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型企业商业汇票管理模式研究
2022-03-14张虎
张 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北京 100728)
商业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并由付款人在到期日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由于商业汇票在票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企业流动性管理、资金配置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本文仅从商业汇票的角度论述,故下文将商业汇票简称为票据。票据的签发和使用既是企业结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办理延期付款的融资方式之一。集团型企业由若干分子公司组成,生产经营单位众多、业务链条长、业务种类多样,与其相匹配的票据业务具备相当规模,随着票据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者对于票据业务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如何合理筹划集团型企业票据管理、防范票据风险、提高票据周转率,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集团型企业票据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票据市场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票据具有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的综合功能,在货币交易市场和结算市场承担重要角色。根据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社会实际结算票据业务2 285.27万笔,比2016年增长38%。在东南沿海地区,某些企业票据结算量占该企业总结算量的比重超过50%,个别企业甚至达到90%以上。企业票据的规模化发展,为风险管控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也为提高管理效能、深化业财融合提供了机遇。
1.1 对风险管理施加更大压力
守住票据管理风险是底线。2020年电子票据占票据市场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90%,电子票据普及极大降低纸质票据丢失、伪造、毁损等风险,但票据业务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资金风险。如果对票据业务缺乏过程控制,票据承兑行、交易对手到期无法承兑,将会给企业带来资金损失风险。二是信用风险。企业票据到期应承付,如果没有及时足额储备到期票据承兑所需资金,将造成企业违约风险,给企业信用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从单个企业传导至社会层面,引起蝴蝶效应。三是操作风险。通常,企业通过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系统办理票据业务,而票据业务的合规性审查、审批程序等在企业内部完成,内外未形成联动,业务流程存在断点,无法完全规避恶意隐瞒、舞弊等行为。
1.2 对管理效能提出更高要求
提高票据管理效能是目标。当集团型企业票据业务达到一定规模时,减少票据占用资金、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票据流转效率等,是管理者面对的主要难题。首先,要盘活存量票据,需要解决集团内部收票企业与用票企业需求不匹配问题,避免票据长时间占用资金。其次,要提高票据流转效率,需要减少存量票据在企业内部留存时间,减少周转天数,提高周转效率。最后,要充分利用集团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议价能力,将企业票据业务统筹起来,以降低票据贴现成本和开票成本。
1.3 对经营管理带来更深影响
助力销售业务发展是需求。集团型企业票据规模和经营业务相互影响,一方面,销售部门为扩大销售规模或因产品结算习惯,使用票据作为结算工具来盘活企业应收账款,由此收取的大量票据,形成资金占用。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为解决畅通票据流转通道问题,将销售部门收到的票据,通过背书转让方式快速转移,减少资金占用。因此,要平衡好扩大经营规模与减少资金占用之间的关系才能助推业务发展,提升客户黏性,改善客户关系。
2 市场上现行不同票据管理模式探究
集团型企业通常运用的票据管理模式有分散式管理和通过票据池集中管理两种,后者再细分为依托金融机构(含财务公司)提供的票据池产品集中管理、企业自建票据池集中管理两种方式。
2.1 成员企业自行分散管理
集团所属成员企业自行开展票据业务,票据业务呈分散状态,集团层面票据管控力度较弱,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票据流转规模受限。成员企业向客户收取的票据,仅能依靠自身交易结算特征和规模进行流转,当单体企业供销规模不匹配或市场地位不高时,极易形成票据沉淀,占用资金。二是票据议价能力受限。成员企业分别询价,难以发挥集团型企业的市场优势、信用优势和规模优势,贴现成本偏高。三是票据安全管理受限。为方便办理票据相关业务,成员企业通常需要开通票据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票据处理与支付功能的边界划分不清,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分散管理模式适用于票据规模较小、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集团型企业。
2.2 依托金融机构(含财务公司)集中管理
集团总部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金融机构票据池产品,集中管理成员企业票据。金融机构根据成员企业申请,办理票据委托收款、贴现、背书转让、质押融资等业务。相比分散管理模式,依托金融机构集中管理模式提高了票据运转效率。一是盘活了成员企业存量票据,提高了票据周转效率;二是降低了成员企业的管理难度,由专业金融机构管理日常票据业务,降低了票据业务风险。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票据议价能力局限于某一家金融机构,无法形成完全竞争局面,难以谋求到最优价格;难以与金融机构的票据池完全对接,未形成闭环。依托金融机构集中管理票据模式适用于财务人员不足、专业化能力一般、信息化管理能力受限的集团型企业。
2.3 自建票据系统集中管理
集团总部依靠自身财务专业能力和信息化资源,搭建票据池集中管理票据,统筹安排、统一调配票据,进行票据业务全链条、全过程风险监控。与前两种模式相比,集团型企业自建票据池集中管理模式下,除具有盘活存量票据、减少开票运行成本、降低票据占用资金等优势外,还具备两方面优势。一是提高了票据议价能力,不再依赖某一家金融机构,能够把握票据议价的话语权和主动权,降低票据运行费用。二是具备了闭环管理能力,票据业务与审批程序、会计核算、采购销售管理、金融机构等实现集成,消除业务断点。自建系统集中管理票据模式适用于票据规模大、信息化管理能力强的集团型企业。
3 创新石化企业票据集约化管理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票据兼具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的综合功能,支付方可通过票据降低融资成本,收取方可通过票据盘活应收账款。石油化工企业产业链齐全,属于集团型企业,票据业务几乎覆盖上中下游所有企业,收票业务主要集中在化工生产及销售企业,开票业务主要集中在油田、炼油等生产企业。作为上下游关系密切的产业链企业,应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坚持集中管理理念,创新票据管理机制,加快票据流转,实现管理创效。在市场现行几种模式下,具备条件的石油化工企业可优先选择自建系统集中管理票据,创新票据集约化管理模式,有效盘活票据以控制流动性风险,提高信息系统集成度以控制操作风险,确保票据管理创效、风险可控。
3.1 构建刚性管控与激励结合的运行机制
创新票据池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激发成员企业盘活票据的积极性,同时助推外部市场健康发展。一是改进票据流转规则。票据集中管理的本质,是将集团成员企业收取的客户票据尽快流转给外部供应商。围绕本质,以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为考量,制定规则刚性约束,解决成员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配合票据集中管理等问题,确保票据高效流转。为此,集团总部需要制定票据池运行规则,借助信息化手段锁定收票企业票据并安排入池。同时通过机制约束用票企业,优先使用票据池中票据,且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对外转让。二是建立票据流转激励政策,提高成员企业主观意愿。集团内部制定内部激励措施,对参与加快票据流转的成员企业给与奖励,提高成员企业积极性。在合规前提下,激励政策可以多样化,或是利息奖励,或是指标考核还原,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企业盘活票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革新票据分级管理制度,促进业务提质。实行票据集中管理,挖掘盘活路径、畅通流转通道后,虽然可以拓展外部收票来源、增强客户黏性,但质量不高的票据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不可小视。因此,要对票据进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票据承兑人,制定不同的入池出池政策,引导业务部门将优质票据作为开展业务的首选。严格评估风险,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管理,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3.2 重塑纵横贯通与内外畅通的业务流程
打造全新的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上下贯通、成员企业之间横向联通、企业与金融机构内外畅通的票据业务流程,解决不同股权结构成员企业票据集中问题,扩大票据流转渠道,增加票据创效能力。一是打造上下贯通的业务流程,扩大盘活规模。集团总部作为票据管理中枢,重新定位总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在票据流转过程中的角色,重塑业务流程。集团内所有成员企业全部参与票据集中管理,利用集中优势,进一步扩大存量票据盘活规模,降低集团货币资金需求量。在管理方式上,既可以采取票据实物集中,也可以仅采取形式上集中。二是打造横向联通的业务流程,降低票据周转天数。通过实施票据池集中管理,解决成员企业收票和用票在时间上、金额上不匹配等问题,降低运行成本。创新业务流程,利用票据池将票据分配给用票企业,进一步提高集团型企业整体票据利用率。三是打造内外畅通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构建集团型企业票据管理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管理的全国电子票据系统互联互通的集成关系,进一步提高票据运行工作效率。票据市场价格,时效要求高,传统流程难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对接。要与金融机构实现票据业务直联,再通过金融机构与全国电子票据系统的集成优势,打造电子化内外集成通道,进一步提高票据业务的时效性。
3.3 创新直联规范与在线监控的管理手段
打通与金融机构票据直联通道,提高与周边系统的集成度,减少管理断点,实现票据业务全周期的闭环管理,防范票据管理风险。一是建立票据直联规范,降低业务风险。以直联规范为标准实现与金融机构票据直联,不仅能提高运行效率,更能提升票据业务的安全性。通过直联通道办理票据业务,取消成员企业票据网上银行功能,扭转网上银行难以管理现状,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票据风险。二是塑造相互集成模式,降低管理风险。实现票据业务与审批流程、资金结算和账务核算等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同源,实现相关系统间自动集成,降低风险。同时,通过闭环管理,实现票据业务全周期在线管理、在线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关于石化企业票据集约化管理的思考
集团型石油化工企业票据业务呈现规模发展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票据集约化优势,除创新管理模式外,更要从提高管理意识、强化风险管控、强化标准执行等方面提前布局,为顺利实施票据集约化管理打牢基础。
4.1 增强票据集约化管控意识
虽然票据管理是广义资金管理重要内容之一,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要提升从业人员管控意识,引导成员企业重视票据集中管理。总部层面可以通过加强理论研究、研讨、培训宣传等,引导成员企业从分散管理转向集中管理,从集中管理走向集约化管理,逐步将票据集中管理纳入资金统一管理的范畴。
4.2 提高票据标准化管理水平
票据业务人员及相关机构鱼龙混杂。票据交易环节更为复杂,有开票、收票、背书、置换等交易节点,也有转贴现、再贴现、质押等业务环节。为防范票据风险,集团型企业及其成员单位需依据公司内控管理及财务资金管理相关要求制定票据规章制度,细化票据运行细则及流转机制,规范票据业务处理流程,加固风险防控体系。
4.3 加快推进票据信息化应用
票据业务快速发展,对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信息系统,将集团总部的管理要求标准化,并将标准化管理固化到票据流程,推行刚性执行。在票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关注和完善票据集中管理蕴藏的业务流、数据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票据集约化管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