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乡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
2022-03-14汪杰锋姜潇
汪杰锋 姜潇
摘 要: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体育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对于帮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实施乡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在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基础上,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全方位开拓课程资源,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真正实现乡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关键词:乡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策略
基金项目:1.阜阳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培育专项《特色为本,多元融合:县域小学体育大课程开发研究》(2017JCJY06);2.教育部2021第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题式教學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202101179016);3.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创新项目》(2020zyrc115);4.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后撤点并校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内卷化”现象考察》(S202010371045)研究成果之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1]强调了新时代下五育并举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大意义。《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体育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重视小学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发挥体育的树德、启智、育美、促劳的功能,对于乡村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深远。因此,乡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需要立足乡村小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澄清乡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价值,积极探寻乡村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
一、乡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价值
(一)帮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许多家长们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就是一门副课,只是单纯的运动,在他们眼中,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跑跑跳跳上,不如多解一道应用题。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必然导致乡村学校师生对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忽视。而我国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还应当有健康的体魄。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能够获得有关运动以及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掌握各种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身体素质。这既有利于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运动中不断挖掘自身的运动潜力,为终身锻炼打下牢固基础,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有利于增强当代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与城市学生不同,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并非独生子女,一方面,由于家庭原因,他们小小年纪就承担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家务活,这也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上更加的勤奋、积极,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乡村小学生的生活较为单调、朴素,他们在人际交往、新环境的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热爱体育运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将更加愿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去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中去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联系;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起对自我、对群体乃至对社会的责任感;在体育赛事中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二、乡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分析
(一)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必备的体育运动知识与技巧、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对于乡村小学而言,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都应当转变传统“知识本位”的课程实施观念,树立新时代健康教育观,需要从三维课程目标出发,明确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定位。
一是确立知识与技能目标。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要达到的基础性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授予学生相应学段的健康知识与技能,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切实了解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现实内涵,对各球类、田径类、体操类运动项目有所涉猎,与此同时,有着科学的作息观和保健措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做中学”,而不是从“书本中学”,要走出教室,张开手、迈开腿,学会从“做”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学习游泳掌握有关防止溺水的安全知识等。二是确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时避免“一刀切”,应当结合现有条件,尝试运用新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实施课程,并在实施中涵养体育精神、健康观念、保健习惯等。三是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时代责任感教育。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注重他们的运动体验,引导他们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勤于锻炼的精神。
(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为了避免由传统教学方式而导致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疏离,乡村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核心,在反思中不断革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农村体育与健康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就能够完成的,新课改背景下,乡村体育教师应当化主讲为主导,勇于脱离“死教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乐于锻炼的良好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到真正凸显。其次,要积极开办各类主题活动,革新教学模式,在欢乐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某教师在一个只有百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支教时,由于该校条件较为艰苦,连最基本的跑道、操场、沙坑等体育设施都没有。为了带动全校的体育工作,该教师举办了该校第一年运动会,并积极动员全校师生踊跃报名。由于没有设施场地,该教师自己动手,在一处坡地上挖了一个土坑,填上黄沙,制成一处简易沙坑。在土地上撒上石粉水制成跑道,用报纸卷代替接力棒……整场运动会没花学校一分钱,但却让学生们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再次,要加强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地不断推进,农村地区既要加强学校的信息资源的建设,让体育与健康教育能够融入其中,同时要充分利用村、乡、镇、文化站点、体育旅游景点等建设资源,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共享。[2]
(三)全方位开拓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基础,课程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充足的体育课程资源支撑。对于当前乡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不足的情况,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乡村体育教师制度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采用人才引进、教师轮岗制、集团化办学等多种途径均衡城乡师资配置,将优质师资引入乡村。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留住人才。要切实地提高乡村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关心青年教师的教学生活;定期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并成立体育教师研究小组,进行科研工作,切实地提高乡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此,一要加强师风师德的建设,让有德行的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前,有关某某教师责骂、体罚甚至是性侵学生的新闻频繁爆出,师德师风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体育教师,既要着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又要加强对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教育,不仅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还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让优秀教师不断获得成长。可以定期举行县域新老教师交流会,彼此交流,沟通经验,互相学习。也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习优质网课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体育教师自身也应当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善于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加强理论的学习。第二,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一方面,当地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农村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有的放矢的下拨教育经费,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用于学校建设运动场地,配齐需要的运动器材,并相应地做好场地、设备的清洁与维护工作,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根据学校的地形、周围的自然资源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如利用山坡、小路、森林进行攀爬、跑步、竞走等身体素质锻炼,还可以将草地改造成足球场,自建游泳馆、制作简易篮球场等等。通过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程体验。第三,要大力开发乡土教材。农村学校应当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活动项目并进行适当改编,形成独具特色的乡土教材。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直接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以教材、教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实践中,蕴含着深刻且浓厚的民族精神。体育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这种精神,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参照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些特点,对民族体育项目课程化改编。由于学校对于民族体育教育方面缺乏规范的管理,应及时地加强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力保将中国民族体育项目放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位置,强化民族体育教学理念,加快民族体育课程的改编工作,并将改编的成果尽可能地早些应用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中。
(四)构建完善评价机制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体实施情况如何,有赖于对实事求是的课程评价,这就需要科学地制定课程评价的标准,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首先,从评价的主体来说,采用多主体评价。除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样有利于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情况,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与信心。其次,从评价的内容来看,坚持综合化的评价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标准从内容层面来说,一般来可以从体育健康知识、体能与技能、健康行为、健康意识、 卫生习惯、疾病预防、风险防范、环境适应等方面确定具体评价标准内容。[3]最后,从评价的方式来说,强调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数量的目标任务,体现量化的评价,同时,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还可以采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评价、苏格拉底式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质性评价方式。[5]因此,教育评价者应当学会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以评促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浪;唐心怡.五育并举视域下学校体育的价值审视与课程实践[J].中国教师,2021,(04):100-101.
[2]曾伟;林伟伟;李家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藏区农村学校体育的现实困囿与展望[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6):64-69.
[3]陈曙;王健.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的时代使命、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05):13-22.
[4]周栋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8,(7):101-102
[5]康翠萍,龚洪.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6):69-74.
作者簡介:
汪杰锋(1968.11-),男,安徽桐城人,阜阳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学。
姜潇(2002.10-),男,阜阳师范大学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
34505019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