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的普遍性意义
——基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视角

2022-03-14雷江梅皇甫海涛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第三世界中国式现代化

雷江梅,皇甫海涛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责任和担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64这一重要论述,集中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殊价值。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概念使用之前,我们党主要使用 “中国道路” 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道路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基于第三世界的视角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普遍性意义的认识,无论是对扩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空间,还是对推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发展问题的解决不仅对本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世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2]105从客观的角度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可避免地肩负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经验的历史使命。从主观的角度看,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一以贯之的精神品质和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支持。正如习近平指出的, “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3]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视野中,新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从起步起就不只具有中国的意义,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探索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都是中国意义与世界意义的辩证统一。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不止一次指出, “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2]135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关于发展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自然特别吸引和获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热情关注和高度肯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不仅有力地提振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信心,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现实空间。

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给予热情关注和高度肯定,除了共同命运和任务的深层基础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 “北京共识” 与 “华盛顿共识” 的深入比较和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深刻反思。在现代化历史上,西方现代化模式不仅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看,以资本增值为根本目的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苏联解体前后,西方现代化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域的民主转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民主转型如汹涌的浪潮席卷亚非拉地区,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秩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也给发展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民主转型将 “承载着西方核心国家的利益和价值的政治体制移植到第三世界国家,这不仅进一步恶化了第三世界国家长期以来就存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还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出了一些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于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被打断”[4]。二是经济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西方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根本目的是推动 “垄断资本挣脱各种束缚以实现更自由的最大化增殖”[5],新自由主义在发展中国家落地展开的过程,大都陷入 “水土不服” 的境地,接受这一改革方案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最初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最终不仅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剧和社会矛盾激化等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果,而且使自身在世界体系中进一步边缘化。正如有学者揭示的, “发展中国家愿意出售它们的自然资源和渴望接受国外投资,并不改变它们被强势资本主义国家欺压的性质,正像在一个特定国家内部,当工人们愿意出卖他们的劳动力时,他们的劳动仍是利润的最终来源一样。”[6]

当美国人雷默在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经验提炼时,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这条道路的成功。当他将 “北京共识” 与 “华盛顿共识” 展开比较时,至少蕴含着对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的承认。正如习近平指出的,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7]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无疑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 “一元论” 的彻底解构,进而给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另一种更好的选择。基于普遍性意义的视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3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体验与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据自身的特点对西方模式进行批判性吸收和借鉴,从而成功走出一条非西方的全新的发展道路。在卢旺达应用政策研究员伦琴·鲁吉拉看来,复制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总是有问题的。他说: “我们最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是自信,对自己发展道路的坚信。”[8]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和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本土因素和外来因素之于现代化的影响,坚持自主探索的原则。对于大都有着近代以来被殖民历史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自主性原则是自信最为深刻的根据和来源,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一定要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1]67, “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68。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政府和市场这两个因素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与政府关系的问题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 “经过两个世纪的经验和思考之后,现在我们认识到这一学说的适用范围和现实局限性。我们知道,市场有时会使我们失望,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9]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对市场始终保持着有限的工具性意义的把握,政府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都对市场进行了特殊的、更多的干预。正如有学者揭示的, “在中国经验里,无论是在宏观经济调控、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方向还是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政府都发挥了更强有力的作用,这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关系,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市场、小政府’或‘小政府、大社会’这种不精确的表述视为圭臬。”[10]可以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拓展,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处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一条。

第三,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始终具有前提性和根本性的意义。津巴布韦中非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唐纳德·鲁沙布瓦认为,发展中国家首先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是对腐败 “零容忍” 。在他看来, “腐败是发展的绊脚石。在许多非洲国家,腐败问题一直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顽疾。不仅侵蚀了国民财富,还会影响外来投资者的投资热情。”[8]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 “政治组织发展了,就能减少腐化的机会。腐化与政治组织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就腐化有助建立政党这一点来看,它破坏着自身赖以存在的条件。”[11]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成效不仅直接影响执政合法性,而且直接影响现代化道路的有效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从而一直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20年7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发布了一份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的报告,报告给出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稳固,韧性源于民众的广泛支持。通过对腐败的坚决清除保持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发展中国家执政党建设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重要经验。

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历史进程,也提出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加速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实践要求。当前,全球性问题纷扰不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气候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互联网风险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标志,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 “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全球治理并不是某个国家或组织个体的行为,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随着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增多,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刻认识到, “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12]272,也无法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果单纯依靠一己之力而忽视国际间合作,那么威胁到全体人类的问题不但很难得到有效处理,并且还会阻碍实现各国人民的幸福。显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世界渴望 “一个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意愿、被国际社会接受的全球治理理念”[13],呼吁加快进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声音越来越高。

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起源于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4],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繁盛标志着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定型,国际关系长期受西方中心主义的控制,以 “社会达尔文主义” 为价值理念的国际事务处理实践,使得弱肉强食、以强凌弱成为常态化现象。 “第三世界” 的概念其实就是与西方强势相对立存在的弱势一方的表达,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史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Alfred Sauvy)提出,所指的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工业国家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受压迫和被蔑视的落后世界。在他看来,以 “北约” 为主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一世界,包括 “华约” 在内的东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除此之外的 “中间地带” 国家就属于第三世界。比较而言,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在《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一书中对 “第三世界” 的解释更为深刻也更为准确一些: “所谓第三世界,既不是一组国家,也不是一组统计标准,而是一组关系——一种支配的宗主国中心与依附的外缘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这些地区在过去是殖民地,今天是新殖民地式的‘独立’国。”[15]近年来,深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之中的美国为一己私利,将资本逻辑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充分地释放出来,越来越背离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其一,退 “公” 群、废 “公” 约。自2017年起,美国相继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核协议、《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愿望毫不考虑,亦对其行为造成的对国际合作体制的破坏漠不关心。其二,逆全球化。美国炮制并渲染 “中国威胁” ,将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列入所谓的 “威胁国家安全名单” ,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贸易战、资源战、货币战,严重破坏了全球贸易体系。其三,霸权主义。美国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他国意愿强行将自身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加于他国,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单边主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 “绊马索” “拦路虎” “绊脚石” ,与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这也意味着, “西方主导一切” 的时代已无前路,逐渐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从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立场出发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始终不渝的政治原则。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初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邓小平依然强调,中国 “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363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中国不仅深刻改变了 “东方从属于西方” 的世界格局,更在于增强了变革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贡献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球空间延展首先表现为以 “共商共建共享” 创新了全球治理理念,集中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关于全球治理的基本立场和主张,阐明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正确方向。共商,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最朴素诉求,就是国际事务的处理应由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享有平等的发言权,通过共商凝聚各方共识,兼顾各方利益,拒绝 “一言堂” 。习近平指出: “规则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搞实用主义、双重标准,合则用、不合则弃。”[16]459共建,就是各国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符合各国核心关切的新的治理体系。世界各国人民呼吁共同建设一个体现各国共同意愿而非个别国家意志的国际秩序、由各国共同制定而非个别国家一手包办的国际制度、由各国共同书写而非个别国家独断专行的国际规则。中国深入践行共建理念,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与沿线各国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 ,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打造了开放合作、文明包容的国际合作新平台。共享,就是各国共同繁荣,共同享有世界发展的文明成果。共享追求的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发展,而是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共同发展;追求的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富裕,而是各国的共同富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的多边主义全球治理观,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健康良性发展的 “垫脚之石”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球空间延展还表现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和担当。这一理念既是因事而立更是因时而立,集中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不断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挑战的迫切愿望。正如南非西开普敦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托伊特指出的,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心愿,代表了时代发展趋势,是世界人民追求的目标。”[17]人类命运共同体短短七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有丰富的内涵,这是应对世界危机的中国智慧的充分展现,它深度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年孕育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充分挖掘和阐发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仁爱、正义、非攻、民本、诚信、和合、中庸” 等理念的当代价值。在中国的身体力行、不懈努力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断走向深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越来越多切实的利益。委内瑞拉新兴经济体发展高等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主任路易斯·德尔加罗说: “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8]当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简简单单、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共同努力,团结合作,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着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向历史性转变。

三、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引力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中,东方是被西方带入世界历史进程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9]对于一个在人类社会历史上长期处于领跑地位的民族来说,近代中国进入世界历史的经历不仅具有强烈的被动意味,而且蕴含浓重的屈辱和悲壮的色彩。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民族复兴之路最终必然性地纳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轨道。由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一开始就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的展开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225。

苏联解体的历史后果绝不仅仅是普京所说的 “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由于其作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为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空前低潮,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并且深刻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改革发展道路的探索。霸权是一个有着多重内涵的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先发国家对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的重要影响。意大利著名社会学家阿瑞基基于这一理解指出: “一个起支配作用的国家如果领导着主权国家体系朝着预想的方向迈进,它便行使着霸权职能,而且在此过程中被认为是在追求共同的利益。正是这种领导权才使得起支配作用的国家具有霸权地位。但是起支配作用的国家也可能在这种意义上扮演着领导角色,它将其他国家吸引到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来。”[20]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客观上增强了西方发展模式对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道路选择上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强化了第三世界大多数国家作为世界资本主义大家庭成员的地位和色彩。从社会主义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有力地粉碎了所谓的 “历史终结论” ,这意味着,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时代特征,不仅需要从技术和全球化等维度深化认识,更需要引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关系的分析维度。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会谈时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21]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总体性危机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迎来复兴的历史性机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先表现为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体性危机的深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衰落。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和痼疾。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对市场和形势的错误研判,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叠加在一起,促成了总体性危机的爆发。 “毫无疑问,金融危机和民主危机联系在一起,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有力揭示,进一步强化了资本主义的过渡性特征。如果说亨廷顿对西方衰落作出正确判断的话,那么这个衰落就不只是权力的衰落,而且预示了社会形态的历史性变迁,由此,这个衰落就不能不说具有了历史分水岭的意义。”[22]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使得资本在全球空间上的扩张受阻,西方国家必然不断向外部转嫁危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扩张和渗透,这一努力也必然进一步激化西方国家的内部矛盾、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为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创造新的机会。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虽然毛泽东超越了意识形态层面对世界作了 “三个世界” 的划分,但是,从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进程看,第三世界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不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模仿、追随和延续,而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克服、现代化成果的吸收和现代文明的超越。习近平指出: “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7]对于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意义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吸引力。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原则。毛泽东说过, “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只要看他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的关系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23]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够在艰难险阻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世所罕见的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第二,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 “资本的增值” ,而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在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分,不仅往往被简化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分,而且往往被简化为共同富裕与两极分化之分。毛泽东在解释中国现代化目标时明确指出, “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24]人民群众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成果的共享者。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动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阐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同时,还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提了出来,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基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客观实际,坚持辩证法原则,一方面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创造的成果,另一方面对以资本为中心、以资本增值为目标的资本逻辑作出辩证分析,在消除资本逻辑的消极性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安排,有效限制和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为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实现夯实了制度基础。

第三,坚持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和平发展价值理念既有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又有社会主义的价值规定。一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崇尚和平的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坚持和平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不是通过武装入侵、武力胁迫来进行殖民、掠夺和剥削,而是通过 “共商共建共享” 的友好合作来建设新的人类社会,坚持做到 “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5]。总体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种既 “坚持人民至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又 “坚持胸怀天下、谋求全球共同发展” 的道路,是一条公平正义、互利共赢、追求和平发展的道路,必然激发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热情。

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历史和现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康庄大道,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人间正道。这条道路对于第三世界的积极影响,必然会越来越全面而充分地体现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实践之中,必然会越来越全面而充分地转化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伟大力量。

猜你喜欢

第三世界中国式现代化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激进反对派要香港仿效“第三世界”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