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斯特区建设项目对大鲵影响及措施建议

2022-03-13霍小鹏罗小兰罗方宇陈航黄玲玲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鲵喀斯特栖息地

霍小鹏 罗小兰 罗方宇 陈航 黄玲玲

(1. 四川天宇石油环保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 引言

喀斯特区独特的生态系统,使其成为许多珍稀濒危动物的庇护地。同时喀斯特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使其易受到交通运输类、采掘类等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影响,尤其是那些依赖喀斯特独特生态系统的特色物种。野生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其生存范围狭窄,对生境质量要求极高。喀斯特区因特殊的生态环境成为大鲵的天然分布区和适宜栖息地。本文剖析了建设项目对大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旨在为喀斯特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2 水文地质概况

喀斯特地貌的碳酸盐岩地层,基本上都属于均匀状纯碳酸盐岩类、均匀状纯灰岩类、均匀状白云岩类[1]。岩溶强烈发育、规模大、面积广的地区,主要由均匀状纯碳酸盐岩或均匀状灰岩构成,区内落水洞、溶洞、暗河等岩溶形态广布。地下水可分为纯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和不纯碳酸盐裂隙溶洞水,其中纯碳酸盐岩类溶洞水分布最广。大面积碳酸盐出露区,补给面积大,汇水条件好,岩溶水以岩溶洼地、落水洞为补给来源,汇入岩溶管道,以暗河出口或大泉形式集中排泄到地表河流。

3 大鲵概况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野生大鲵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鲵栖息于水流较为平缓的河流、大型溪流的岩洞或深潭中,喜幽静怕惊,而且对水质要求特别高。大鲵为典型的水栖夜行性穴居动物,除了夜间出来在河流浅滩处觅食外,其他时间的活动区域仅限于洞穴所在水潭,活动区域基本就是水潭面积的大小[2]。大鲵繁殖期为每年7—9 月。喀斯特区以岩溶地下水为补给水源的地表河流、洞穴深潭、暗河清澈见底,水质极优,环境幽静,极适宜大鲵生存。

4 影响因素

大鲵的生物学特征决定了一切影响其生境质量如栖息地水位、水质和安静程度的外界因素,都可能影响该物种生存。结合喀斯特区水文地质特征,建设项目可能从水环境破坏、水环境污染和噪声影响3方面改变大鲵生境质量。

4.1 水环境破坏

落水洞是喀斯特水的重要补给点,喀斯特管道和裂隙等是喀斯特水的主要通道。建设项目地面开挖、爆破等扰动直接或间接阻塞或封堵落水洞,切断地下水流通路径,改变地下水流通路径,封堵地下水排泄口,形成复合型水环境破坏[3]。喀斯特区涉水工程会影响河流水文情势,改变河流水位、流速和流量等。水环境破坏、水文情势改变可能造成大鲵生境面积减少,进而影响其种群数量。

4.2 水环境污染

喀斯特地貌特殊,其地下水极容易受到污染[4]。建设项目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主要表现在3 个方面:一是固废堆放场、污水池设计不当,无防渗措施或防渗措施不到位,或地质不稳定,污水渗漏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二是废水外溢造成的污染;三是建设期原辅材料造成的污染。地下水污染一般不会对动物产生直接影响,但对于以溶洞、暗河及岩溶地下水作为重要补给水源的地表河流为栖息地的大鲵来说,可能会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影响。个别建设项目仍然偷排漏排,也是造成喀斯特区水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鲵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中,一旦水质被污染,个体较小的鲵卵、幼苗反应较强,抗逆性较强的较大个体有一定延时,污染的水体会引发大鲵机体细菌性和其他多类疾病[5]。

4.3 噪声影响

噪声可致生物捕食、种间交流和洄游等能力及摄食积极性下降,严重者引起生物新陈代谢失调,造成死亡[6-7]。噪声超过50 dB(A)时,将对生物栖息繁殖产生影响[8]。大鲵喜欢安静环境,环境的相对安静,没有突发性或经常性震动的声音发生,是大鲵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大量的噪声可能会对大鲵的生长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极端的噪声干扰则可能迫使它们离开,从而导致大鲵种群数量减少[9]。空气中或水中施工爆破,产生的冲击波也会以噪声的形式对鲵体产生应激影响[10]。

5 保护措施建议

5.1 工程措施

5.1.1 优化选址,远离大鲵栖息地

喀斯特地区项目建设前期,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可请相关的水文地质专家参与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及比选工作[11],充分利用隔水层,尽可能选择岩溶不发育的地段。无法绕避地质敏感区——溶洞、暗河普遍分布的岩溶发育区,通过合理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一定量的水文勘察工作,指导建设项目选址,优选出相对适宜或较合适的场址或路线。固废、废水储运设施应避开暗河、规模较大的溶洞以及溶洞地下水的强径流带。场地选址尽量远离大鲵栖息的河段、溶洞,与大鲵栖息地直线距离应不小于场界外50 dB(A)达标距离,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阻隔降低噪声。

5.1.2 加强源头控制,降低渗漏风险

固废堆放场、污水池等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并建立巡查制度。岩溶强发育区,废水管道采用明管敷设,进行目视化管理,使用寿命长的增强型纤维管;埋地的隐蔽工程应在废水管道沿途设置地下集水廊道或采用双层套管;施工过程中封固易垮塌层、漏失层,采用含水层封隔措施。优先采用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的原辅材料。

5.1.3 优化施工方案,采用低噪声设备

无法绕避大鲵栖息河段的工程,优先考虑不涉水施工方式。土建工程施工场界外噪声值超过50 dB(A)的范围内分布有大鲵栖息地的、涉水工程位于大鲵栖息河段上游且距离较近的,其施工期应避开大鲵产卵期。大鲵栖息地附近应尽量减少爆破施工或采用少剂量爆破施工。施工机械采用低噪声设备,如采用以电代油,减少以柴油为动力设备的使用。

5.2 管理措施

5.2.1 水环境管理

建设项目用水应避免在大鲵分布河道及上游取水,禁止设置废水排口,杜绝固废、废水偷排漏排现象。距大鲵分布河道较近的施工场地,以及岩溶发育区可能污染浅层地下水的固废、废水储运设施,应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5.2.2 环境监理及影响后评价

施工期可委托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或科研单位介入环境监理。施工结束后,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评估对大鲵种群及其生境产生的实际影响,并验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5.2.3 动物保护宣传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展大鲵保护科普,提高企业员工的大鲵保护法律意识、生态意识。重点选择在大鲵栖息地较近工程的施工期,岩溶发育区的固废、废水储运设施的运行期,印发大鲵图册,张贴大鲵保护告示,设置警示牌、宣传栏;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科普大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点以及生态学意义。

5.3 生态保护措施

5.3.1 生态观测

开展大鲵种群及其生境质量观测,建立相应的种群动态及生境质量观测机制。重点选择建设期由专人负责大鲵栖息地生态观测,观测水质在感官上可以判断的变化,以及观测出没的大鲵是否有异常行为。

5.3.2 应急救护

项目建设期间,一旦观测到暗河出口、地表河流水质发生变化及出没的大鲵有异常行为时,立即采取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对受影响大鲵开展救护,搜救因污染受困或致病的大鲵。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救护中心等联合开展受影响大鲵应急救护、恢复和治疗。待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栖息地水质恢复后,对救护后的健康大鲵个体实施放归。

5.3.3 增殖放流

对当地大鲵种群进行复壮。联合科研院所、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及救护中心,开展大鲵人工繁育,选择在野生大鲵栖息地、潜在栖息地增殖放流。

5.3.4 种质资源调查

受调查时间、调查深度及调查的覆盖区域等因素影响,单靠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大鲵资源调查会有遗漏。建设单位可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以溶洞、暗河及岩溶地下水作为重要补给水源的地表河流为重点,开展野生大鲵种群数量及其生境质量、潜在栖息地详细调查和评价,并开展遗传谱系研究,尽快摸清大鲵资源现状。

6 结语

喀斯特区生态系统特殊且脆弱,生态系统易受到多种人为因素干扰。为保障喀斯特区绿色发展,同时保护该区大鲵种群,企业、社会、保护机构和科研机构需要通力合作。第一,企业应重点加大喀斯特区环保投资及大鲵保护资金投入;第二,不断提高企业、公众的大鲵保护意识与加强科普力度;第三,企业联合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科研院所制定喀斯特区建设项目大鲵保护指南,有效指导大鲵保护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大鲵喀斯特栖息地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萌物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
动物玩家之“大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