属需求
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体现了医院人文关怀的力度和效度。一方面,进入ICU治疗的患者多为疾病或脏器受损的重、急、危患者,他们与家属在面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突然变化,极易产生应激性创伤心理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需要得到心理的关怀以度过这些糟糕状态[6]。另一方面,ICU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机体免疫力差,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而ICU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往往采取封闭式的管理[7]。封闭的病房管理限制了患者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这样无形之中使患者家属和医护之间产生了隔阂[8-11]。探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和人性化管理及服务的体现,而良好的探视制度对医患双方都有益处。目前国内外医院ICU的主要探视模式是限制性探视,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下,限制性的探视难以满足医患的需求[12-13]。
如何在院内感控要求的基础上满足ICU患者巨大的需求,是摆在医护面前的一大难题。从医学人文的角度出发,满足患者及家属的精神以及心理需求,不仅仅需要医学上的努力,更需要一个中介来打通医方与患方之间沟通的道路。在医院志愿者服务以及医院党建管理的的推动下,该ICU推出了医务志愿者服务。但由于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性,已有的志愿服务模式并不适合ICU。ICU的志愿服务成为 “难啃的骨头” 。
随着相关研究表明家属等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心理缓和的有益影响,美国危重病学会提出 “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 (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PFCC)的ICU-PFCC探视模式临床实践指南,强调家属支持的重要作用[14]。ICU医务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了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实行灵活的探视制度和创新的志愿服务方式,以此为契机发展起符合重症监护室的医务志愿服务模式。
2 探索: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平台搭建
ICU全体医务人员本着生命关怀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与家属针对患者的病情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来获得支持,体现出其人文精神。同时,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开展更有弹性的进行志愿服务。到目前为止该科室医务志愿者共服务了约397名患者及其家属。该ICU不断积累经验,致力于探索一套操作性强、适应性广的重症监护室生命关怀志愿服务体系。
2.1 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团队建设
2.1.1 团队组成 良好的服务离不开团队的协作,ICU的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采取自愿报名原则,形成以科室的15名党员为主要的服务提供者,辅之以其他医务工作者共28人的志愿服务队。同时提前在志愿服务网站登记每次活动,进行公开招募志愿者,积极鼓励医院医务志愿者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参与。医生及护士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更容易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与支持[15-16]。重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专业度与复杂度都较高的事情,以专业的医务人员为主要的志愿者,并且以熟知患者病情与背景的医务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志愿服务,不仅仅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技术的需求,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对病情的控制,对健康的渴望,更加强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信任感,让医患沟通更为顺畅。
2.1.2 培训 本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实行不同层级的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技巧培训和文化培训。在技巧培训上,通过邀请专业的讲师来举办讲座、参与线上课程等方式进行学习,主要包括叙事医学和沟通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等。在文化培训上,则主要针对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学习,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从而为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优质和安全的志愿服务奠定基础。医务志愿者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注册等环节才能提供服务。同时,团队实行队长负责制,选出一名队长负责志愿者服务的培训管理、排班、监督和整理总结工作。
2.2 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模式构建
2.2.1 服务时间 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开展更加弹性的进行志愿服务。ICU全体医务人员不仅需要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还需要摸清患者的病情以及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而这部分工作通常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此外,在医院规定的探视安排里,家属赶到医院常常是医务人员的下午下班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开展志愿服务,不仅符合患者家属的需求,也与医务人员忙碌的工作时间错开。志愿服务团队所有成员均利用各自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或者周末的休息时间,充分考虑到患者家属的时间安排,能更加弹性的进行志愿服务。
2.2.2 服务内容 医务志愿者在下班时间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参加该志愿活动的医生、护士、治疗师利用自己的时间为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康复宣教,并进行必要的生命关怀,包括按摩、四肢关节活动,辅以心理治疗等医疗服务。定期对家属反馈患者治疗情况,让家属安心,有新的病情变化随时通知家属。在条件允许且满足防控要求的条件下可适当安排家属进行探视,让患者感受家属的支持及关怀。此外,志愿服务队还提供随访服务、转科护送服务、哀伤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力求提供让患者及家属满意的服务。
2.2.3 评估 培训评估、服务评估和阶段评估的志愿者评估系统促进志愿者素质的提升。队长主要负责该部分内容的工作。在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和训练的模式来评估培训的效果。志愿者每次参加活动之后在群里发图,并分享心得体会与提出困难问题等。组长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对案例进行服务效果评估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图文信息、病历等内容,加上医疗护理上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然后慢慢积累起来,形成案例库。评估量表上,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医学量表进行汉化及改良,使之更具有适用性。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组织科内研讨,不断完善流程与服务,构建生命关怀医务志愿服务模式的长效机制。
3 “ 新” “心” 相连:医院党建与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的积极同构
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的发展离不开医院党建的指引,而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同时又是在新时代要求下对医院党建工作的补充和途径拓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里的 “新” 是指新时代背景下 “健康中国” 战略与新时代党建思想,这里的 “心” 自然是医务工作者的爱心以及科室发展之愿心。通过生命关怀志愿服务这一平台, “新” 与 “心” 积极相连。
3.1 “ 新” 指引:党建工作在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3.1.1 新时代思想的引领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引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医院党组织把医务人员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发展医院文化,致力于打造 “医疗救助+人文关怀” 的双轨道模式,积极鼓励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来提高医院文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医院通过对志愿服务的精神阐释以及国家传统美德的雷锋精神的倡导,将志愿服务的精神意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给予志愿精神以更契合时代精神的价值阐释,从而挖掘了志愿服务的深层意义和广泛的推动作用。ICU所在党支部在党组织的推动下从2019年9月起成立 “生命关怀志愿者服务队” ,始终不忘医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重症医疗技术,提升服务内涵。志愿服务队将党史学习与专业联系起来,领悟党的思想,始终立足重症监护室的 “危、急、重” 的实际,在充分发挥重症医疗技术支持的同时,为患者及家属急切、迫切的心理、身体和精神需求提供必要的关怀和相关服务。ICU与深化医疗机构改革、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有效衔接相结合,将新思想融入重症治疗护理临床一线,反复提炼重症医护人员的初心使命,增强党员的党性和政治素养。志愿服务队对医学人文的最新研究进行借鉴,实践叙事医学和平行病历新方式,努力为患者及家属排忧解难,真正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重症技术与生命关怀完美衔接。
3.1.2 职业精神培养 在党的新时代思想的指引下,ICU搭建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平台,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适应现代需求的职业精神培养模式。志愿者行动与医学活动的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护士及医师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减少他们的消极情绪,增强职业认同感[17-19]。因此,开展医务志愿服务对于创新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命关怀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医务志愿者由被动变为主动,是行动的主体,以 “他者” 的视角与患者体验充分融合,并就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困难进行深入而及时的沟通,从而使医务职业精神培训有了实践性的落脚点,增强了医护的使命感。具体的培养方式有3个方面,一是通过中共党员带动非中共党员积极参与,吸引带动更多的积极分子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深入重症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梳理患者病情发展的脉络,探寻治疗的价值和意义;二是通过ICU本科室带教老师的党医融合继续教育,以案例分析讨论、家庭会议、交接班等方式指导专培生、实习生以及规培生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将技术与人文关怀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从医学教育阶段到临床实践到科研工作全阶段全方位的职业精神培养;三是以本科室为中心,对进修生进行志愿服务理念辐射传播。该ICU先后在广东省各地级市、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地区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及院际交流合作项目,共培训相关专科医务人员近千人,在专科知识推广的同时,将志愿服务的文化融入、深化到医学教育中,推动更多重症医务人员树立志愿服务的理念。本科室的生命关怀志愿服务职业培养模式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养方式多元化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3.2 “ 心” 相连: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3.2.1 不忘初心 生命关怀志愿服务是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落脚点,是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结合ICU的实际情况,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动党组织活动与医院工作有机融合,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由15名党员发展到29名同事主动参与进来,在入科之前、入科疗护、出科随访三阶段给予患者及家属全方位的志愿服务,共开展了30场志愿活动,累计200个志愿时。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体现了 “医疗救助+人文关怀” 的有效结合。一方面ICU开展个体化生命关怀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立足于患者的病情状态与治疗方案上,更是立足于患者及家属的身体上、心理上、社交上以及精神需求上,全面把握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如ICU开设的绿色通道,志愿服务者积极链接院内资源以及院外爱心人士的贡献,想方设法为困难重症患者筹集医疗经费,踊跃响应社会捐款号召,弘扬正义与爱心。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有弹性的生命关怀志愿服务,使得专业业务与医院党建深度融合,明确自身职业的历史与社会意义,在学党史、学雷锋的过程中,关照了 “病” 与 “人” ,将专业技术的 “矢” 对应了患者及家属的 “的” ,切实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这样的方式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为挖掘储备系统基层党建工作亮点,培养储备系统党建工作精品,扩大基层党建工作影响提供借鉴。
3.2.2 牢记并整合患者及家属的心愿 重症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是患者是否得到最佳救治、病情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因此,回应家属的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 “以患者为中心” 到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 ,该ICU关注的不仅仅是患者的治疗,还关注了家属,关注疾病、决策与治疗带给家庭的影响,关注多元化愿望。医护人员发现他们需要挖掘的东西很多,而且从家属这边可以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于是有了一种主动做志愿服务的动机。这样主动的志愿服务,不仅仅体现在患者入ICU抢救之时,更是伴随着患者治疗的过程以及探视过程,延续到出科的一整个流程当中。通过志愿服务的共同在场与倾听,医务志愿者可以挖掘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治疗方案的拟定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十分有帮助,ICU通过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愿望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服务方案,既关照了患者的身心需求,也照护了家属的困难,是对现代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的积极践行。
4 展望: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
通过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这一中介,有效地将医院党建工作与科室业务深度融合,互相积极拓展各自的发展渠道,协同共进,积极同构,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为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提供鲜活的实践素材,也是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充分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多元化需求,对于提高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希望水平、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ICU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尽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处于探索期,还面临诸多问题,诸如如何建设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如何加强医务志愿者的服务保障机制。此外,在招募体系、培训体系、管理体系(科学化)、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上,还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根据东病区ICU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因此,需要在新时代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前瞻性思考、顶层化设计、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一体化推进,促使重症监护室生命关怀志愿服务取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