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年总目录

2022-03-14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视域课程研究

篇 名

作者 期页

特约稿

教师角色定位与课堂教学重构:教师互动行为研究的启示

尹弘飚,林 炜 1·1

试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共生”

王 枬,李宗霞 2·1

高质量视角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现状与体系优化

赵明仁,赖桢榕 3·1

夏山学校的创造性人才培养:现象祛魅与本质揭示——基于马斯洛创造性理论的视角

李保强,勾馨悦 4·1

教学化错艺术:内涵、特点、类型与策略

李如密,刘弘琰 6·1

庆祝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

西北师范大学百廿办学历程的阶段特征及其精神传统

胡德海,张永祥 5·1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警惕教育发展主义——现代教育发展观念的三副面孔及其批判性分析

刘远杰 1·7

大美立教——道家美学思想的教育意蕴

熊芹菁 1·26

走向融合:新发展理念下乡村未来学校变革的路向及价值追求

杨朝晖,徐 月 2·8

论学习道德建设支持系统的建构

曹周天 2·14

人类、技术和教育之共在论——兼论海德格尔重返前苏格拉底原初思境的技术之思

覃泽宇 3·8

家庭德育共同体及其超越:孟子“易子而教”思想的当代诠释

许可峰:狄芳芳 3·16

“人工智能+道德教育”的潜在风险、价值规约及未来路向

秦 楠 4·9

转型与赋能:人工智能时代师生教育共同体的建构

邴英林 4·16

教育知识:旨趣、迷失与回归——杜威探究理论的视角

王稳东,任大成 4·23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基本理论辨析

庞君芳 5·7

人性的内在维度何以构成学习的根本基础——生成教育理论的视角

李 敏 5·14

我国的儿童研究:现状、问题与路径

南 钢,郭文霞 5·23

基于生命的强力意志:尼采论道德教育

徐 洁 5·30

教育理论范式如何实现传播——基于托马斯·波普科维茨的知识社会学视角

刘祎莹 6·7

教育政策议程设置的内涵及模式

王 鐘,蒋建华,崔彦琨 6·13

近代的公共性: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探源

翟 楠 6·20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我国课程理解研究:历程、议题与展望

陈晴晴,凌云霄,黄 桦 1·33

“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教学获得感探析

崔友兴 1·40

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结构维度、理论依据及对学业发展的影响

党宝宝,祁生琴 1·46

湘教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教科书数学建模内容比较研究

吴文斌,吕世虎 1·55

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的理念与特点——以明尼苏达州3-5岁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为例

刘 莹 1·60

TIMSS数学测评变化及其对我国数学核心素养测评的启示

江 漂,张维忠 2·22

日本治理儿童相对贫困的教育策略研究

买雪燕,谢 恬 2·2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科书——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唐恒钧,王未一 2·38

论教师风险素养及其培育

罗儒国 2·43

亲子互动对子女学业成绩影响:情绪控制的中介作用

王星霞,赵 飞 3·23

本世纪以来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嬗变与启示

毕吉利,王蕊娜,李 凡 3·31

教学气氛分类新探

美雅傈,李如密 4·33

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成就与问题(2001-2020)

潘洪建 4·39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研究述评——基于2001-2021年《课程·教材·教法》载文的知识图谱分析

刘 宸,徐林祥 4·47

芬兰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理念、策略及启示

杨 晓 4·58

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教师的环境创设专业能力:挑战与对策

高小强,杨恩泽 4·65

“五育融合”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设计——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视角

王 飞 5·35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理念——基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分析

魏星星,杨瞾旻 5·43

芬兰现象为本的跨学科教学探析

焦玲玲,焦炜 5·50

以儿童为本方显人道——以“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为研究对象

廖圣河,张宗莉 5·59

为学“自得”之道——儒家教育中的学习自主性与教学原则探微

柴军应,张明丽 5·63

“望闻问切”:给结构化教学做健康体检

王力争,刘历红 5·69

伦理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人的现实审视与价值澄明

夏心军 6·29

教学想象的内涵、价值与生成机制

姜 艳,李 熹 6·38

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价值及转化路径

李臣之,郑 涵 6·45

“学生中心”视角下S-T分析法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赵明洁 6·52

中、美、新以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程改革比较

王 珊,潘亦宁,冯 莉 6·60

农村教育研究

我们从邻国的新村运动中学到了什么?——韩、日两国乡村振兴运动中的教育功用透视

容中逵,何 娟 1·66

农村特殊教育研究的意义、问题及建议

郝文武 1·71

乡贤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理据、内容与路径

吉 标 4·71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岗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JD-R模型的二元Logistic回归

彭 佳,于海波 4·78

高等教育研究

从知识迁移、转化到知识变革:院校协作中一线教师与大学专家跨界知识互动模式

王晓芳 1·76

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的百年历程与时代审视

吕晓娟,王海霞,李 越 1·87

规模与结构: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与展望

杨天平,李斌强 2·92

来华留学生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研究

杨晓雯,粟泫瑜 2·100

中国心理学向西的传播与发展——西北师范大学西迁历史线索中的早期学术成果

康廷虎,化宇辰,苗笑寒 2·110

立德树人视域下强基计划精准育才:内涵释义、互动关系与实现路向

杜剑涛 3·92

新时代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认同及提升路径

谷子菊,安容瑾 3·99

课程思政视域下“新设计学”学科的时代意蕴、内容建构和实践路径

李文琦 3·106

五育融合语境下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价值审视

金志远,袁娇娇 4·90

论人工智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向度

任祥伟 4·97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价值、挑战与路径

李翔宇 4·105

线上教学对大一新生课程学习绩效的影响

刘 宁,张有道,沈孝强,王向东 5·95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价值理念、生态系统及其实践优化——兼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贺武华,董 旭 5·103

行动视角下大学师生交往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陈雪飞,张俊宗 6·93

论抗战时期中国师范院校的大学精神——以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为例

张晓华 6·101

教学空间专题

教学的空间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张 涛 6·68

课堂空间组织形态的形变与质变

王有升,王文杰 6·74

教师教育研究

人学视野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

韩益凤 3·70

教师角色的“深度理解”:结构、过程与路径

王明娣,陈可迪 3·77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韩晓芳 3·84

何以为师?——兼论教师身份伦理本体的澄明与重构

杨 茜 6·82

现代化转型中乡村教师的发展困境与内部差异

孙丽华 6·88

传统文化教育专题

文以化人,学以成人:新课标视域下的传统文化教育

杜 霞,周梦宇 5·76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中的教育性——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视角

侯 爽,张广君 5·8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

高闰青 5·90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题

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多重困境与突破

张茂聪,马 超 3·40

间断平衡理论视域下我国校外培训治理政策变迁研究

杜文静,刘 航 3·47

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研究——基于治理客体的实证分析

李玉真 3·55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

董艳艳 3·64

民族教育研究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创新路径

胡 娜,陈时见 1·94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然特征、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向

张春海,李晓华,肖英鑫 1·101

文化引领:民族地区中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中学的个案研究

朱为鸿,王佛强 3·112

新疆高中班办学绩效评价研究

党宝宝 5·108

劳动教育专题

新时代劳动形态变迁及不同学段综合育人功能差异性

刘洪银 2·72

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其超越路径

张 霞,安丽娟 2·78

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汪贤泽 2·86

未来教育专题

未来学习者的特征、风险及教育策略

朱琪雯 2·50

技术赋能下的未来课堂样态探索与反思

胡 燕 2·57

何以为师: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师图景

罗 丽 2·65

书 评

教育思想的智性与诗性——《爱智统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则》读后

项继发 1·109

课堂志:作为课堂研究的专门方法——《课堂研究方法》书评

朱衍秀 1·114

一部推动民族教育研究深入发展的理论著作——《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评述

海 路,王 洋 4·112

会议综述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会议综述

贺 玲 6·109

猜你喜欢

视域课程研究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