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录

2022-03-14

关键词:教育

(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前一数字表示该年期号,后一数字表示当期页码)

本刊特稿

教育走向人本: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回顾与反思

刘铁芳(1,5)

论刑事司法解释的效力问题——以走私犯罪司法解释中的“禁止”为分析重点

蔡道通(1,17)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价值、内涵与制度保障

范国睿(2,5)

环境风险的司法治理:内在机理与规范进路

陈海嵩(2,14)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和“两个创造”的历史观审视

陈锡喜(3,5)

当前国际社会对未来教育的四种探究进路及其启示

卜玉华(3,13)

传承百廿薪火 再谱时代华章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

王成斌(4,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成就和主要经验

公丕祥(4,11)

“未来学校”研究的共识、分歧与潜在风险

孙元涛(5,5)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逻辑

王永贵(5,15)

近代江苏新闻事业的演进与历史贡献

张晓锋(6,05)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双重差异与政策启示

雷万鹏 向 蓉(6,14)

教育学

教育高质量发展期许回归教育本真

曹永国(1,27)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两难困境与破解策略

姚 荣(1,37)

论我国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书国(1,47)

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教育现象学考察

张夫伟(2,25)

“凿壁偷光”源流考述

刘 齐(2,34)

论学校对话管理中的他者维度

喻小琴(2,43)

道德力量的社会建构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尹弘飚 沈光银(3,25)

朝向美好生活的课堂价值秩序建构

魏善春(3,35)

中国高校农村籍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发展趋势——基于2021年和2020年两轮全国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 涛 李 茜(3,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法律内涵与实施要求

华 伟(3,58)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新发展:创设职业大学制度

胡建华(4,25)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重建与成就(1979—1992)——“学科重建”期的勘定及其三项建设

程天君(4,34)

百廿南师:一本打开的教育人学

冯建军(4,49)

立德树人:教育学科实践属性的新时代锚点

宋 萑 付 钰(5,27)

鲁洁德育理论中的道德知识观探讨

张正江(5,35)

近代南高师教育科学化的历程及其审思——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建制关系为中心

任小燕 余嘉云(5,44)

新发展格局下县域教师交流轮岗的政策驱动机制及其优化

乔雪峰(5,54)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化:新尺度、新挑战与新方向

李 鹏(6,24)

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困境及化解策略——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的视角

郝天聪 石伟平(6,34)

“处长级教授”:高校“双肩挑”个体的时间社会学研究

林小英 刘 明(6,44)

新时代学科治理的价值逻辑

陈 亮(6,54)

心理学

民生心理关怀的社会嵌入

伍 麟(1,57)

自我的太极模型:提出背景与核心观点

汪凤炎(2,53)

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策略的动态选择与发展:一项纵向研究

叶皖林 谭顶良(2,65)

风险社会中的医患共同体建设

吕小康(3,68)

潘菽对意识心理学研究的贡献

郭本禹(4,60)

论作为人文科学的体验心理学

刘 昌(4,70)

预测认知模型:认知科学的新统一范式?

叶浩生 苏佳佳(5,65)

阳明心学与现代心理疏导——写在王阳明诞辰550周年之际

舒 曼(6,65)

马克思主义

试论“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重要意义与实践要求

赵庆寺(1,66)

深刻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与精神财富

徐 蓉(1,7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进路

王 刚(1,83)

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哲学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潘 斌(2,76)

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核心议题、评价及未来趋势

张 振(2,85)

《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联合思想探赜

杨宏伟(3,7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大道德定力

王小锡(4,79)

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观及其实践进程中的两次“推进波”

俞良早(4,89)

数字经济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哲学思考与中国智慧

董 慧(5,79)

全球治理的“历史三峡”及其穿越路径

胡 键(5,88)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逻辑、理论超越与本质要义

洪光东(6,77)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历史演进、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黄一玲(6,85)

伟大建党精神的制度化实践及特征

王 少(6,95)

政治学

论国家文化疆域的巩固及路径拓展

潘可礼 张之沧(2,119)

新时代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聚力高质量发展

钱再见(5,99)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形态

王 静 邹农俭(5,109)

社会学

农村中小学生方言认同的实证研究

赵翠兰 苏春景(2,106)

“内化”抑或“分离”:年龄刻板印象对成功老化的影响

郭爱妹(6,105)

法学

新型人格权益类型化研究

张 莉(1,92)

董事“监督”公司外部股东时的义务

缪因知(2,95)

实践、逻辑与创新:空间向度下的生态环境法治发展

杜 辉(3,87)

无人驾驶交通事故中的刑事责任及其分配

徐永伟 袁 彬(3,98)

死刑废除的刑法教义学言说何以可能

姜 涛(4,100)

论自然犯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王 震(5,117)

控制股东义务的法构造

潘 林(5,127)

认罪认罚从宽诉讼程序的独立建构

孙道萃(6,115)

经济学

国际规则协同与农产品贸易逆差:兼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农业安全

王 俊(1,101)

纵向财政失衡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解 垩 陈 昕(5,136)

管理学

中庸思维对女性管理者应对角色冲突的影响——基于12个幼儿园的纵向追踪调研

尹 俊 文秋香 郎 艺(1,112)

论应急响应失灵:一个理想类型的分析框架

王家峰(2,130)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空间规划与土地发展权:挑战与出路

田 莉 夏 菁(3,110)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发展权的演化及其空间效应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为例

袁奇峰 李 刚 薛燕府(3,120)

论中国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的建构

许开轶(4,116)

新闻传播学

新旧之间:基于《新中华报》对“民族形式”报道的考察

林绪武(3,132)

面子里的人格尊严:智媒时代公民的隐私保护

顾理平(4,128)

语言文学

神人之间:晋唐“桃源”形塑与流变

吴夏平(1,122)

中西小说隐含作者意图伦理之比较

江守义(1,133)

同源异境视野下汉语方言比较研究的新探索

陆 露 唐贤清(2,139)

理性的直觉:符号活动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张 杰(3,142)

“符号自我”:“理性的直觉”的认知模式探索

陈 中 姚婷婷(3,149)

论汉字神话学

骆冬青(4,139)

重勘1985年新小说

何 平(4,150)

论元明中篇传奇小说对白话小说的文体渗透

程国赋 陈灵心(5,148)

虚词和近现代汉语史的分期问题

陈 莉 王宇平(5,159)

心理学视阈下的村上春树文学——“偶然”“箱庭”与心理治愈

徐谷芃(6,125)

魏晋南北朝五言组诗的生成机制与题材倾向

田雨鑫(6,135)

历史学

特殊个体的原理价值及其局限性——论泽柳政太郎的亚洲主义思想

刘 峰(1,143)

国民党的战时危机与社会转向——以时人日记中的观察为主

齐春风(3,157)

政治统一视野下中世纪早期英格兰货币制度的形成

崔洪健(6,145)

哲学

拟像抑或真实:数字主体的身份确认

徐 强(1,152)

教育的拥有、显现、仿真与扬弃异化

孙迎光(2,150)

实践理性的本体与价值:儒家诚德的现代义理

张方玉(2,161)

伦理何以“还乡”——从“乡愁”的哲学表达谈起

王露璐(4,161)

古汉语全称量化用法析义

刘梁剑(6,156)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教育心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教育成为终身之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