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2022-03-14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11期
关键词:矿产矿产资源勘查

任 辉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8)

0 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等不同形式存在的,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地质集合体。

矿产资源勘查与矿业产业发展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互为载体及依托。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矿业产业链上的上下游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和共同贯穿与支撑的两项内容。二者都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独立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其中,资源勘查是矿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产业链地质安全保障的基础,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则是资源勘查的原始动力[1]。

1 进一步认识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1)在国家整体战略安全中,矿产资源安全属性与特征越来越明显,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非常重要。前人对矿产资源安全的属性与特征有多种表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矿产资源安全新术语在全球一定范围出现,大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2],其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

①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贡献的基础不可替代性[3-4]。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导致总是存在数量、质量等安全问题;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各类资源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构成有机系统,资源系统结构破坏会导致资源功能衰减甚至消亡,进而产生系统资源安全问题。

②在现代资源安全观点的支撑与作用下,相关学者专家梳理了关于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安全的五个论证,即资源供给的安全性、资源供给的及时性、资源需求的稳定性、资源供给的持续性、资源获得的经济性。一方面,以合理的价格获取需要的矿产资源是矿产资源安全的一个必要因素,为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我们必须具有掌握或控制价格的能力。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与环境构成大的威胁,不会对后人利用矿产资源造成重大的影响。

③矿产资源安全基本评价标准。一是自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需求在可预测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二是国内不能满足需求的矿产资源,能够从国外及时、安全、经济地获得;三是国内不能满足需求、国外供给也有限的矿产资源,通过调整需求结构、提高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效率、开发替代资源和非传统矿产资源等方式来满足特定矿产资源的需求;四是非常时期(战争、政治风波或自然灾害等)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储备;五是有系统的矿产资源安全观念,低碳、安全、绿色开发利用产业链、价值链较为完善,保持合理对外依存度和高效节约型综合利用效率。

2)对解决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自主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5]。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截至2021年底,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36种消费量居世界第一,铁、铜、铝等重要矿产及稀土、锂、钴等24种矿产资源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矿物原料以满足我国制造业的需求,2009年以来,进口额从1900亿美元上涨到2019年的5200亿美元。受疫情影响,近两年,矿产品进口总额略有下降。2021年,我国进口矿产品总额4633亿美元,其中能源矿产品进口额2698亿美元,占58.2%;金属矿产品进口额1866亿美元,占43.3%,铁矿石1228亿美元,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4%、43%,铀、铁、锰、铬、铜、镍、钴、锆、铌、钾盐、硼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战略性矿产需求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石油、煤炭、磷等消费量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铁、锰、铝等消费量可能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天然气、铀、铜、镍、钴、锂、铌、钽、钾盐、稀土等需求量可能会持续快速增长。

3)对有效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国际供应风险不断攀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矿产资源供应链竞争和不稳定性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成严重威胁[6]。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格局加速重塑背景下,国际矿产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国际供应风险急速攀升,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更加紧迫,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立足国内,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夯实国内大循环的资源基础,保障初级产品供给。统筹做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提升战略性矿产安全保障能力和控制力[7]。

4)对有效挖掘国内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国内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国内找矿潜力仍然有很好的基础[8],在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在勘查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随着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不断提高,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理论技术持续进步,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地质地勘队伍找矿能力全面提升,可有效提高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10-11]。据统计,目前,我国铀、铁、铜、铝等25种固体矿产探明率约30%,石油资源潜力1206亿t,探明率约35%;天然气资源潜力147万亿m3,探明率约12%;页岩气资源潜力106万亿m3,探明率仅2%;煤层气资源潜力28万亿m3,探明率仅3%。国内深部资源潜力巨大,深层—超深层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别占其总量的21.2%、54.2%;找矿成果拓展到地下2000m和一些新区及老矿山边部盲区地带时,固体矿产资源潜力可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5)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国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绿色、低碳、安全发展能力不强,资源保障与资源保护协调难度大、问题多,资源勘查能力和开发利用布局跟不上时代发展与资源安全保障需求,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12-13]。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扰动较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及利用程度不够,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进入新时代,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谋划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紧缺战略性矿产,强化基础地质工作,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勘查特别是精查力度,全面推进绿色勘查,不断增强国家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保障战略底线,发挥各类地质勘查单位和矿业企业支撑托底作用[14]。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增大,国内资源安全保障更加紧迫;石油、天然气、铀、铁、铜、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潜力较大,新增储量不能满足消耗增长;前期找矿成果好,圈定找矿靶区多的地区,详查和精查力度亟待加强;找矿理论和矿产勘查技术与方法需要不断创新。这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巩固和新发现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夯实国内大循环资源基础。

2 进一步把握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基础条件与基本规律

1)需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全面实施和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在规划方案和工作部署上,需要充分依据我国资源赋存条件、成矿规律与状况,以及各类功能区布局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合理规划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各类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格局,引导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发展。

2)需要充分遵循资源开发利用规律、地质规律、生态环境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资源安全保障规律等基本规律与逻辑,以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统领,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坚持增强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基础条件,借鉴交通、通信、航空航天、教育、商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行业的成功经验,更多地创造以市场为导向、不同形式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为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领域创造良好环境与条件[15-17]。

3)需要系统梳理与总结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经验与教训,更加创造性地规划和开展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其实施方案的各项具体工作,特别是针对上轮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矛盾,需要有针对性地逐一研究,在新一轮的方案实施过程中解决。

4)需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以紧缺和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性矿产、新技术及新材料矿产、危机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的大宗矿产等为新一轮找矿突破重点,合理布局优势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动态评价矿产资源供给侧结构,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需求程度,及时调整主攻矿种和重点区域[18]。不断加大铀、油气、天然气、铁、铝、铜、钴、锂、镍等20多种重要或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资源详查与精查力度,提高保障能力,减少对外依存度,发挥好锡、钼、钨、稀土、石墨、钼、锗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势。

5)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生机与活力。不断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形成结构科学、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基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互利多赢、共同发展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新机制[19-20]。

6)需要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供给体系。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机遇,不断推动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和国有地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促进找矿突破,提升勘查与开发利用水平,充分依靠各类科研院校的研发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制度供给体系。

3 进一步完善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目标任务与主要方式方法

3.1 重点目标任务关注领域

1)在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布局2021—2035年乃至未来更长期间的规划。针对不同时期、区域、矿种、赋存规律与开发利用条件状况区别对待,实施功能差异化战略,把整体规划与分类分层项目目标任务有机结合,在“一带一策”“一矿一策”“一地一策”“一企一策”等方式方法上加大创新力度。

2)整体优化全国找矿勘查与开发利用格局,加大各类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建设,巩固上一轮和历年形成的现有各类重点功能区,加大紧缺矿产资源开发,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实行保用并重战略。

3)油气矿产领域按照进一步优化东中西部和海域并重的战略布局,以“稳定东部、深化中部、加快西部、拓展海域”的路径,围绕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松辽、渤海湾、南海北部等重要含油盆地重点落实具体目标任务,力争深层—超深层油气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稳油增气,新发现一批油气有利区,形成一批油气勘查接续区,不断深化油气上游资源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开放、高效、安全、绿色的油气上游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

4)非油气矿产领域坚持“东西并重、深浅并举、陆海共进、区域协调、功能各异”的勘查开发新格局。重视东中部重要矿山深部与边部开发,西部新增大批量资源基地,并加大重要盆地和成矿区带勘查力度,优先一大批重要矿产资源找矿靶区;强化各个功能区、矿集区、规划区及大量多矿种共伴生资源矿山的整装勘查和一体化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大力提高各类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不断提升“三率”水平。

5)突出“四类矿产”(即战略性矿产、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矿产、危机矿产、大宗矿产)和“三区与深盲地带”(即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和重要矿山深部与边部及盲区)找矿突破目标的重点与难点。针对“四类矿产”找矿勘查进行重点布局与规划;针对“三区与深盲地带”加大工作力度;根据市场供给侧结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紧缺矿产、优势矿产的勘查方向与工作程度。针对重要盆地和重点成矿区带中工作程度较低,且有一定资源前景,尚未开展或较早开展过基础地质调查的区域,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等,提高调查程度,提升地质规律认识水平,提交找矿远景区、找矿靶区和勘查有利区。做好重点调查区的相关工作,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确定的重要矿产资源成矿有利区域,根据区内物化探异常、已有矿床、矿化(点)和蚀变等信息,开展物化探工作和钻探验证,专业化提交探矿权出让区块建议。高度重视重点勘查区的勘查工作,针对资源潜力大的已设探矿权集中区,通过加大详查和精查力度,快速实现找矿新突破,提交大批资源量和油气探明地质储量;针对重要矿山深部、边部、盲区具有较好资源潜力的已设立矿业权区域,通过攻深找盲,新增资源储量力争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由此稳定和扩大矿山产能。

6)遵循地质找矿勘查基本规律与逻辑,结合各种复杂多变的地质状况、资源赋存规律、矿产品市场等状况,适时调整工作部署与实施方案,按照“保底线、抓基础、补短板、强优势、拓新域、高效率”的整体要求,以探获“规模大、易开采、品位高”的优质矿床为目标,确保重要矿产需求,加大紧缺矿产找矿力度,保持优势矿产全球优势地位,加强深部和非常规矿产资源勘查区的勘探能力,在新地区、新深度、新层系,发掘新的矿产类型,开辟新的找矿空间。在部署空间上,聚焦优势成矿区带和重要含油气盆地,突出重点矿集区、规划区、功能区。在找矿深度上,遵循地质找矿规律,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在找矿深度方面各有差异。

3.2 主要方式方法

1)在上一轮全面推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制与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和未来若干年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制订新一轮的实施原则与指导思想、方案和具体办法及措施。

2)根据新一轮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重点项目和主要问题,按照“一矿一策”的开发利用特征区别对待不同的矿种与矿区,对紧缺性重要矿种,需要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紧缺性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对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和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重要矿种,实行“统一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

3)大力推进基础地质工作,不断提高区域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程度,为重要矿产找矿提供优选区。创新找矿理论和找矿预测理论,突破矿产勘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先进的找矿勘查技术、整装勘查装备,完善技术标准,提高地质找矿效率,高度重视高海拔、深切割、浅覆盖新区的找矿工作。

4)新一轮实施方案应更注重详查精查与整装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指导,不断探索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推进重要矿产资源探采一体化,实现新区新突破、老区老矿山重焕生机与活力。

5)全方位、深层次推进绿色勘查与开发利用。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能源资源消耗“双控”原则。各类找矿区域布置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对铀矿、油气等重要矿产实行差别化管理。针对不同生态环境、地质条件等要求,创新、绿色、实用、高效的勘查技术方法,尽量选用对环境扰动小的技术手段。

6)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不断推进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多赢、共同发展的现代地质勘查与开发利用新模式。不断完善矿政管理制度,加大地矿管理政策融合与协同互动力度。推动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修订,完善矿业权、权益金、矿产资源储量等制度。系统、全面、科学完善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推进储量制度改革,整治“圈而不探”,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

4 高度重视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找矿勘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矛盾集中,面临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加之能源资源供给侧结构严重不合理,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价格攀升,下游产业承受巨大压力。国家从2006年开始已经实施第一轮和正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个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与业内人士予以高度重视。

1)整体规划与具体实施进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协调、不一致问题,在如何及时调整各类不同区域勘查方案及具体方式方法上存在不少问题,滞后于市场需求。

2)关于上一轮大量的预查、普查程度和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状况,在如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类研究,加大详查精查与整装勘查工作布局上存在问题。

3)在新区拓展和老矿山潜力挖掘战略布局上缺乏强有力的具体措施及办法。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法律法规支撑体系与市场共同、系统、高效支撑作用合力不强,竞争性出让区块来源严重不足,深部、边部及盲区找矿突破难度大、问题多。对如何聚焦成矿有利地区,围绕重要成矿区带、重要含油气盆地、重要海域、找矿远景区、重点调查区,以成矿地质单元为基础,注重新发现找矿线索,加快钻探验证,动态评价各个功能区,提交勘探后备区块与基地,需要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办法。

4)一些重要矿集区、规划区、功能区整装区勘查能力不足,多矿种共伴生资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效率偏低。一些陆域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盆地和成矿活动构造带的整体规律与特征状况调查研究与勘查程度低、资源家底不清、潜力不明,一些海域重点新区、新层系领域油气等能源资源调查与勘查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不高,找矿突破难度大,达不到进行商业性勘查开发的程度。

5)很多重要的地质状况与地质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一些中高级变质地质体属性、疑难地层组成结构等制约问题对找矿突破影响很大。对华北陆块早前寒武纪形成与演化、中央造山系西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东部中新生代地质过程等重大地质事件需要高度关注,大陆聚散过程中岩石、地层、构造等关键问题需要加大基础地质勘查力度。

6)矿政管理领域存在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问题。在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及其配套措施,同一矿种同级管理,开放油气上游资源勘查市场与探采合一制度,调整探矿权期限和扣减面积制度,资源储量制度,“净矿”出让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与完善的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各环节费税偏高,征收不合理。在探矿权升级为采矿权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矿业与地质地勘产业的各个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探矿权和采矿权申请、登记、延续、变更、转让等程序设置过于复杂、难度大、周期长;土地、林草、建设、规划、发改、生态环境、矿山安全等对矿业权设置、转让、矿山开采、开发利用方案审批,限制与约束政策严格,资源保障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问题多,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制订的“地方特色”政策,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律根本不相符,部分矿产开发利用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开采与加工利用技术落后,附加值低,产业链不持续。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占压矿产资源不能按照市场价格及时补偿;已经探明储量矿产资源不能及时办理采矿权;采矿权到期后尚有可供可采的储量但难以及时办理采矿权延续;因为本地区或本行业矿山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而被动停产整改;由于产能或产量规模不符合新的标准和要求而被动关停或整合等;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程度总体偏低,中型及以上矿山占比少,一些珍稀、稀缺的矿产资源尚不能全面推进充填式开发、浪费严重;尾矿利用及无主尾矿利用政策缺失,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不合理、综合利用中违规违法现象频发且矛盾突出;各类矿业法律法规之间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现实需求存在着很多不协调、不一致、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

7)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攻关能力不足,找矿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体系不完善,支撑与利用能力不充分。在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成藏理论与找矿区划和勘查技术及预测地质结构,复杂矿区条件下深部找矿与钻探技术体系创新、覆盖区找矿、航空重力与电磁勘查开发技术、矿体精准定位与找矿定向技术等方面存在大量“卡脖子”技术攻关问题。找矿预测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有机结合程度较低。随着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等探测数据的海量积累,各类找矿突破技术与方法数据在内容、尺寸、频率等方面标准不统一,面向重要矿产深部勘查的综合探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智能信息提取、知识挖掘、模拟预测、可视化等研发能力较弱。与国外相比,勘查技术装备主体处于跟跑地位,一些找矿常用地球物理仪器主要技术指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实用性能方面也有所差距;高端技术装备实施技术能力不足;大型技术装备多依赖进口;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差距大;国内软件系统碎片化,集成度不高,而国外大型综合软件商业化好,功能性持续完善,占据市场主流;基础地质理论重大原创性成果少,证明、模仿或重复研究的较多;科技创新聚焦矿产勘查需求不够,单纯学术研究多,解决实际找矿难题的成果少,科技创新目标与解决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的融合度不足。

8)面对一些关键或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和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针对可能出现断供断链情况,如何加大勘查与开发利用力度,加大内循环的系统性、针对性、专业性;如何做好全球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调查研究;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全球配置的竞争能力与保障能力,以建立健全矿产资源产品、产能、产地三位一体储备体系;如何把握双循环的特征与趋势,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创造新时代找矿突破战略“走出去”的方式方法等问题。

5 进一步科学、系统、全面、深入优化和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其实施方案的对策与建议

1)全面总结分析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成功经验和主要问题,结合各类基础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各类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与特征,为完善和科学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出决策依据,特别是关于第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源量如何科学合理转化为可供开发的矿产储量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

2)需要全方位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国家科技创新领域已实行“油气专项”“煤炭清洁利用专项”等重大专项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和手段,加快实施“深地探测与资源开发利用国家重大专项”“找矿突破国家重大专项”“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专项”。没有重大的科技创新手段和工具,就不可能有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大进展。需要把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科技创新规律和趋势,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领域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查找需要弥补的弱项和短板,研判世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领域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技术和矿种,科学制订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创新驱动的方向、重点任务、分阶段的步骤,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不断推进绿色产业化战略,大力开发绿色勘查技术、智能找矿技术,研发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知识图谱及推理智能找矿勘查技术;依靠基础数据分析和智能化驱动及关键勘查技术创新,在特定找矿靶区,开发特定的找矿突破预测与探测功能装备。加强成矿规律与找矿突破多组合模型技术创新,开发新区、新层系成矿预测与评价技术;创新找矿远景与靶区快速评价技术,研发“天空地人”协同智能找矿与多元信息定位新装备;开展矿体精准定位与找矿预测技术攻关,系统推进重点勘查区与重要矿山深部勘查示范项目。强化找矿勘查技术标准与规范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制定或修订一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钻探、分析测试、海洋地质调查与勘查等专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围绕“技术研发、好成果、产业孵化”创新链,构建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国家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和重要矿山绿色高新技术应用推广等示范基地建设。绿色勘查综合性一体化勘查技术与方法,贯穿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全过程[21]。各类专业化、系统化绿色地质地勘标准与技术方法的创新实施,不断促进专业化、综合性、一体化绿色勘查逐渐规范化、标准化。

3)处理好资源保障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把握资源、环境二者并重、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做到既要找到各类矿产资源,确保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类资源量和矿物储量供给安全,又要科学保护环境。立足矿产资源绿色勘查与开发利用和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地质安全保障,如何最低程度减少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保障地质安全与开采过程中的高效综合利用,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老大难”问题,既发挥其有利的一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又要克服其不利的一面,注意保护环境和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类矿产资源。

4)进一步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多种方式与模式创建投融资平台,大量吸收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型、特大型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区域地质演化过程中稀有、特定的事件,必须具有各种有利成矿的地质条件或因素的组合才可能形成矿床。因此,实践工作中勘查与发现矿床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找矿勘查有时犹如大海捞针,盲人探路。只有充分发挥资源与资本的投资收益功能,建立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和体系,才会有焕发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的生机与活力。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大量引进社会资本,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5)进一步鼓励和推动各类地质地勘单位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制定鼓励地质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具体政策,在竞争性出让基础上,把地质地勘专业特征、技术要求等关键要素按相应的比例设定条件;完善支持地质地勘单位参与社会资金风险勘查项目的配套政策。

6)运用好国内外先进的找矿勘查技术与方法,深入系统地开展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拓展找矿空间,实施地质地勘单位找矿勘查和地质矿产勘查全球化经营战略。在合理划定与确定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矿产资源需求与供给安全的大前提下,大力推动各类地质地勘单位“走出去”,在勘查与获取资源方面,开辟一些地质地勘单位独具生机与活力的一些国际市场。在把握全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趋势,强化各类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赋存规律、开发利用状况研究基础上,对贸易矿和权益矿的资源获取方式进行具体分析,联合国内相关矿业企业,为获取国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业权和投资权、开发权提供资源勘查和全过程地质安全保障,有效做好战略选区与战略支撑,共同投资开发相关国家的一些矿产资源,尽可能多地获取一些国外矿产资源,以增强国内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7)不断深化矿业与地质地勘政策和制度体系改革,加强政策与制度供给,激发市场活力。

①建立健全切合我国现状、符合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特征和基本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与制度供给。

②科学、高效、专业、全面、系统地完善竞争性出让制度,在严格控制协议出让的基本制度基础上,需要切合实际地针对一些特定情况特殊对待。引用土地出让“招拍挂”模式到矿产资源市场化出让领域,是有一定的原理和原则基础的,但是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特征与属性是不一样的,需要区别对待,科学、合理推进地矿融合政策,二者互相支撑,相得益彰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③完善同一矿种同区同级管理制度和“净矿”出让制度。同一矿种同级管理与同一矿种分级管理各有利弊,涉及勘查投资、面积、资源储量与规模等各类分项手续办理、职权职责与开发利用效率,需要不断完善政策与制度。“净矿”出让不同于“净地出让”,先从砂石土矿种试行示范是具有可行性的,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④完善和鼓励探采一体化政策与制度。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矿山建设、采矿、选矿、矿山修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等各个环节,既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地质安全保障,更需要优势互补、探采一体化共同发展。在一个矿山项目的勘查与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勘查一般要提前10多年进行找矿部署,勘查出来的矿床要建成矿山一般需要5~6年。正在开采的矿山若因地质安全影响和其他因素影响,一旦停产,矿山环境问题、透水问题、地质灾害问题就会不断涌现,而且矿山一旦停产,再想恢复生产,需要付出几倍甚至10倍以上的代价,有的完全不能恢复生产。因此,一定程度上说明探采一体化开发利用模式,是未来“地矿融合、探采结合、以探促采、以采促探””的一体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方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多矿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专业化、综合性探采一体化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各类矿集区矿产地单一矿种、独立赋存的状况少,一种矿产为主、多种矿产共伴生是普遍现象,并且矿产赋存散、杂、乱以及分采、分层、分排、分运问题多,地质地勘难度大,需要通过整装勘查和现代化找矿勘查技术,多要素耦合与组合,系统、深入、全面地勘查其赋存状况,把握勘查与开发利用中的各类问题。地质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联合共同开发多矿种共伴生矿产资源,创新多矿露天、地下协同开发等模式,在多矿种共伴生矿产资源精准识别技术与方法、精准分采、分排、分运技术;多矿种共伴生矿产及地下开采过程中地压与井工边坡变形规律研究;基于原位保护共伴生矿产资源精准分采工艺技术研究,受限空间内放射性元素环境影响规律和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在多矿种共伴生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一体化方面拓展新空间,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多矿种共伴生矿产资源探采一体化道路。在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地质地勘工作基础上,布局一些勘查与开发利用难度大、专业化程度高、复杂难采难选、综合利用要求精准的多矿种共伴生矿产与矿区,发挥各自优势,延伸产业链,推进矿产资源探采一体化开发利用。

⑤进一步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完善勘查区块来源与优选制度。无论用什么方式方法开展找矿突破勘查,都需要获取成熟的勘查区块,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区域内资源储量,过去多年申请在先方式取得勘查区块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基础,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外很多经验亦值得借鉴;实行矿业权全面竞争性出让,以“招拍挂”方式面向社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需要有可供出让的大量勘查区块来源,没有成熟的区块来源,出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有序出让。充分挖掘和利用多年积累的地质成果资料,根据勘查程序和市场状况能够形成不少可供出让矿业权的区块,但是方式方法和渠道单一,存量区块越来越少,新区和老区各类增量区块来源严重不足。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不断扩大区块来源,将成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建议根据不同的矿种矿区状况区别对待,按照“一区一策”“一矿一策”的原则,探索重要矿产资源探矿权出让区块激励机制,鼓励地质地勘单位、各类企业等市场主体向登记机关提供出让区块建议,成功出让后,给予一定比例奖励。鼓励各类勘查单位与矿山企业对历史上曾经开展的区调矿调等基础地质工作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区块建议并成功出让的予以一定比例奖励。

应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一些重要矿产地质勘查,支持各类专业化地质地勘单位向业务主管部门更多地申请重要矿产地质调查与勘查项目,鼓励专业化地质地勘单位利用现有的地质资料和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和延续勘查。建议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增加基础地质调查与勘查项目配置资金,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的合理、高效进入。需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要科学制订勘查区块来源奖励制度与办法及措施,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建议根据低、中、高各类不同风险矿种及区域状况,选择重要矿种和矿区,在严控勘查投入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勘查区块形成和优选示范基地,进行深入、系统、专业化地探索和改革,为今后形成比较成熟的区块来源与优选制度创造条件。建议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家及相关地方政府采取以下四个方面措施。第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大以往地质资源和成果的开发利用,建立勘查区块数据库,对区块开展全链条跟踪。深度挖掘前期工作成果,研建1∶5万矿产地质调查数据库等成果数据库,为矿业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提供大比例尺地质资料和最新找矿靶区、矿产地等成果资料,根据客观需求,定制汇总全国各类涉矿数据,为矿业权投资提供服务。梳理全国矿产资源相关政策法规,覆盖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全产业链,聚焦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智能化找矿,为区块形成提供来源与依据。第二,建立成熟区块形成和提交成果及转化应用奖励办法与制度,对于取得探矿成果的给予奖励,在财政公益性地勘基金的基础上,项目出让时形成的收益按一定奖励比例(建议比例为10%~20%)给予找矿勘查单位专项和封闭式奖励。第三,由探矿权受让人对找矿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财政项目取得的找矿成果,由受让人给予提供勘查区块建议的单位一定金额或出让金额的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非财政项目取得的找矿成果,由受让人对提供勘查区块建议的单位前期投入给予补偿后,比照财政项目给予一定金额或出让金额的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

6 结语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遵循矿产资源开发规律、生态环境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更加全面、系统、专业、深入地开展工作,力争新发现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矿产矿产资源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