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三结构”的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评价理论研究*

2022-03-13军,

关键词:艺术设计核心能力

王 军, 王 紫

(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 430070)

一、 引 言

近年来,国家竞争力逐步成为我国理论界的重要研究领域,而国家竞争力的形成,其中核心能力是关键,可持续性发展本源也在于是否拥有支撑其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对我国来讲,在新的世界竞争态势、国家战略布局分工、区域战略规划等时代变革时期,包括艺术设计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体现出的高溢价、可持续创新、交叉融合等属性,研究其产业化进程中独特产业发展特征与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发展成为新一轮国家竞争中的关键影响因素[1]。

从理论研究层面上看,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建立起产业比较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建立国家及产业竞争力理论。后继学者在两大理论基础上,围绕产业核心能力的识别[2](李一舟等)、判断[3](金培)、评价[4](魏江等)、培育[5](祝帅)等展开了系列研究。在艺术设计产业这一独特领域,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差异性探讨,如凌继尧[6]、李砚祖[7]、王受之[8]等研究者从历史演化角度对艺术设计历史进行梳理,鲁晓波[9]、许平[10]等人从文化角度探讨艺术设计的文化性问题,柳冠中从理学角度探讨艺术设计共性规律问题[11],娄永琪从创新角度探讨艺术设计产业发展趋势问题等[12-13]。

本文以中国艺术设计产业这一独特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价值性、独特性、稀缺性与可持续性等核心能力属性甄别与探究其表现、内因,并遵循基础支撑——对象剖析——评价体系——培育设计的研究逻辑,设置五个主要研究专题进行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分析。

二、 艺术设计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对于“艺术设计”概念而言,其定义一直存在众多说法,这皆源于讨论者的出发点不同。目前从纯美术、工艺美术、科学技术等角度对艺术设计内涵皆有着不同理解。其中,纯美术与工艺美术对于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最为广泛。随着艺术设计产业化进程的发展,科学、市场等因素逐步冲击着纯美术与工艺的影响,成为当前讨论的中心问题。无论是科学研究、创新技术,还是制造机器、建造房屋、规划活动,一切创新活动实施之前,都需要创意构思、设想计划。艺术设计是提出创意、设定目标、通过计划指导实施,满足和引领多样化物质和精神的创新活动。在艺术设计界,将创意作为艺术设计的源头已经逐步达成共识。艺术设计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艺术设计方面,而是已经延伸到功能设计、商业经营设计、文化艺术设计、消费类设计、民生类产品的设计等内涵概念。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艺术设计内涵还要以引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持续为特征的不断更新与拓展。综上,我们可总结艺术设计内涵的独特特征为:(1)创意人才的聚集性特征;(2)经济环境的支撑性特征;(3)文化环境的适宜性特征;(4)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特征。

艺术设计的价值特性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包含精神、社会及文化价值等方面。第一,艺术设计价值是要满足和创造应用功能。以四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设计,都将应用功能作为价值实现的首要目标,满足和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品质的提高。除了工业设计在产品研发之外,艺术设计通过细分领域逐步融入到生产过程、包装运输、广告服务、品牌运营、回收再利用全过程,其价值围绕各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应用功能而实现。第二,艺术设计体现出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诸如工业产品、商业海报、室内设计、文创产品,在设计功能的同时,还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认知知觉等生理和心理,创造独特的造型、色彩和人机工程学设计产品,适应和引导消费者的时尚追求和品位,同时提升商品附加值和文化艺术价值。第三,艺术设计体现人的价值取向和引领生活方式。设计体现多样的社会价值,例如欧洲古典主义风格推动了人文主义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掀起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风格,对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启的蒸汽时代产生巨大影响,蒸汽机、机床、火车、轮船设计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古典主义设计风格,二战后兴起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采用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方法,形成了德国工业社会注重品质和工艺的印象。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引领了后来人的生活方式。第四,艺术设计激发科学创造和技术革新。创新源于创意,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创新的不竭动力。科技进步是解决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而依托科学技术设计的产品,可以激发科学新的重大发现和创造,推动技术革新的迭代和普及。例如,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比尔·盖茨就认识到软件的价值,认为好的软件界面可以让电脑操作变得普及,他领导设计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将枯燥难学的编程操作让家庭主妇也能方便使用,不断推动家用电脑的普及与优化,影响了时代和人类生活。第五,艺术设计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通过艺术设计为产品和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经营服务等方面赢得竞争优势,获取溢价盈利,提升品牌价值,甚至可以创造新业态,改变产业和市场格局、经济和品牌价值[14]。

三、 艺术设计产业的相关理论

“艺术设计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同时由于其精神性与艺术性特征,对其准确描述与统计是一项探索性的复杂工作。因此,为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首先必须对“艺术设计”的产业分类进行界定。“艺术设计产业”、“创意设计产业”、“设计服务产业”是一组类似的概念,各个国家产业分类、统计口径不尽相同,学术界对概念与边界研究由来已久,一些学者认为艺术设计产业包含创意设计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包含设计服务产业;但也有学者认为创意设计产业是对文化产业的超越,更加具体直观;而大多数学者混合使用较多,无明显区分。国际通行做法是将艺术设计归列在文化相关产业名目中,究其原因是其精神性特征。“文化产业”这一称谓源于法兰克福学派,首次出现在1947年《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称之为“文化工业”,随后法国社会学家逐渐将“文化产业”一词取代了“文化工业”,原因是大工业时代背景下,文化作为精神性活动,却被批量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强制性整合为工业,破坏了作为精神性特征,丧失了艺术本质。19世纪70年代开始“文化产业”就包含了在生产中的创造性,索斯比用一个同心圆界定文化产业的行业范畴。(见图1)

图1 David Throsby 文化产业行业范畴界定图

世界各国对艺术设计产业概念的理解差异非常大,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产业分类系统界定是按“版权产业”,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是以“创意产业”,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是以“娱乐观光业”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进行定义。在201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是主要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进行设计,规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包括10个大类120个小类(见表1)。

表1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年修订版)

根据上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生产过程中创意的运用;二是与生产活动与象征意义的生产与沟通有关;三是产品具有价值性特征。艺术设计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有高度重合性,在我国相关行业的范畴和数据统计还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发布。为开展本研究定量分析需要划定本文研究的行业门类,界定统计口径。本研究将围绕文化及创意部门基于产业活动内在的经济技术加以联系,根据“艺术”与“设计”在行业中占比不同,按照艺术向上、设计向下原则将艺术设计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如图2所示。

图2 艺术设计产业链的构成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明确划分,在该文件中明确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工业设计、数字创意、服务业包括其中,可见艺术设计产业在我国行业分类中划分并未有专门的行业门类。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产业还在产业化进程中,并作为重要因素融会在其它众多产业活动里,不过作用愈来愈明显。另外,我国对艺术设计产业的认识受到大美术观念的影响较深,例如工业设计在之前曾被称作“工业美术设计”,这也是导致设计产业无法从文化艺术中独立出来的重要因素。我国艺术设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发展成熟度差距较大,细分产业发展也不一致。对产业划分、行业范畴以及产业链的分析,就是本研究聚焦的艺术设计产业范畴。

四、 艺术设计产业实践及原理认知

在新科技、新理念、全球化等发展趋势层出不穷的今天,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方向调整,艺术设计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产业化高效推进与核心能力迅速提升的发展趋势,剖析典型国家与地区产业发展经验和全球产业发展趋势至关重要,是正确研判我国艺术设计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的先决条件[15]。通过全球艺术设计产业发展趋势与典型国家产业发展经验的对比研究,总结艺术设计产业发展中各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特色及成因,从产业自身的运作规律、产业融通与政策制定、设计人才培养与创新体制以及设计评价系统等多个角度,总结与研判全球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我国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核心能力不突出,问题是多方面的,在系统展开资料收集整理、访谈和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审视中国艺术设计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历史演化、专业积累、土壤孕育等多维视角,揭示当前产业化进程中我国艺术设计产业中关于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增长空间和产业内外融合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现实困境。

与一般国民经济产业相比,艺术设计产业及产业化进程既具有产业发展规律的共性特征,同时由于其文化要素、艺术要素与精神要素等构成要素,也注定这一产业发展具有产业的独特特征。艺术设计产业也是集产品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等多个细分门类体系的综合性统称,其细分产业又具备艺术设计行业的共性特征。本文基于比对艺术设计产业与其它国民经济产业门类的发展差异性,以及细分门类产业的共性认知进行探索性研究,深入探讨产业发展核心能力的形成根源、判断标准、评价体系,从共性规律、发展机理、产业化方法、产业化路径等方面搭建产业发展原理的支撑平台系统,通过定性与定量的交融原理、艺术属性与技术限定的平衡原理、产业共性与行业特性统一原理,创建理论研究模型,为形成培育中国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如图3)。

图3 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原理图

五、 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四三”认知结构及“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 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四三”认知结构

区域是产业发展的土壤,产业是区域内生优势得以体现的载体。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核心能力的培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本源在于是否具有支撑其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因此识别核心能力、判定影响核心能力的形成因素在产业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核心能力具有多主体、多内容、多方法等体系性推动属性[16]。本文关于核心能力识别的“四三结构”设计正是基于此,从产业发展的推动主体、创新内容、目标设定等构建全面认识我国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的内化评价结构。

基于“四三结构”基础上,产业发展体现出系统性、动态性、协同性等特征,艺术设计产业发展更为显见,精神性、艺术性、非独立性等不确定因素成为该产业系统研究的难点,因此在评价体系维度设计上,从产业发展维度设置微观(企业/产品、节点)、中观(产业、链条)、宏观(区域/国家和地区、群落)三个研究层级;从自身运作维度设计基础、创新和潜力三个视角环节,推演核心能力发展机理与内部构成要素的质性研究,并结合产业的外部环境,精准揭示产业核心能力构成所在,从比较优势等理论视野展开体系性研究,为最终构建客观、成熟的多维评价标准提供平台框架和有力支撑数据(见图4)。

图4 产业核心能力“四三”认知结构

(二) 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的“三力”评价模型构建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关键是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而对于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其关键是创新。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创新手段的实施载体,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拥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产业核心能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产业发展归宗是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益贡献,艺术设计产业更是如此,艺术设计行业的高溢价性能有效提升传统产业收益,产业效益贡献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创新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为此,本研究引入“效益贡献力”的概念来描述产业的效益贡献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设计创新力和效益贡献力三个“力”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17]。因此,可将艺术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设计创新力、产业效益贡献力作为产业评价的三个主要指标因素,从而可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产业的实力和发展水平。同时由于评价因素的复杂特征,评价与培育核心能力实施阶段必须以耦合视角予以判定,从规模评价轴(横向拓展耦合)、目标评价轴(纵向延伸耦合)、融合度评价轴(交叉协同耦合)等角度,全面考量与收集艺术设计专业、行业、产业分类面板数据,并进行耦合评价量化与测度指标(测度原则、测度模型、测度指标体系、测度数据获取及验证)设定(如图5)。

图5 核心能力评价模型

六、 培育与提升我国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的模式与路径

从可预估的瓶颈障碍来看,提升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模式与路径,都将在一个跨学科、跨区域、跨产业的框架下进行,这是由于产业本身具备的多学科、发散式、交叉融合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我国艺术设计产业服务对象涵盖了庞大的产业门类,各细分门类的条件与环境差异显著,转型升级过程中与艺术设计产业融合程度与阶段不尽相同,内部又呈现艺术设计向艺术设计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形成多级累加的复杂结构,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识别和评价结果,设计不同条件下的培育模式与路径是研究重点。本文运用管理科学中产业发展培育的路径与方法,设计了基于要素短板、环境劣势情况下的螺旋模式、线性模式、跨越模式等不同产业发展策略;基于艺术设计产业细分特性、设计优势情况下而设计了设计特性、速度与效率结合的互补性发展模式、共生性发展模式、独立性发展模式与错位化发展模式等核心能力提升模式。在外在环境方面,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与产业结构,建立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的多主体协同,倡导人才培养-学科推动-资本促进-文化引导的各要素协同培育发展逻辑,全社会实现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设施环境,形成资源投入均衡、产业链条分工合理、产业集群布局科学的培育机制,这是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提升是否能落地的关键问题。同时需要考虑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具有偶然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学习借鉴优秀经验进行路径设计的同时,将充分考虑我国艺术设计产业发展的异质性,避免陷入对成功先例做法的路径依赖(见图6)。

图6 核心能力培育路径图

七、 结 语

本文既是对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理论传承研究,又是结合实际需要的战略理论研究,其创新体现在以下三点。

其一,提出了中国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的“四三结构”认知体系。尽管目前我国设计界从艺术设计、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等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对于如何有机结合三个关键视角,提升产业核心能力仍是一个关键难题。本文从产业化发展视角与艺术性创造特性相结合下的产业评价进行研究,另外从“质性匹配”角度及产业发展特性与细分行业共性角度对我国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提升问题展开深度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

其二,构建了产业核心能力的“三力评价”模型。基于产业认知与判断,我国产业核心能力体现在效益贡献力(人文、生态、经济等)、自主创新力(艺术性创新、功能性创新、前沿性创新等)、国际竞争力(引领性、认知度、占有率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能力的三驾马车,是形成我国产业国际优势的评判依据。依托“三力”评价标准构建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设定“企业(产品)-产业(行业)-区域(国家)”三层面维度与“基础-创新-潜力”三环节以增强核心创新能力测度模型。

其三,提出了设计艺术与设计产业内外耦合机理下的核心能力培育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基于要素短板、环境劣势情况下设计的螺旋模式、线性模式、跨越模式的不同产业发展策略;基于艺术设计产业细分特性及设计优势情况下的特性结合、速度与效率结合的互补性发展模式、共生性发展模式、独立性发展模式与错位化发展模式等适合特性的核心能力提升模式。通过比较全球艺术设计发展历史与当今各国产业发展的策略,探寻我国现阶段产业评价的理论机理,从产业发展维、发展目标维和提升路径维的三维视角,对我国艺术设计产业评价和发展路径问题展开深度研究,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与产业结构,倡导人才培养-学科推动-资本促进-文化引导的各要素协同培育发展逻辑,为推动我国艺术设计产业从分散发展、全而不强的孤岛型产业形态向优势突出的网格状产业形态及协同发展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核心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星.云.海》
《花月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