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推广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经典图书音频库自建研究*

2022-03-14李景成

图书馆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音频文献图书馆

李景成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1 引言

5G商用的普及,数字化阅读时代悄然来临,听书阅读已成为国民新的阅读习惯。2021年我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高达6.4亿,47%的用户收听有声书,超过50%的用户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1]。大学生用户作为听书阅读的主力军,其听书阅读需求引起了高校图书馆的重视。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展了以影视类、音乐类、语言学习类、科普教育(学)类、专题报告讲座类等为主要内容的音频资源库建设,如: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购买、免费获取等多种途径,构建了音频、视频等资源数据库;吉首大学图书馆依据本校研究人员和区域优势,自建了土家语音视频数据库,较大程度满足了用户的新需求。业界学者也对高校图书馆音频资源建设进行了研究:肖定斌研究了音频内容资源的整合与挖掘途径[2];王铮等研究了英美图书馆参与或主导音频资源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图书馆界音频资源建设的方略[3];严炜炜等通过对音频资源集合名称的高频热词分析,探究了用户创建网络音频资源的集合逻辑与组织偏好[4];覃燕梅研究了高校图书馆视音频资源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5];徐月华认为高校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应采取加强网络有声读物资源的整合、推动有声资源共建共享、强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特色有声资源等手段[6];付磊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需要深化思想认识,加强资金保障,积极推动共建,探索自建[7];陈爱香认为高校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应明确平台定位,建设极致体验的平台是关键,打造自有特色品牌,建设优质的音频内容是王道[8]。构建有声图书馆的策略,学者多从音频资源的内容价值、知识产权、组织标引及购置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而对于音频资源库的自建研究较少,本文将从阅读推广视角探索高校图书馆经典图书音频资源自建模式。

2 高校图书馆经典图书音频库自建的意义

2.1 契合师生用户阅读新需求

满足用户需求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终极目的,音频资源库建设契合了大学生用户新需求。当前高校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相对匮乏与大学生用户强烈的新需求形成亟待解决的供需矛盾。用户方面,听书阅读需求强烈,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用户有听书阅读行为,26.7%的大学生用户有听书阅读习惯,从未进行过听书阅读的大学生仅7.04%[9]。其阅读偏好表现在:内容上,需求多元,多倾向于经典文学艺术;获取方式上,渠道多样,多倾向于使用手机App;付费意愿低,多倾向于免费获取资源。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多为购买,自建的较少,纯有声读物数据库种类少,多数资源包含于综合类数据库中,人文经典类内容较少,多为外语类学习类资源。而面向个人的商业有声资源需要付费使用,资源数量不足,经典资源缺乏。图书馆应通过自建经典图书音频资源库来满足用户新需求。

2.2 开辟高校阅读推广新途径

经典图书音频资源建设有助于阅读推广的开展。研究认为,听视觉结合的阅读效果更佳,听视觉记忆率高达65%,而单纯视觉的记忆率仅为25%。听书阅读解放了用户的双眼,突破了时空限制,大学生用户可以在宿舍、操场、食堂、路边等,边睡觉边听阅,边锻炼边听阅,边吃饭边听阅,边走路边听阅,可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用于听阅,增加大学生用户的阅读量。听书阅读陪伴式阅读体验更受大学生用户的喜爱,特别对那些还没有阅读习惯的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可通过“读给你听”的方式坚持阅读,逐渐培养阅读习惯。传统经典书籍或因生僻字多或因篇幅长,很多大学生“死活读不下去”,听书阅读“读给你听”“陪伴式”阅读优势,可以帮助大学生用户阅读传统经典,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听读能够激发用户阅读兴趣,带动馆藏纸本图书阅读,促进馆藏图书利用率提升,促进用户的深阅读。

2.3 重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文献信息资源是最重要最广泛的一种信息资源,是记录知识或准知识性信息的一切载体,包括印刷型和非印刷型(电子或数字文献)[10]。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的基础,构建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责,需要图书馆紧跟用户需求与文献资源的变化趋势。高校图书馆应依据用户动态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文献资源建设内容,研究用户听书阅读新需求并根据该需求加大听书阅读相关文献资源建设,不断完善用户需求视角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高校图书馆应依据文献资源的生产变化适时调整文献资源策略。文献资源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文献信息资源生产变化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应根据文献资源市场变化,调整文献资源收纳范围,把音频资源纳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范围,满足用户现实需求,激发用户新需求,加快音频资源自建,推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馆藏类型趋于完备。

3 高校图书馆经典图书音频库自建的可行性分析

3.1 技术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音频生产制作不再是专业团队的特权,普通用户作为音频生产制作的主体成为可能。从技术环境上看,5G商用普及、网络提速、移动流量资费下降及校园信息化的实施给音频生产制作提供了技术环境可能。音频生产制作的技术资料可从网络或图书馆便捷获取,学习掌握相对容易。从录制设备上看,录制音频的专业设备及手机、平板、PC等智能终端较为普及,智能手机基本达到100%的普及率,智能手机的配置高、功能齐全,能够支持各种软件的安装运行,完全可以满足音频生产制作所需。从录制软件上看,除CoolEditPro、AdobeAu⁃dition、GoldWave等专业音频录制、剪辑软件外,MP3剪辑合并大师作为中文版大众化音频剪辑软件,其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得到用户的普遍使用。很多手机等智能终端自带的音频录制软件,其音频制作质量也很高,且便于学习、操作简单,无须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基本能满足音频制作需要。

3.2 制作主体的可行性分析

生产制作主体的参与意愿、信息素养、综合素质决定着音频生产制作的成败。师生用户作为生产制作的主体,特别是大学用户较高的参与意愿、良好的信息素养、过硬的综合素质都为音频生产制作提供了可行性。一是大学生参与音频生产制作意愿强烈。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表达欲望尤为强烈,多数大学生都开通了自媒体账号,持续更新自己的音频、视频、图片及文字动态,分享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喜怒哀乐以及生活学习心得,渴望自己的表达得到更多的关注及别人的认可,有些博主甚至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二是大学生信息素养高。00后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生活在智慧化校园的环境中,他们的数字化接触与智能化终端使用率都很高。从小到大受到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丰富的信息知识、娴熟的信息技能及良好的信息道德。三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好。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高,学科背景广泛,学习能力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3.3 版权许可的可行性分析

版权许可是图书馆音频制作必须解决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给图书馆音频自建提供了法律许可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使用作品情况[11]。该条规定就是业界所说的“合理使用”,其下第一、六、八款规定的“合理使用”范畴为“为教学、科研或个人学习目的,在不发行的情况下,仅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允许图书馆等公益性单位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第九、十款规定了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及向以阅读障碍者提供能够感知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合理使用情形。图书馆音频生产制作仅供全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及学习使用,完全是公益性质,不存在任何商业行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完全符合“合理使用”原则,应当在版权许可范围内。此外,图书馆可以通过纸本供书商或出版社批量获取经典图书馆的音频制作授权。

4 高校图书馆经典图书音频库建设的策略

图书馆作为音频资源自建的主体应制订音频资源自建规划,明确音频资源自建的目标、原则、主题、数量等,分年度实施音频资源自建,确保音频资源建设可持续、良性发展。

4.1 搭建音频服务平台

图书馆应搭建安全可靠、功能齐全、延展性好、融合性强的音频资源服务平台。除购买或依托原有音视频平台外,图书馆应探索自建专门的音频资源服务平台。音频资源服务平台自建应充分调研用户的需求,立足当下的技术条件,开发建设既能满足用户当前需求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专有平台。设计上,应深入用户之中,调查研究音频资源制作、上传、审核、发布需求,依据图书馆自建音频资源管理制度,绘制清晰可操作的流程图,确立“审核-发布”流程,杜绝不审核就发布的情况发生,为各项功能的实现保驾护航。功能上,应具有音频在线录制、审核、发布、用户评论等主要功能以满足创作者、图书馆及听阅用户的不同需求。可使创作者在线录制、剪辑、上传、发布音频;可使图书馆在线审核、修改、编目、标引、发布、推荐音频;可使用户在线听阅、评论、转发及不法内容举报等。对平台的融合性图书馆应给予高度重视,除了建设单独的PC版、手机版站点及小程序外,还应使其与图书馆现有的各类站点、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无缝对接,确保音频资源服务平台既可单独运行独立存活,也可成为其他平台的一个音频服务模块,建设中应考虑预留不同类型的接口,便于资源的共建共享。此外,图书馆还应考虑平台的延展性,使其能够满足3~5年功能的拓展。

4.2 编制音频制作书目

图书馆应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与用户需求编制音频资源制作书目,书目应以经典图书为主,优先建设经典图书音频资源,促进用户经典阅读。经典图书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而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往往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12]。图书馆音频资源制作书目编制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推荐、向用户征集及大数据挖掘等3种方式进行。一是向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征求大学生必读经典图书。图书馆可以点对点邀请校内知名专家学者给大学生开出必读的经典书目,校内专家学者更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实际需求,开出的经典书目可能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校友资源等邀请校外学者及文化名人开出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这类书目往往具有名人效应,更易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二是向广大用户广泛征集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征集书目应不限范围不限主题,开设多种渠道邀请尽可能多的用户参与书目征集工作,对于收到与采用的书目应给予用户回复反馈,以鼓励其对书目推荐的贡献。三是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大学生喜欢的经典书目。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OPAC检索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相关数据挖掘用户的阅读需求,形成用户喜爱的经典目录;还可以对全国著名高校推荐的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目进行挖掘搜集,结合本校实际形成校本经典书目。图书馆应对多种途径挖掘收集的书目去重,形成正式的音频资源制作目录,向广大用户发布。

4.3 制定音频制作规范

图书馆应制定音频制作管理规范,用制度的形式科学管理音频资源的制作标准、审核程序和发布流程等。一是制定音频制作规范,对音频的语速、时长、格式等予以明确,确保音频质量符合用户听阅要求。音频时长一般应限制在3~30分钟,10~20分钟的音频更适合用户碎片化听阅需求,严格限制大于30分钟的音频。音频的大小一般应控制在100M以内。音频格式应多样化,给创作者更多的选择,应支持WAVE、MPEG、MP3、MPEG-4、WMA、RealAudio等格式。语速一般应控制在260~300字/分钟。清晰度应噪音少、无杂音等。二是建立音频审核发布制度,按照“先审核后发布,不审核不发布”原则,严格音频审核程序。图书馆应把音频资源建设主体责任指定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部,由其全权负责音频资源自建的具体工作,负责音频资源审核发布,除按照意识形态等方面要求严格审核音频资源内容外,还应审核音频资源的清晰度、时长等,对于低劣粗糙的音频应拒绝通过,防止造成大面积数据垃圾。应在线审核,应听阅完整个音频后综合判断是否通过。三是明确音频资源的发布平台及展现形式。图书馆除把自建专业音频资源平台、原有平台等作为发布平台外,一般不应在学校无所有权的资源平台发布音频资源。如要在无所有权的音频资源平台发布,应与平台方协商解决版权、收益、审核及本校用户使用方式等相关焦点问题。

4.4 开展音频生产制作

图书馆应建立音频生产制作团队,发动最广泛的力量开展音频生产制作。学校层面,图书馆应与团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建立音频生产制作领导小组,图书馆为组长单位,团委、学生处、宣传部等为副组长单位,协调开展音频需求调研、文化意识形态风险管控、传统文化推广等工作。馆内层面,音频生产制作应作为馆长工程来抓,由专门的副馆长负责具体实施,文献资源建设部具体落实,阅读推广部应协助文献资源建设部开展建设工作。图书馆应向校内外用户公开征集视频制作。一是根据音频自建工作规划与计划,向校内用户发布音频制作书单目录,鼓励用户参与音频制作,并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相应的激励。激励措施除物质奖励外,还可以把“参与音频制作”纳入学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范围,作为“社会责任教育课程”学分认定的依据,加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成为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还可在图书馆网页等开辟优秀创作者和优秀作品专题,把优秀创作者作品按周、月、季度、年度进行集中展示。对于特别优秀的创作者,图书馆可颁发“音频创作大使”聘任证书,以鼓励其持续创作优质作品。用户可以个人或团队为主体制作一本书或者一本书中的一个或多个章节内容。同一种书可以由多个用户共同制作形成一种书完整的音频,也可以同一种书由多个用户单独完成,形成不同版本的音频。二是图书馆应组建音频审核团队,负责音频审核发布工作,审核应由专人负责,可向校内招募志愿者加入音频审核团队,志愿者可以是大学生用户也可以是教职工用户,但应对志愿者素质严格把关,并对志愿者审核业务进行专门培训,特别要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培训。三是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合作建设音频资源。如与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商业音频资源机构合作,共同建设音频资源。商业音频资源机构可以帮助图书馆解决版权问题、帮助图书馆培训音频建设团队、向图书馆提供免费的音频资源等,图书馆可以向商业音频机构提供已解决版权的音频,宣传音频资源机构等。图书馆也可与拥有版权资源的机构及个人合作,共同推进音频资源的开发建设。

4.5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图书馆音频资源自建的生命线,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守住知识产权的法律底线,用好知识产权的豁免使用权,保护好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使用户的使用权最大化。一是图书馆领导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把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在图书馆进行普及,特别要重视音频自建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二是应建立完善音频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首先要对用户制作的音频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明确产权归属,明确制作者仅有署名权,产权归属图书馆,确保用户制作的音频资源能够上传、发布及校内用户无障碍使用。二是明确用户音频资源使用的范围及权限。图书馆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使用音频资源,在音频资源的用户范围上,把校内外用户全部纳入音频资源使用范围,允许校园网内IP地址范围内用户可以无障碍使用;校外必须使用实名制登录在线收听,设置为只准在线收听,不得下载录屏等。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与设施。对音频服务平台及服务器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强化等级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包括防下载技术、防录屏技术、防盗取技术等等,确保音频资源可控,防止产权被侵犯等。

4.6 注重建设绩效评价

图书馆应注重音频资源的绩效评价,建立完善的音频资源建设评价机制。一是建立音频资源建设评价体系指标,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方面,可建立由校内外图书馆学者、文化学者、图书馆馆长、文献资源建设部主任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定期邀请他们来馆指导,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访谈等,给出音频自建评估意见,形成定性结论。定量方面,可把播放量、评论量、点赞量、收藏量、关注量以及音频播放带动相关图书借阅量、数字资源下载量及在线阅读量等作为音频资源建设的评价指标,可以采用数据挖掘进行。二是把音频资源自建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图书馆可在每个规划建设周期,每年、每半年或每个季度定期开展一次音频资源建设回头看式的绩效评价工作,按照考核评价体系可以通过问卷、大数据、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考核音频资源建设绩效情况,切实把音频自建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形成图书馆音频资源自建绩效考核报告,研究分析音频资源自建的得失问题。三是要运用好音频资源自建绩效评价的结果。图书馆应按照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的原则,把音频资源自建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文献资源建设实践中找差补缺,推动音频资源建设不断优化,促进音频资源建设良性发展。

5 结语

5G互联网时代,面对用户强烈的听书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音频资源自建长效机制,以用户为创作主体,发动校内外各方力量,持续推动音频资源自建,逐步形成音频资源特色资源库。与此同时,可将音频资源自建与阅读推广开展协同推进,融音频资源自建于阅读推广服务之中,用阅读推广带动音频资源自建,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音频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