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研究
2022-03-13梅宇宸
张 澜 梅宇宸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136)
一、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的内涵和价值逻辑
(一)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包括两个发展维度,即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其中纵向维度具体是指在教学时期,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横向维度具体是指在同一阶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育资源整合,发挥各种因素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是指在遵循学生各个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规划好各个阶段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使各个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获得衔接和发展,从而获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的价值逻辑
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需结合理论层面教学和实践活动指导的方式为个体提供心理健康成长帮助,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可以弥补当前教育阶段出现的断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在校园教学体系中,需突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性,使得学科教学与学生成长之间紧密关联,从而使得育人工作覆盖至学生全部学习阶段,为人才培养工作整体开展创造条件。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链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育心育人的功能。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地区、不同阶段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独立,缺乏各个阶段之间的链接,导致学生在学校的过度阶段中容易出现心里遗留问题和心理行为问题,给下一阶段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带来难题。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的优势和迫切性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的优势
1.有效预防学生产生重大心理危机
学生成长阶段中,难免会产生对未知的困惑和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容易留下心理问题。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可以在学生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提供相应的帮助,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给出理论指导,防止学生遇到挫折时出现心理误区进而走向错误的道路,及时解决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预防学生出现更大的心理危机,杜绝“蝴蝶效应”的产生。
2.合理规划学生心理发展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可以将学生成长时所有的状态记录成册,找到学生心里的优势并且弥补心理缺陷,在形成健康的心态的同时也可以找到适合学生内心发展的道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校选择和就业方向给出建议,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和人生定位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
3.利于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在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中,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获得学生第一时间的内心需求和部分想法,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进而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4.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遗留问题
学生的成长阶段包含幼儿期对世界的探索、青春期对新事物的疑惑和青年时期对未来发展道路的迷茫,这些阶段中学生内心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变化中难免就会出现一些偏差,造成心理问题,但有些问题由于本体的不自知或者状况不明显没有被发现,最终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遗留在学生的心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可以根据对学生内心情况的记录,来找到问题产生的源头,并且根据这期间学生的经历来判断问题变化的程度,找到最合适的方案解决学生遗留的心理问题,给学生接下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的迫切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严重化、低龄化的倾向。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转变,新时代的学生更容易接收到新事物,产生许多新的心理问题。不同年龄阶段在面临新事物时也会产生发不同的心理问题,造成不同的结果。我国各个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个阶段更没有衔接好,没有一个好的连贯性,学生轻微的心理问题逐渐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隐患,最终引发问题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问题。
因此,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学生自杀事件极其必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所经历的事物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困扰,正确认识青春期产生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塑造科学价值观念,帮助其抵御不良意识形态,使得学生在面临困难挫折或突发事件时可以妥善应对,不实施过激行为。必须要加强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形成的诱因,增强预防心理健康问题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各个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衔接状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成长生涯。
三、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我们国家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做出一个合理的构建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统一,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结构,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规则,进而导致学生在升入到高级院校时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不上或者教育内容出现重复的现象,甚至有的学校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好,内心就会健康,进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在教材选取上各个学校之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学校也没有根据学生在此阶段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材,导致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的内容一直,造成资源浪费。
(二)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不足,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甚至一些学校的教师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如语文教师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职后也缺少继续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不能与时俱进,学校也没有给教师指定一个考核标准,部分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导致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也不能进行一个正确的心理健康疏导,给学生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增加心理科健康教育衔接工作的难度。
(三)应试教育体制与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存在矛盾
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实行的教育制度是以应是考试为主,尤其是在初中、高中这两个阶段,应试教育的压力尤为增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通过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方式来提升考试的成绩,学校家长也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度放在了应试教育上,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应试教育考试科目让路,部分学校甚至直接取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全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折期留下心理健康教育空白,出现衔接断条的现象,这个现象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健康心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留下不可估量的后患。
(四)教育资源的侧重点出现偏差
由于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和环境特点的不同,不同阶段内容应该层次分明并且相互呼应,各有侧重点。但是在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衔接的工作中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各个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断条,甚至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内容不完整等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学内容不统一,有的学校直接取消心理健康课,导致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校不能适应心理健康课程教授的内容。
(五)心理健康档案缺乏或保管不健全
学生成长时期,不同阶段学校应定期做学生心理测量和心理测试,并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存档保管。但由于心理健康档案保管机制不健全,很多学校有班级教师直接保管,或者学校对接出现问题,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升学时没有传递给下一阶段的学校,进而不了解学生之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增加困难。
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的有效举措
(一)统筹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
各个阶段学校应建立起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在维护衔接体系,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个连贯性。在教材选取上,各省市学校应统一向教育部进行备案,坚决杜绝多个学校多个版本的教材,也制止某些不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或心怀不轨的作者写出的书籍流入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完善学生心理健康考核制度,学生在升学阶段会因应试教育的成绩来分化下一阶段所处院校,教育部应根据此阶段的学习特性与发展特点,在国家的指导纲领下顺利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无缝衔接,降低期间的教育损耗。需要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来完善其衔接工作,从学习成绩、行为举止等多方面角度开展,使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获取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能力和队伍衔接
制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招聘标准,招聘时需注意是否大学学习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具备从业资质条件或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杜绝非专业人士从事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或者其他学科教师代替心理健康教师授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心理健康教师需根据国家的发展方针,社会出现的新型现象,随时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让新老教师互相学习,起到“传帮带”作用,并且加强不同阶段教师的沟通,了解不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课程。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实践中总结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而提高自身学术能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随着新课改推进,学校需逐步转变应试教育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增多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并入到应试教育的考试中,让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和其他学科并向而行,并且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当中,让各个阶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全方位的衔接。遵循课程组织连续性和丰富性,将不同阶段课程根据内容的深浅,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组织起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衔接的最优化。
(四)提高各个阶段学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衔接体系中,要针对各个阶段学生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点心理困惑 或心理问题,学校应把更多的关注度放在此类问题上或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初中阶段重点关注学生青春期时的心理变化和健全学生的性格形成;大学时期把关注点放在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等对应学生年龄的实际发展问题上。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增加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交流,可以让不同阶段的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各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而对自己负责的教学工作做出相应调整,做好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体系。我国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体制建设上加强实际联系,对不同阶段教师进行统一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应该仅限于各自阶段内的需求,而是把各个阶段的重点问题联系起来,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
(五)健全心理健康档案保管制度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或考核时应该将结果做成纸质版档案或者电子档案,档案应记录学生测试具体内容、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结果,当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校时需要将档案交给下一学校进行保管,如果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尚未解决,下一阶段学校可根据档案内容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更好的减少心理遗留问题所带来的危害,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心理健康档案保管对学校来讲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需要设立正规的保管制度并且各个学校需要设立专业教师和科研室对心理健康档案进行专门保管,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档案要进行分类,并做好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