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升级转型:动因、定位与构建

2022-03-14范琦

河北画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空间图书馆

范琦

(东北师范大学)

一、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升级转型动因

(一)当下学习型社会时代背景

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思维、沟通、交流、社交等综合能力的人才。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单单是高学历的需要,更是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高校育人的教育目标转向为培养完善人格、高素质心态、高水平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增添了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功能多样性综合升级,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转型需体现人本化、灵活化、高效化及动态化。

(二)教育理念及学习模式变革

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科之间内容交叉与交流融合,跨学科专业间的沟通探讨以交流借鉴、汇报讲座等合作形式开展,使原本相互之间孤立的空间渐渐被开放的、多层次的空间环境所取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得学生学习方式也相应转变,高校图书馆内部学习空间能否提供相应的空间布局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将高校办学理念整合到图书馆学习空间设计之中,空间与教学目标、培养计划、相互融合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之重。

(三)空间现状问题解决与更新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查阅功能受信息媒体技术影响,引发阅读载体、查阅方式、传递渠道的变化,如果高校图书馆不根据时代发展节奏和当下阶段学生使用需求对图书馆做相应的改造与升级,后续发展将很难凸显图书馆本身的特点和优势。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知识文献存储的媒介[1],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如手机、iPad、电脑取代了大部分的纸质书本。用户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地搜寻获取知识信息、检索查阅、阅览借读等方面整体趋于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影响了传统图书馆空间的平面布局和组织序列,以及图书馆的流线动势和运营模式。

二、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概念理解

图书馆实体空间是指纸质、声像、电子出版物等存储空间,馆藏资源层次高、专业性强,通过馆内管理员来向读者提供借阅、咨询、检索等服务的场所。随时代发展,馆内功能演变,拓展有讲座、展示、培训、自习、休息等服务模块。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环境空间背景之中的一部分,人流量大,有明显阶段性和集中性,场所潜在的区域和资源优势起资源整合作用,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在获得提升空间的环境设计与学术气氛的同时还把构建学习空间场域进一步向可变通、灵活化方面延伸,将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交往连接。

联动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集成[2],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在各种因素的共同支持下,推动了信息共享空间的诞生,此后衍生出了学习共享空间、学术共享空间等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目的,集合传统图书馆基础服务、信息活动交流、学习社交以及餐饮轻食等为一体的多功能[3]、综合性的空间场所。可将其视为传统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一种延伸发展形态[4],通过规划与设计,将知识资源整合、功能设计完善、设施配套齐全,强调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与协作共享。

作为教学和研学服务的机构,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已从按资源载体划分转向以服务功能为导向的空间升级再造。传统图书馆空间结构下不能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而增加或改造,目的是支持学生的多种学习行为,开展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及相互促进的学习场所。图书馆空间主要由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大类共同组成。学习空间主要指图书馆为学习提供场所功能,其中包含了空间布局、环境、装饰等直接的表现空间形态,也包含功能、概念、气氛等间接的展现空间内涵。空间功能决定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活动内容,空间设计形态的营造是为了提高人在空间中的使用感受,空间环境感知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心理、生理、身体体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空间的各个层面,进而做出针对性的研究。

三、图书馆学习空间升级转型目的

(一)空间功能迭代和设计更新

网络媒介,智能载体成为泛化现象,信息载体的发展使得文献存储密度、查询检索、流通传递越来越便捷,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空间设计概念、人群使用特征、服务运营方式、功能组成关系方面进行梳理。基于知识情境的建设,营造有效的知识情境与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知识建构中遇到的困难,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环境,以促进学生开展各项知识建构活动。

(二)迎合未来时代发展新趋势

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在提高,学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规模扩大与功能完善,输出更多更高素质能力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应紧跟时代变化和社会走向,契合新时代发展的理念下设计图书馆的组织与计划,用长远的视角审视当下图书馆的设计。在互联网融入各领域行业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互联网作为外力因素,更新馆内空间形态,顺应时代形势,发展与时俱进。

(三)提供高效的师生学习平台

人的心理感受、生理反应、行为活动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与影响。环境提供学习者多样性选择,促进信息交流,教育本身就是以传播知识、获得知识、创新知识为目标,高校环境下应营造一个使用舒适、便利快捷、动静结合的交流环境,以空间设计形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配比分区是功能多样化设计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数据筛选研究中增加实用程度较高的功能区建设。

四、图书馆学习空间升级转型意义

(一)宏观研究意义

高校图书馆因其专属的文化特性和学习氛围,是高校学生最适合学习的空间场所。图书馆是高校的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代表着高校的学术水平。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学习体验感受是使用者满意度的反馈,是体现高校图书馆功能的主体。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肩负着转型期间的空间环境质量与高校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微观研究意义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不再以无声的静态方式存在,而是伴随着各种行为的发生在运动着、变化着的动态发展,从图书馆主要适用人群大学生的学习目标、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出发,对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进行相应的学习氛围营造,为适应时代发展进步带来的可持续性建设提供参考。

(三)实践研究意义

呼应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地更新和重组以适应教育变革和教育需求。革新传统学习空间,其轻松舒适、自由灵活的氛围,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优化空间动线设计,活化学习环境。找到空间设计手法的切入点和具体方法,迎合转型时期学生的需求,发挥高校图书馆专属的重心作用,提高馆内运行效率。

五、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定位与发展

(一)自身的功能职责和时代定位

高校图书馆建构和运行在相应的校园规则与制度中,位于学习空间场景中的每个角色都遵循着相符的逻辑和行为法则,发生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社会关系。图书馆向学生提供的不仅是学习活动发生的空间场所,而是扩大到具有社会职能,满足当下社会背景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定需要,为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人群、人与环境之间完备的联动过程,学习空间设计应具备教育性、学习性、休闲性等功能。

(二)以满足用户学习需求为导向

当代教学模式正由“灌输传授式学习”向“互动建构式学习”转变,聚焦学习资源,让学习者能在公共场域或个人空间内有最大的自由度,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全面服务的原则进行学习空间建设,收集采纳学生意见建议,进行功能的定义和设计。强调学习者参与生成空间性能,强调用户在学习中的感知和参与,空间功能随学习过程而变通。以图书馆空间环境为载体,搭建学生群体相互之间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减少焦虑情绪,产生学习联系和心理共鸣。

六、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由实体环境、虚拟环境以及支持环境三部分组成。实体环境通过协调多个楼层、融合多个学科、聚集多个用户等方式,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虚拟环境通过网络技术应用,实现馆内知识双向或者多向传播。支持环境通过学习工具与设施的配备,主动适应与配合学生多种学习方式。学校图书馆应完善信息服务,构建学习共享模式,扩展延伸共享模式的学习功能,动态定义单元数据。

①群体学习的环境:个人将知识与群体成员进行分享、交换、整合,学习过程需要开放、透明。

②正式交流空间:基于正式组织联系的空间,如会议室、报告厅、研究场所。

③非正式交流空间:基于具有社会联系的社交场所,如茶餐厅、咖啡厅、休息区、休闲活动空间。

④跨专业协同环境:为不同专业、邻近学科提供混合组配与资源共享活动的空间。

⑤弹性通用环境:为临时性组织活动提供开放透明的工作环境,可根据需要改变组织方式。

⑥网络联络空间:人际交往形成的网络节点,成员间互相关联。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空间载体,学习环境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成果的生成、教育空间的功能构成和设计形态,环境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合理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与学科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弱当前传统图书馆的可替代性和低效性,增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契合度与匹配度。图书馆的服务延伸是在固有功能的基础之上[5],利用本馆的文献、场地、馆员、设备[6]、影响力等各种优势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外延性服务[7]。延伸服务分为理念、内容、空间、时间、群体五个方面,延伸服务与个性、需求、创新、自助等服务存在着交集关系。根据时代社会发展进程,及时更新观念保持图书馆的发展处于动态之中。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本校固定区域范围内的使用者,使得馆内气氛单调。在使用多种社会资源扩充外延的同时,适度提高高校资源自身的社会开放度,图书馆的服务人群也应逐步扩大到社会人士、周边高校师生,增加其社会属性。汇集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空间要素,减弱高校与社会的边界感。

七、结语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不再以静态方式存在,而是伴随着各种行为的发生在运动和变化着。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从学生的使用感受出发,在内部空间布局上更加注重情感化,一方面注重空间的功能使用,配比分区是功能多样化设计理念的直接体现,根据功能区使用程度筛选建设,为学习者提供多样性环境选择;另一方面注重人群的使用感受,根据学习者的心理与生理需求进行舒适化空间设计,获得用户对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情感认同。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空间图书馆
《室内空间设计》
刘静设计作品(一)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图书馆
王洋空间设计作品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