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03-14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赖传溥
□ 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 赖传溥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教师需要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致因做深入调查,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教学设计做创新改进,以提升教学针对性。
[问题观察]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不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存在较大差距,这是最需要关注的学情信息。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同样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实训、操作条件所限,学生实践过程相对较短,而且教材内容更新也不够及时,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这都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1.学力基础差距较大
虽然中职学生文化课学力基础普遍较低,但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却不是这样,部分学生特别爱好信息技术,电脑、网络应用能力特别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个体之间差距很大,这是最需要关注的学情。如果能够让学生进行“传、帮、带”互助性学习,其助学效率会更高。
2.缺少充分实践过程
学生上机操作时间不够,这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很多学校都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裕的上机操作时间。学生课程内容较多,不仅有文化课需要学习,还有专业课需要学习,学校大多不会安排更多实践活动,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普遍较低。
3.内容更新相对滞后
信息时代的到来,其学科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而中职信息技术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教师讲解的知识往往是昨天的东西,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和挑战性,自然形成教与学的矛盾。信息技术应用包含诸多内容,包括软件、硬件、网络、程序等,现实生活中,这些技术每天都在更新,学生学习到的东西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经被淘汰了。
[应对策略]
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亟待创新,教师要正确面对摆在眼前的这些现实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思考和应对设计,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学生是学习主体,围绕学生学习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延伸教学训练,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教学适合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整合教学资源,凸显主体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入分析,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做出内容选择,以提升其适合性。学生学力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教师最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在内容筛选时,如果能够征询一下学生的参与意见,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虽然学生生活中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每天也都在上网,但其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存在较大差距,教师需要做好细致的学情调查,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储备有清晰把握,这样才能做出准确选择,以提升教学的适配性。
如教学《电子表格基本操作》,其主要知识目标包括:编辑工作表数据,插入或者删除单元格、行或列,调整行高或列宽,复制与粘贴单元格等。教师没有直接做操作展示,而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电子表格,让学生先做观察,分析这些表格有哪些特点,然后研究其制作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行动,开始观察表格、分析表格、讨论表格,归结出一些突出的特点,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要求学生深入研究表格制作程序和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做操作,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让学生毛遂自荐,展示表格制作要领。经过大家推荐,教师确定学生人选,让学生做现场操作,具体介绍操作步骤,对每一个步骤操作命令做介绍。学生讲解很细致,教师不时做出一些补充,其他学生都能够专心聆听,并跟进做操作,很快就掌握了电子表格制作技巧。教师集中归结操作步骤,做出一些提示,为学生顺利展开操作奠定基础。经过一番学习,学生都能够顺利建立自己的表格。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推选出代表,现场做演示操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引导,让更多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主动进入到学习环节。教师一个小小的改变,成功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尝试。教师围绕学生主体展开设计,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启示,还能够有效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
二、创新教学设计,改善学科施教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环节,教师不能一味遵循一些模式,因为中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敏感,但对繁多的教学环节不感兴趣,很容易出现学习懈怠现象。教师要注意做好观察,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尽量减少一些繁杂的环节,创新教学设计,组织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展开游戏、竞赛、展示、辩论等学习,学生会积极响应,其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学生生活中有一定认知积累,教师教学设计需要做好对接,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做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做实践操作,都能够获得比较显著的设计效果。教师有意识简化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时空条件,学生会积极响应。如教学《图文混合排版》,教师先展示一些图文信息,要求学生对图文搭配特点做观察和分析,学生都能够主动展开观察和思考,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活动,对插入编辑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等技巧做现场传授,要求学生从搭配效果角度展开评价,建立混合排版的能力。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圣诞节贺卡”封面制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的图片、艺术字做插入操作,制作出满意的效果,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制作活动,教师跟进指导,解决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封面内容不是很多,关键是图文搭配,教师从审美角度做提示,学生逐渐找到制作感觉,操作顺利展开。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制作的贺卡作品不断涌现,教师组织学生做互评活动,挑选一批作品,推荐到家校网络交互平台,供更多人观赏。
学生对制作任务比较有热情,教师先让学生做分析,逐渐找到制作贺卡的要领,然后设计制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些操作提示,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学习制作活动顺利启动。网络上有太多圣诞节贺卡信息,学生进入网络展开信息素材搜集,自然会进行模仿学习,确保制作顺利展开。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封面,这个任务没有太多操作难度,教师主要从审美角度做引导,让学生在主动操作中建立学习认知。中职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对娱乐性学习活动最有感觉,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利用的教学生成资源。
三、组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学生对互动性、探索性、娱乐性学习活动最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活动组织,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信息搜集、素材展示、知识竞答、任务驱动、创客研究、编程展示、文档编辑、设计介绍、经验交流、学法传授等,都属于教学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更多学习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对实践性学习活动比较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发动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可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时,需要一些素材的支持,教师要借助更多信息渠道展开搜集,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相关行动,为教师制作文稿提供素材帮助。如教学《获取多媒体素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平时的电子课件进行集中展示,要求学生做信息提取:这些电子课件中涉及哪些信息?学生开始梳理和归结:“电子文稿中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教师继续引导:这些信息素材从哪里来呢?学生再度展开热议,对演示文稿素材来源做积极探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互动,归结出文稿信息素材来源通道。为激发学生参与电子文稿制作热情,教师设计了多媒体素材搜集任务,学生平时应用网络机会最多,搜集相关素材也不存在什么困难,自然会积极响应。
教师引导学生做问题思考,让学生参与素材搜集活动,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的机会。学生对信息素材搜集活动比较有热情,教师针对性做出布设,学生积极响应,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操作效果显著。学生对多媒体演示最为熟悉,教师结合平时教学做引导,学生接受更为自然,能够主动展开信息素材活动,在信息处理中建立相关认知。网络搜集信息快捷方便,学生有生活积累,操作没有难度,训练效果显著。
四、延伸教学训练,对接生活认知思维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科教学训练设计提供更多选择,教师要正视学生生活应用信息技术的现实,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生活信息技术应用活动,这对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智能手机应用已经普及,校园网络信号覆盖已经完成,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运用网络,展开多种形式的信息活动,教师针对这些现实条件设计一些训练任务,为学生准备一些创客任务,势必对学生形成一定冲击。
在多媒体应用环节,需要关涉诸多内容,图像信息的处理最为关键,教师指导学生做图片编辑、人像照片修饰等,都能够有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教学《加工处理图像》时,教师现场制作幻灯片,对图片做编辑和调整。如人像照片的处理,教师通过剪辑技术,对图片进行剪切、调整,将其放置合适位置,与文本形成科学搭配。学生观看细致,逐渐掌握操作要领,教师设计训练任务:自行选择图像,尝试做编辑处理,体会编辑效果。学生对图片编辑充满好奇,自然有实践操作的热情。在学生操作尝试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观察学生操作,对存在问题做及时纠正。经过一番努力,学生逐渐掌握图片编辑技巧,其编辑效果不断提升。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鼓励学生自拍照片,并尝试做编辑,看看有哪些编辑效果。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展开操作,利用编辑方法做具体设计,训练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为学生做示范操作,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实践行动,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特别是让学生自拍照片做编辑处理,学生喜闻乐见,自然能够顺利启动学习思维,展开主动学习探索,获得不错训练效果。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极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手机拍照时,大多会使用“美颜”功能,文稿编辑中的人像照片处理,也有相似的功能,学生对此更有感觉,实践行动顺利展开。
五、优化教学科研,加快内容更新速度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需要更新,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学科所用教材已经出现滞后现象,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要对新技术新知识做整理和应用研究,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对课程内容做调整,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这是最有价值的教学研究。学生每天都接触和应用信息技术,对一些先进的内容也有感知,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参与学科教研活动,为学科内容更新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学生群体中不乏信息技术应用“高手”,这本身就是难得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让这些学生成为学科带头人。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可能会涉及到演示文稿的应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PPT,因为其实践应用广泛,掌握其制作技术有更多实践价值。学生对文稿编辑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做好任务设计,结合学生生活应用,让学生展开创造性操作,这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重要帮助。如教学《编辑演示文稿对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现场为学生做示范操作,打开演示文稿,选择新文稿模板,利用文本框插入进行文稿的文字编辑、图片插入等操作,学生平时观看文稿的机会很多,但制作经历不多,在教师引导下,逐渐找到操作要领。为培养学生制作能力,教师推出课外制作任务:学科教学大多要运用到演示文稿,也就是电子课件,选择你喜欢的学科,挑选适合的内容,自行制作电子课件,将制作作品推送到交互平台,老师将做筛选处理,挑选优秀作品做集体展示。学生主动接受任务,热情探索,很快就有作品诞生。
教师现场操作,为学生提供清晰操作路线,学生大多有一些基础,自然能够顺利进入到创作之中。演示文稿有广泛用途,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制作文稿,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未来就业时,需要更多能力做支持,电子文稿制作是必备的技能,教师从学生工作需要出发展开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丰富而深刻。教师有意识设计研究性训练任务,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科教学需要有时代发展意识,教师执教时要直面现实问题,及时做出教学调整,以适应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中职学生学力基础普遍不高,教师在资源整合、教法创新、活动组织等方面做出积极应对,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增加一些实践内容,组织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展开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能够让学生接受新知,为未来顺利就业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