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构建策略
2022-03-14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东风小学孙香才
□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东风小学 孙香才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主题式学习”内容,教师要有创新构建的意识,深潜教材展开研学活动,发掘主题元素,梳理数学结构性知识、生活化知识,推出一些实验、观察、探索活动,让学生在鲜明主题指引下展开数学学习。“主题式学习”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主题内容筛选、主题信息提炼、主题活动组织等环节展开研讨,都能够创造更多深度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成长。教学设计也需要主题的支持,教师精选主题方向,为学生带来更多知识整合、实践操作的机会,无疑与核心素养教育和主体教育高度契合。
一、发掘教材,整合“主题式学习”
学科教学有固定的教材,教师深入教材之中展开深度梳理,发掘一些可以利用的主题化的因素。如情境、案例、插图、数据、概念等,都能够形成“主题式学习”内容,为学生顺利进入“主题式学习”活动创造条件。
1.分析情境插图内涵
数学学习有多种形式,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出观察、实验、猜想、证明、操作等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感官和思维的直接体验。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带有鲜明的主题性色彩,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提炼出“主题式学习”。如教材中的情境、插图、数据等信息,都带有主题性特征,教师对这些信息素材做整合处理,能够带来更多“主题式学习”信息,为学生顺利进入主题性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多种插图,结合相关数学案例进行数学计算步骤梳理,很快就找到小数乘小数的操作路线。如教材第一个插图是一个宣传栏,两名工人准备粉刷这个宣传栏,插图内容丰富,不仅有直观图示,还有数字搭配。其中一名工人在介绍: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kg。这个宣传栏是长方形,长和宽都有数据标注,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展开计算:长方形面积=长×宽,便可以得出面积,然后乘以0.9kg,计算出使用了多少油漆。因为插图提供了清晰的数据,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观察思考机会,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很快掌握计算要领。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创造更多互动机会,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图形观察和数据应用,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2.整合案例概念关系
数学教材中的案例、概念等内容,都有内在的联系,教师对这些信息做整合处理,理清其辩证关系,也能够为“主题式学习”设计带来更多支持。数学案例来源于生活,教师不仅要从数学概念角度进行疏导,还要对接学生生活认知,结合学生学力基础展开“主题式学习”设计,这样可以提升“主题式学习”设计适合性,满足不同群体学生学习需要。数学概念包含内容众多,定义、定理、推理、推论等,都属于概念的范畴,教师在“主题式学习”设计时,还要考虑数学理论的运用。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利用教材案例传授知识,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思考,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辅助和支持。如教学《积的近似数》,教师先解读“近似数”概念,借助案例进行处理,让学生掌握概念应用要领。如 0.89×1.2,计算时保留两位小数,这里还要应用到“四舍五入”数学概念,这是在近似数设定时,对保留数位后一个数位的处理。教师继续推出课例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现场操作,体会概念应用。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其数学概念也比较少,掌握了保留数位、四舍五入等概念,便找到了操作的方向。数学案例解读是最直接的引导,教师需要做好步骤的设计,让学生自然建立方法应用意识。
二、知识梳理,确立“主题式学习”
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理论,这些都属于数学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围绕数学知识梳理设计“主题式学习”活动,推出一些数学概念、定理推演活动,对促进学生学科认知成长有一定辅助作用。
1.疏导结构知识关系
数学知识呈现系统性,教师在数学知识整合时,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唯有对知识内在的结构展开研讨,才能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展开整合处理,促进学生学习认知的同化和重组。教师围绕数学知识构建推出“主题式学习”活动,为学生知识梳理和对接提供训练机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大多是机械性套用,没有主动关联思考的习惯,教师需要有对接引导的意识,从知识关联角度进行干预,能够让学生主动进入知识内化环节。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主题式学习”活动时,要注意观照学生知识结构和基础。如《小数除以整数》,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算理进行研学时,需要一些基础知识的支持。整数除法算理、小数性质等相关概念,为小数除以整数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基础有基本判断,设计一些生活化数学案例,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展开具体解读。如这样一道除法应用题:爸爸打长途电话给舅舅,通话时间为12分钟,电话费为8.4元,问:平均每分钟多少钱?学生列出算式8.4÷12=,这是基于除法的一般知识操作。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涉及到小数,则需要对小数点进行处理,这里要用到小数的概念和知识,还要对小数处理方法有一定把握。数学知识存在系统性、逻辑性,教师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具体引导,设计一些训练题目,可以为学生带来清晰操作路线。
2.理清生活知识关联
学生生活中接触不同数学知识,教师在“主题式学习”活动设计时,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以便做出适合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探索的机会。教材中有不少生活化数学案例,案例设计也关涉到生活场景,教师对这些信息做整合处理,推出一些生活信息搜集、生活实验操作、生活活动组织等“主题式学习”活动,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能够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成长。
如教学《位置》时,教师先利用图示形式,展示学生座位位置,要求学生看图找到自己的座位。为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说说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对位置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开始搜集生活案例。如学校与学生家庭的位置关系,可以利用方格图形进行标注。如地图上的位置关系,也能够通过具体方位进行确定。教师从方格确定位置到地图确定方位,其学习认知实现了自然升级。
三、推出活动,优化“主题式学习”
数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组织时,需要选定适合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式学习”展开行动,其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也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数学感知的内化。如节日活动、文化活动、数学实验、数学操作等活动,都带有鲜明的主题色彩,教师需要做优化处理。
1.组织节日文化活动
学生对数学活动情有独钟,教师借助一些生活文化活动推出“主题式学习”,其适合性更高,学生感觉更为亲切,参与热情高涨,自然能够赢得学习主动权。如一些节庆活动,教师将数学学习内容融入活动中,设计一些数学观察、数学操作、数学猜想、数学交流等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教师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都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认知的内化。
教师有意识借助节庆活动进行数学主题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鲜活的体验认知。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内容,对字母代替数的现象进行了解,然后推出一个有难度的数学任务:现在的景区分不同级别,不同级别的景区门票价格不同,成人和儿童门票也有差别,深入生活展开调查行动,利用字母代替数的形式,给大家提供一个节假日出行建议,让大家少花钱就能够看到更好的景色,不妨结合景区级别、成人、儿童等因素,设计一个最佳出行方案,可以用字母代替数据。因为没有具体的景区规定,这个研学活动带有更多自主性,学生结合自己的游览经验,对活动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推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鼓励学生做个性介绍,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主题性学习气氛逐渐形成。
2.创新实验操作设计
数学实验属于实践性学习,教师在方案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性,通过实验解决什么问题,利用实验验证什么原理。直面这些问题展开实验设计,自然有了鲜明的主题性。教师对数学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实验组织等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主题式学习”带有实验属性,学生有明确的操作思考方向,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
学生对数学实验比较有兴趣,教师做好对接处理,借助生活材料进行实验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如教学《可能性》时,教师要求学生与同桌两个人合作,在课前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纸袋子,或者是塑料袋子,里面放两种数量相等颜色不同的乒乓球,或者是其他替代品。课堂教学程序打开后,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让同桌进行“摸奖”活动,两个人轮流摸袋子中的物品,记录下每次情况,并做规律总结,看有什么新发现。实验活动简单易行,而且带有竞猜的特点,学生都特别有热情,都能够主动进入到实验操作环节,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归结出其中的规律。
四、对接生活,建构“主题式学习”
数学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延伸对接意识,结合学生生活数学认知基础展开设计,推出更多生活化“主题式学习”任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建立学习体验认知。
1.安排日常生活探索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接触到数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生活现实展开对应设计,组织一些“主题式学习”活动,也能够为学生带来系统学习机会。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从数学生活知识梳理中建立理性认知,都能够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数学知识与教材内容做对接设计,推出一些崭新的数学学习活动任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解简易方程》时,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练习题目,找到列方程的方法和思路,然后推出生活问题案例设计任务 :结合阅读教材经历,联系生活实践,设计一些生活化训练题目,确保每一个案例都是规范的,与生活高度对接,看谁设计的题目更有含金量。学生接收这个学习设计任务后,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开始搜集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尝试做题目设计。如保持平衡问题:有一个跷跷板,一端是爸爸,他体重80千克,一端是妈妈,她体重为60千克,当他们的儿子小东坐到妈妈这端时,跷跷板平衡了。如果将小东的体重看成是x,如何列举方程呢?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设计简易方程任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设计学科研学方案
数学学科推出研学任务,能够有效开拓学生学习视野,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教师对研学内容进行筛选处理,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做出对应设计,学生回馈积极,学习体验更为丰富而鲜活。学生年龄较小,生活认知积累有限,教师在布设数学研学任务时,要做好“主题式学习”的优化处理,为学生顺利进入研学环节创造良好条件。
如教学《实际问题与方程》时,教师先列出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逐渐进入到问题解读程序环节。为启动学生学习思维,教师设计了研学课题任务:利用方程可以解决诸多实际问题,展开生活观察,找到现实案例,利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并归结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有问题解读经历,自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开始寻找一些典型的生活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思考和研讨行动。在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教师跟进观察,对学生学习情况做梳理,给学生一些学习提示。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研学情况良好,归结学法比较成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推荐一些成功经验,为更多学生带来深度学习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主题式学习”设计,推出实际问题与方程对接探索任务,要求学生归结学法,这个活动带有专业性、挑战性,学生应对自如,学习效果显著。
“主题式学习”研究与数学学科教学相融合,能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教师从教材研习实际出发展开主题设计,整合多种数学资源,设计更多适合的“主题式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在“主题式学习”选择和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要,以提升教与学的对接性、和谐性。深挖教材、对接生活、梳理知识、关注实践,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主题式学习”研讨行动,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