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编排特点,高效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2022-03-14王丽
王丽
[摘 要]作为德育实施的主要学科,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编排。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等方面進行多维感知,以更好地实现教材的编排意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的魅力,形成爱国主义的道德认知,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基。
[关键词]教材;编排特点;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3-0053-03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开展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纵观当下的教育教学,很多学校十分关注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除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编选的相关内容外,学校自身的校本课程也积极开设渗透爱国情怀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活用教材,依托爱国主义素材,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使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的道德认知。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如何把握教材编排特点,有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理清缘由,洞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原因
首先,课程定位决定了必须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够从根本上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强大的报国之志、积极的爱国之行。同时,教材既将爱国情怀融入每位学生的心灵和意识之中,又将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心之情注入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之中,成了每一位学生精神力量的源泉。道德与法治教学就应促使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为自觉性行为。
其次,育人现状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缺。生命个体需要有强烈的归属感,缺乏对集体的认知以及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认识,容易使自身的发展走向歧途。2019年,香港发生的违法暴乱事件,就为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下使用的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体系化、层级化、图文化的方式滋养和浸润学生的爱国情怀,为防止爱国情怀的消失和偏离修筑了天然的屏障,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再次,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历练,更将培养能认知、有情感、意志强的生命意识作为教学目标。因此,从教材的编排方式来看,要设计丰富、鲜活的活动,教师需要以创新推动课堂教学的整体变革,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的魅力,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的道德认知。
二、明晰资源,研制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
纵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不难发现编者对爱国主题的设置不是单一、零散的,而是循着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这也应成为教师挖掘教材资源、明晰爱国教育的内容。
首先,为何要爱国?其一,对集体的关注是生命本能意识,是道德的体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从自身体悟到融入集体的过渡,将认知视域从个人扩展到家庭、学校、社区,直至社会,这些都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基础。从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到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以及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等可以看出,教材想让教师借助“小调查”“小小故事会”“涂一涂”等方式,将学生的视野逐步从自身扩展开去,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心理感知得到发展,逐步养成胸怀他人的意识。纵观教材这样的编排设计,不难洞察编者的良苦用心:“我们的学校”的教学重在从学生的基本生活入手,对学生强化爱集体的教育,为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则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世界里,要学会与家人交往,感受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温暖,这与国家层面给人民带来的福利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其二,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从二元论的视角评价人物,事实上好坏的标准会随着人对于道德的认知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利用规则来评价的意识。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所谓的社会规则、国家制度并强调要爱国,学生不仅不能理解,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然而,在这一单元当中,编者设置了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很显然,编者的用意是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经常玩的游戏,引导学生将视角从游戏规则转向班级规则、学校规则以及社会规则,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奠定基础。其三,对于学生而言,爱国看似常常被提起,但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空泛的概念,所以教师的机械讲授和生硬灌输肯定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独特感受入手,引导学生将原本机械的概念内化为丰富而真挚的感受,最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深刻的体验之中。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可感性思维和具体性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表层,需要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内容,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如教学《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时,教材在“活动园”栏目中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的实践资料。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调查了解: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家乡交通的变化,直接感受交通的便利;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应的视频,从更广阔的视角了解祖国交通的变化;还可以借助图片的变化来了解国家,尤其是自己家乡近十年来的发展……最后,教师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反馈信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形成丰富而强烈的内心体验,并借助有效、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正认识祖国的了不起。
其次,究竟要爱什么呢?国,范畴很大,究竟是什么,很多学生弄不清楚。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一直努力将“国”的概念具体化,以使学生明白爱国究竟该爱国的什么。其一,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应该爱国之疆土。我国地大物博,但每一寸疆土都应该珍视。如在《我们神圣的领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可以观察区域地图,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和比邻的国家的疆域;可以关注我国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等行政区域的划分,去感受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二,要懂得爱人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国家,教师要紧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组织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融合过程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情感上的关联,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民就像祖国的领土一样,是构建悠悠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和团结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值得去珍爱。其三,要学会爱祖国的文化。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体悟,是激发每一位公民努力奋进的重要动力。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遴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包括名扬世界的四大发明、光辉灿烂的汉字文化以及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精神,只有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才是实施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次,究竟该怎样去爱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爱国要求和行为,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以机械模仿和套用的方式去爱国。如在受尽屈辱的鸦片战争、全民奋起的抗日战争中,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处于危急存亡之际,能够为抗争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就是爱国;在和平发展年代,对于当下的人民来说,爱国应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持续性奋斗。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富强起来》单元中设置了不同的话题,激励学生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旨在使学生明确: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能力,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设计活动,明晰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策略
1.开展活动,在浸润情感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情怀不是一种单一的情感,而是多项体验的集合。唤醒和夯实学生的认知体验,达成情感认知上的共鸣,是落实和抒发情感的重要表现,能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之好,从而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体验过程中。如教学《抗日和解放战争胜利》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聆听《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再相机补充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料,使学生对这两场战争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初步的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和试唱的过程中,感受歌曲内在的意蕴。接着,教师让学生收集与当时的历史资料,了解人们水深火热的生活,并鼓励学生运用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畅谈歌词所反映的生活。在收集、聆听、学唱等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成为真正的体验者、实践者。同时,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推动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
2.整合活动,在深入体验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行为是学生爱国情怀的外在体现,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操作和实践,将认知性体验融入文本内容中去。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鲜活的实践活动提升文本的价值,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设置了丰富的活动,而且注重活动的整合,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如在“祖孙三代比童年”活動中,教师鼓励学生了解三代人童年时代衣食住行的不同,可以在家中组织亲子活动,收集和观察家人不同时期的童年照片,通过住房、交通、食物、玩具等,感受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也可以通过访谈交流,向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童年的生活,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感受祖国的强大。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以下几个结合模式:与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活动场域的地方特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构建新时代下特有的活动体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对自我的认知和体验;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形成从课堂到校园、到社会、到国家的一体化体验式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依赖于教师的机械式讲解,也不能依靠某个活动,而要切合活动的主题,以统整融合的方式,更好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3.细化活动,在深度学习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深度化,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认知的表层,局限在知识的吸收和概念的理解上,还要将其与具体的道德要求和法律法规相联系,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观念入手,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鉴于此,首先教师要对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文本资源进行钻研,深化对文本资源的本质认知,在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及时予以点拨,让学生形成深度化学习和基本的学识素养,丰富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然后教师要从道德学习者的角度深入探寻,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培养学生过硬的本领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作用,引领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言行。另外 ,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及时予以点拨与引领,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应系统编排相应的内容,教师需要从内容和策略等不同的维度,认真揣摩编者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用意,更好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因此,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面对怎样的个体,爱国主义教育都应该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要从理清缘由、明晰资源和设计活动三个维度入手,把握教材的编排用意,引导学生在课程资源“润物细无声”的关照下不断去体悟,从而将爱国主义教育悄然无声地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 蒙桂英.如何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20(30):71.
[2] 黄文明.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学生爱国情感[J].新教师,2018(12):72-73.
[3] 庄丽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J].现代交际,2018(05):139-140.
[4] 庄怡清.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35):3-4.
[5] 曾淑和.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界,2020(24):67-68.
(责编 杜 华)
302450190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