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与体会
2022-03-14胡绍银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畜牧兽医站福建三明365515
胡绍银 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畜牧兽医站 福建三明 36551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可使大量红细胞变形,携氧量降低。该病多发于天气炎热潮湿季节,主要经血液传播。患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蚊子、苍蝇、蜱等吸血昆虫是主要传播媒介。针头注射、卡耳、猪只之间啃咬也会造成相互传染,母猪在分娩时也可经胎盘传染给仔猪。该病一旦发生,可造成仔猪大量发病和死亡,有的仔猪愈后不良,生长受阻。育肥猪生长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低。患病母猪怀不上胎、怀上的也会出现流产或死胎,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养殖效益,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保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一例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与体会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21年8 月12日,沙县郑湖乡某养殖场饲养的280头2月龄仔猪中部分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皮肤发红,气喘,排腥臭、黄色黏稠样稀粪等。养殖户用阿莫西林10 mg/kg体重、柴胡4 mL/头,肌肉注射,2次/d,连用2 d,效果不明显,并且每天都有新的仔猪发病。8月14日,出现患猪死亡。此后,每天都有患猪死亡。通过询问养殖户得知,在仔猪45日龄和55日龄时,分别免疫了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苗2 mL/头、猪瘟活疫苗(细胞源)4头份/头。
2 临床症状
患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病初期皮肤潮红,气喘。体温40~42℃。随着病情发展,脊背部皮肤出现大量小出血点,用湿巾可擦去,有的患猪皮肤红中带白,可视黏膜苍白,表现为贫血症状。病程稍长的,头部、胸前、腹下、四肢内侧发紫或呈紫红色,指压不退色,有的患猪皮肤黄染,表现黄疸症状,排咖啡色尿液和深黄色或灰黄色黏稠腥臭味粪便。病情严重的,躲在墙角,四肢抽搐划地,食欲废绝,不久便呼吸衰竭死亡。死亡患猪四肢伸直,被毛粗乱、消瘦。
3 剖检病变
用针头扎患猪耳静脉,流出的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剖检2头病死猪,见皮肤苍白,胸前、四肢及腹下皮肤呈紫红色,可视黏膜苍白,表现为贫血和黄疸,淋巴结肿大;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呈熟肉样;肝脏肿大,呈黄棕色,表面有坏死灶;脾脏肿大、质软,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或黄色斑点。
4 实验室检查
取1滴患猪静脉血置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盖上盖玻片,在1 0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血液中有大量不规则杆状、梨形、弯刀等形状虫体,有的红细胞变形。
5 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结合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6 治 疗
1)立即将病死猪深埋并无害化处理,隔离患猪。清理猪舍粪便,猪只、猪舍地面、墙壁、食槽及其他设施冲洗干净后用过硫酸氢钾兑水配制成1%浓度的消毒液喷洒消毒。之后,每天都清洗猪舍并消毒。猪场内道路及其他环境用1%戊二醛消毒液喷洒消毒。
2)挑出发热、贫血症状较重、不吃食的患猪进行隔离治疗。每千克体重用三氮脒5 mg(临用前用注射液稀释成6%溶液)颈部深层肌肉分点注射,间隔24 h注射第2次。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土霉素0.1 mL、柴胡6 mL/头,1次/d,连用3 d。在治疗后的第4 d,每头颈部深层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2 mL。
3)对全群仔猪用1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200 g、20%氟苯尼考可溶性粉200 g、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100 g拌入100 kg饲料中喂饲,连用7 d。
经过3 d治疗,没有新增患猪,仔猪精神恢复、食欲增加,5 d后没有新增死亡患猪,7 d后猪群逐步恢复健康。全群仔猪共有67头发病,治疗前发病仔猪死亡6头,治疗中,症状极严重的死亡2头,其余患猪全部恢复健康。由于三氮脒的毒副作用较大,使用时要严格掌握用量和注射方法,非必要时不需要注射第3次。
7 体 会
7.1 发病原因分析 猪场位于两座山之间的一块平地里,山上为毛竹林木混交林,背阴,光照时间较短,前面是一片荒草湿地。猪群发病的前几天连续下过几场雨,适逢8月,炎热潮湿。猪舍为简易搭建的砖头毛坯结构,较低,没有安装防蚊网。圈舍内粪尿未及时清扫,肮脏潮湿,苍蝇、蚊子乱飞。养殖户在实施口蹄疫和猪瘟免疫中没有按照一针一畜的要求更换注射针头。以上因素,都可能造成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般情况下,猪自身健康的免疫系统可以抑制或清除附红细胞体。因此,在其生长的各个阶段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增强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保持环境卫生和减少不良应激是防止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每天清扫圈舍,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及时杀灭苍蝇、蚊子、蜱、虱子等吸血昆虫,安装纱窗网、点兽用防蚊香防蚊、杀蚊。每吨饲料添加环丙氨嗪500 g,每月10~15 d,也可有效阻止苍蝇卵发育。用0.1%敌百虫溶液在猪舍外部排水沟等积水的地方喷洒以杀灭蚊蝇等其他吸血昆虫。在进行疫苗免疫注射时,严格执行一针一畜,断尾、打耳号、阉割等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更换器械,严格消毒。控制养殖密度,防止猪只拥挤、踩踏、啃咬。
7.2 药物预防 在猪附红细胞体病高发季节和猪易感阶段,饲料中适当添加预防药物可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如盐酸多西环素、附红血虫清(青蒿粉)等。每年4~10月用药物间隔2个月预防1次,每次连用7 d。不能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或成分相同的药物进行预防,否则会降低附红细胞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产生耐药性。因此,必须轮换使用预防药物。
7.3 改善舍饲条件 改善猪舍硬件设施,防寒防暑,降低冷热刺激,为仔猪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建议该养殖场猪舍地面铺设漏缝地板,屋顶加盖隔热层,安装通风设备,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湿度,保持舍内干燥和空气新鲜。
7.4 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做好猪场内外环境消杀工作。进入厂区门口要设置车辆消毒池,消毒池内的消毒药可用3%烧碱溶液并定期更换,保证消毒液浓度。猪场内道路、排水沟用2%烧碱或石灰乳定期消毒,防止细菌、病毒滋生漫延。在厂区门口设置消毒间,人员进出时更换工作服,彻底消毒并做好各种防护措施。猪舍门口放置消毒盆,进入时需消毒,猪场内生活区域、猪舍带猪消毒可以用1%过硫酸氢钾或1%戊二醛消毒液喷洒,1周消毒1~2次,可以有效降低细菌、病毒浓度,防止疫病发生。在远离猪场的分岔路设置生猪转运台,每次转运时彻底清洗消杀,防止病毒、细菌由外传入。
7.5 鉴别诊断 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上,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瘟、猪弓形虫病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猪瘟的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淋巴结肿大、出血,肾脏出血(从出血点到出血斑大小不等),肠道纽扣状坏死,不会发生贫血和黄疸。猪弓形虫病临床症状为流清鼻涕,眼内分泌浆性或脓性分泌物,有的发生癫痫样痉挛,后驱麻痹,剖检见淋巴结肿大,有点状坏死灶,肺部极度水肿,气管、支气管内含泡沫和黏液。临床诊断中,血液镜检只能作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采取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