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师评价改革机制探析

2022-03-14孟国明

关键词:监控教学质量专业

孟国明

教师评价改革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传统的范式评价模式多以考核、奖惩为目的,标准过于统一,考核倾向检查,注重外在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作用。推进新时期教师评价改革可以从组织架构、职能属性、工作机制等方面,探讨引入第三方,形成教师评价的内外合力,从制度建设、闭环监控、信息反馈、教师培养等方面探讨教师评价与教师发展联动的运行机制,实现以教师评价为牵引,统筹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改革思路。

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第三方评价;教学督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中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范式评价模式将教师评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量尺,标准过于统一,凸显工具主义;将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考核倾向检查,凸显功利化倾向;将教师评价作为教师培养的一项措施,注重外在形式,凸显短视行为。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忽视了教育的人本价值,催生了应付式的顽瘴痼疾。因此,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用科学的评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刘建清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历史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路径进行了探析。周玉容等人从教师发展的外部驱动与内在动机分析了现行教师评价对大学教师发展的效应。张梅等人对高校教师发展的现状和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为合理制定教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张芊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提出在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实现转变的教育评价改革思路。张邵芳基于必要性去分析教师能力自检的动力机制,从教师自检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师教学能力、辅助教师专业发展等正面的促进进行了分析。笔者在传统依靠内部资源开展评价的基础上,探讨引入第三方,在资源配置、完善机制方面形成内外合力,同时将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发展联动,在教学评价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深化教师评价多元化组织架构及职能属性

(一)教师评价需要多元化的评价组织和多元化的评价队伍

《总体方案》对教师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增加评价的维度;要求强化过程评价,保证评价的持续性;要求探索增值评价,关注教师的成长;要求健全综合评价,为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多元、综合、客观、精确的信息;要求内部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教师评价不是某一部门的职责,是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教师发展等一体的工作体系,在高校的教学组织体系中既有教学管理机构,又有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还有教师发展机构,他们发挥着教学咨询、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职能职责,他们共同承担着教师评价的方方面面。因此,深化教师评价改革,需要多职能部门的良好沟通与协同创新,需要突破传统的以学校内部资源为依托的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化服务机构。一方面,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区域、行业内合作交流,通过引入第三方專业机构或社会组织,建立内外结合的双驱型教师发展评价组织体系。另一方面,配置多元化的专家队伍,聘请校外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与技术骨干,与校内专家学者组成学科背景多样化的专业队伍,在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培养方面发挥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种多元化更多的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选择的多元化、质量观念的多元化,为教师职业生涯成长提供新的思想观点、价值目标和决策参考。

(二)引入第三方深化教师评价的双重属性

教师评价的核心功能包括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提供教学咨询、优秀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培训、教师交流等,一方面,教师评价具有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培养的双重属性,另一方面,教师评价带有明显的行政属性和较强的学术性质[7]。高校传统的内部教师评价,不管在教学质量监控还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管是教学管理还是教学研究,内部专家学者在管理上与学术上都有很强的局限性,在教学质量监控上常有“人情督”“不敢督”,在教师专业成长及教学研究上少有建树。而“第三方评价”的客观性、专业性、公正性可以深化教师评价的质量监控属性,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管。同时,第三方专家学者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可以为教师教学和教师成长的现实问题提供更加科学的解决策略,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对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等研究提供更加前沿的学术理论。因此,引入“第三方评价”不仅是高校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保障,也是以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指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服务教师发展。

二、完善与教育评价相适应的有效机制,深化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完备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措施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专业化的队伍,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谋取发展空间。首先,合理定位教师评价组织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向,坚持监督与引导并重的发展原则,既要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也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然后,组建专业化的队伍。专业化的队伍需要有强烈的专业意识、服务意识,既善于借助经验优势发挥行政影响力,也精于利用专业知识服务教师的发展诉求;既是高校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执行者和探索者,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最后是营造良好的校园质量文化。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来落实,因此,就必须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分类别缔结校际共同体,开展共同体活动,成立项目共同体,营造相互学习、共谋发展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师价值取向,提炼文化特色,彰显品牌效应,形成质量管理与队伍建设一体的内涵式质量文化。

(二)合作机制——从纵向整合到横向集成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评价需要多元化的机构参与、交流和合作。校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协同教务处、人事部门、科研处、学生处等行政部门,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校内机构与组织的合作不仅仅是资源和政策的支撑,同时可协同校内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教学督导团等组织,获得专业知识、资源等方面的支持,研究教师评价以推动教师发展,解决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专业问题。校外,可围绕教育评价改革,以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导向,与同区域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同类型院校,与行业、企业等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教师互派、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校级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引进校外第三方研究机构、专业评估组织、社会组织等,参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各类教学评估,为学校和教师队伍发展把脉问诊,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三)动力机制——增强教师内生价值诉求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增强教师内生价值诉求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动力,是体现价值和成效的基本评价标准。首先,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打破唯分数评价,将单一的外部驱动体系升级为内外驱动结合,给予教师发展更加务实的制度空间和发展方向。其次,合理的教师诉求使教育评价改革更加精准化,教师通过教育评价体系对标找出差距,对标明确方向,教育评价及教师发展职能部门通过对照教师发展诉求,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评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发展培训。再次,承载教育评价和教师发展的职能部门必须主动建立与教师的沟通机制,在制定教育评价体系与教师发展规划的同时,必须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内在驱动体现在教师的自我诉求,主动参与及对职业发展的渴望,因此,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应充分考虑教师对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充分考虑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建立教师成长发展档案,开展增值性评价,变单纯的“评价”为系统的“培优”,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师发展的导向性。

(四)评估机制——服务教学质量监控

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评估作为高等院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上推进学校评价改革,以科学的评价标准,健全的评价机制,以多元的评价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评估,服务教学质量监控,助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学校的专业建设、学科水平;通过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文化素养、职业技能。总之,高效的评估机制,明显的评估效果,有价值的评估导向,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教师评价与教师发展联动的运行机制

(一)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教师评价和教师发展相关制度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引导与对教师成长的指引,同时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依托教学评价来检验。因此,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与教师培养体系必须考虑二者的相关性,使之彼此协调,相互促进。一是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及相应的保障体系,规定评价指标,明确评价主体责任,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及持续性。二是建立教师评价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教师接收评价的积极性及自主性。三是建立校内及第三方评价主体的问责机制,确保评价主体在职能职责范围评价的专业性,使评价监督质量得到保障。四是在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教师个人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设立阶段性的成长目标,激发教师内在性的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五是健全学校各类培训制度,根据教师评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系统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及学术交流,根据教师评价的教师单方面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锻炼、进修等能力提升。六是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聘请高校专家学者、行业专家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对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教师职业生涯成长提供新的思想观点、价值目标和决策参考。

(二)突出质量导向,构建以教师为中心的全过程闭环监控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最终收益的是教师的职业成长。因此,教师评价就必须以教师为中心,寓“监控”于“参与”,推动质量文化的渗透,将教师发展与质量监控机构有机结合,同时整合第三方评价和校内督导,构建“输入、过程、输出”的质量发展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构强化质量控制,对教师评价做好宏观规划,并加强监督和问责,确保教师评价的输出质量。校内专家督导组织联合第三方组织为改进和提高质量提供指导服务,通过专家对主要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覆盖检查与评价,深入查找问题,为教师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确保教师评价的过程质量。教师发展组织基于校内外专家督导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搭好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通过青年教师导师的传帮带、以赛促教苦练教师“基本功”、组织培训邀请名家“补短板”,形成教师的职业生涯成长的结果质量。以这种“事前、事中、事后”的教育评价模式破除“唯问题、唯监督、唯惩罚”的“顽瘴痼疾”,以在检查、反馈、指导、整改、验收、培养培训等环节打造以教师为中心的群体协作闭环,充分发挥专家的凝聚、导向、优化、辐射、教化的质量价值取向,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管、以评促学。

(三)确保信息的及时性,打造“快速反馈”信息流转应用渠道

监控评价如果只记录信息、作出结论,而不反馈应用,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为发挥监控评价的功效,需打造教师评价体系中的“快速反馈”信息流转应用渠道。一是现场反馈。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组织应对人才培养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评价,直接参与其方案的制定、修改、实施、效果评估,并当场反馈监控评价信息,提出建议和意见。二是个别反馈。对教学评价中发现的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教學效果等问题,要求教学督导及第三方专家应与老师当面沟通,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提升措施,指导老师成长。三是组织反馈。对教学监控评价中发现的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工作态度等问题,以及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学监控及评价组织及时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并督促其以最快的速度开展相关工作。

(四)关注教师的主观性和发展性,重塑质量意识助推教师职业生涯成长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教师评价体系的“被监控者”和“参与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对象”,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融入,对于教学质量监控的效益和教师发展的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角色决定了教师评价应避免单纯“监”与“评”,而是变被动接受评价为主动反省,全程参与整个评价过程,不断的进行交流、反思和自我评价,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让监督成为教师职业生涯成长的“助推器”。通过创立教师交流窗口,构筑展示教师风采的“戏台子”,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通过吸收教学评价过程中专家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教师制定个人成长档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培训,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做到强主业,精专业、增动能。二是拓展教育培训形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组织教师进行经验案例分享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大力选派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三是搭建老师成长平台,建立校内教学互助团队,促进老师互学互鉴、共同成长;邀请校外专家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发挥专家引领和师傅“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点拨指导。

四、在开展教师评价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不同的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开展教师评价的两个结果展现,是构建服务全面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前沿阵地,二者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服务体系。在通常运行过程中,二者职责与分工不同,教学质量监控立足于评价监控,原则上统一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立足于教师的能力培养,侧重对教师个体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只是不同的目标、不同问题的不同策略与管理方式,二者互为支撑,互为你我,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师教学规范的同时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也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就必须注意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协调性与内在统一性,将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师发展的运行周期延伸至教师的职业生涯,将质量监控片面挖掘教师的反面转变为正向发展的指导服务,构建以教师教学为线,以教师为核心节点,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能力提升一体的综合质量发展系统,形成持续发展的长驱动力。

(二)“第三方评价”与高校内部评价之间的关系

第三方评价是高校整合和利用校外评价力量和评价资源对学校内部教学评价的一种补充,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是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需要。两者结合能更深入了解教师教学状况,更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找到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力,同时有效监督教师的职业成长。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并有机融合,在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等方面上有包含、相交、重合、并列等关系。评价目标上二者一致,都是通过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评价方式上内部评价更多的是通过领导、督导、同行、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总结性考核,而第三方评价投向的是教师的不足之处、如何整改提升,从某种意义上上打破了“唯分数论”,更全面更综合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发展状况;评价过程上内部评价多是学期内的教学质量评价,而第三方评价更多的是对专项评价,更关注的宏观影响因素,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等,并及时反馈给教师,而教师的整改由内部评价进行监督,使评价过程规范化、持续化。

(三)教学督导与教师群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评价的核心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引导教师职业成长,从而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既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器。督导工作要做到“督为基、导为重”,就是在教学监控过程中,对老师的督查督检,不是以挑刺、找岔子、为难老师为目的,更不是以打压、处罚老师为目的,而是以收集信息、发现问题作为基础,与老师一起分析原因,共同探讨提升措施、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老师,帮助教师成长,这才是教学督导的重心。督导工作有所成效,就必须取得教师群体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体现民主性、协商性和发展性。督导要更新观念,不能把自己看成“监工”,盛气凌人,也不能为了和谐充当“老好人”,丧失权威和严肃性,要以教师为本,深入教学一线,查找教师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发掘教师工作亮点,增强督导工作的服务性、启发性和激励性,变单纯的裁判和纠察角色为良师益友和智囊团,增进彼此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要更新认识,要认识督导工作的价值和必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和教学督导工作相融合,虚心吸纳教学督导提出的意见建议。因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有不同的理解带来的观念冲撞,教师要正确理解这种差异性,作为自己教学经验的丰富和修正,同时可以就难点、热点问题与教学督导展开讨论。

五、结语

教师评价旨在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评判,实现对教师教学观念的重塑、教学手段的重建,以此引领和指导教师成长发展,是一种发展的、积极的教育手段,最终落脚点在教师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高校在依托校内资源开展教学评价的同时,引入校外第三方评价,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满足不同类型的多种需求, 使得教学评价专业化、多元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1-06-03].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10/13/c_1126601844.htm.

[2]刘建清,余敏.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评价路径探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学报.2021(2):22-25.

[3]周玉容,沈红.现行教师评价对大学教师发展的效应分析——驱动力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5):54-61.

[4]张梅,奚丽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探析高校教师发展路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1):29-32.

[5]张芊.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模式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

[6]张邵芳.教師能力自检的必要性及动力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5):59-61.

[7]杨洁.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现状、问题与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18(9):23-27.

[8]姜山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J].江苏高教,2007(6):156-157.

3202500338235

猜你喜欢

监控教学质量专业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侦察兵
1-Wire在家庭监控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