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大融合”推动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2022-03-13中共武汉港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学习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党组织国有企业

●中共武汉港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如何实现“党建为业务赋能、业务为党建增辉”的融合式发展,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本文在梳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分析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炼出相应的实践路径。

一、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国有企业更应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加强党的建设,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有助于调节国企党建工作的政治逻辑与生产经营的经济逻辑之间的内在张力,推进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的统一,使党的建设成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内核引擎。

(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以贯之”重要论断,包含“中国特色”和“现代企业制度”两个要素,即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之中,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组织结构之中。当前,国有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勇立潮头、奋楫扬帆,离不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作为公司各项事业稳定发展的坚强后盾,这既让党建引领成为深度融合的根本保证,更使之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创新优企、质量立企、改革活企、科学治企行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矢志不渝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当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四)勇于履行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国有企业只有将初心使命与“国之大者”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国企姓党”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定位,将企业发展纳入国家大局、人民需要、民族前景之下,把国有企业初心使命与实现共同富裕联系起来,结合业务特点和职责定位,才能发挥国有企业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优势,切实为人民增收、改善民生福祉贡献国企力量。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则能有效预防出现发展偏离国家与人民的需要的问题,从而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国企成为国之公器、国之重器、国之利器,永葆“国企为国”政治本色。

二、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理念困境。理念更新不彻底、不及时,就无法理顺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党建与业务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无法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提供足够的现实支撑,甚至会出现一些认识误区,如,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无法与现代公司治理相融合,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属于“两条线”等。如果不运用理论框架全面、系统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那么必然导致无法挖掘和利用国企党建优势,党建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无法得到有效彰显。

(二)制度困境。为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党建入章程”强化了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推动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如今制度的困境并非指制度缺失,而是制度细节设置上存在困境。如权责体系不健全、授权清单不清晰、运转模式不顺畅,从而无法形成有效制衡的责任闭环。

(三)机制困境。党建工作机制是为达成党建工作目标而设计制定的一种综合、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国有企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提条件。具体讲,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核心内容为“四同步”“四对接”。不完善的党建工作机制导致党组织缺乏有效的行使权力的载体,影响党建融入业务,造成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

(四)责任困境。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抓责任人必须抓第一责任人,责任要落实到各级党组织、落实到各级党组织书记身上。目前,国有企业在聚焦生产经营工作时出现了党建工作责任空转等现象,如“以发文代替落实”“以会议代表贯彻”等。在党建融入业务工作督导中,存在“督”而不“导”或“只出题,不答题”,简单将责任和压力推向基层。在企业综合考核工作中,“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并未得到贯彻,党建考核占比不高或未与绩效考核挂钩,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淡化、弱化、虚化、边缘化党建工作。

三、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思想融合。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增强业务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现实工作问题,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二是坚持建设企业文化与传承红色精神相结合。把党组织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从国企跟随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国企先进精神,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精心培育涵盖企业历史使命、企业宗旨、战略定位的综合型企业文化,以先进文化凝聚企业改革发展向心力。三是坚持选树典型和对标看齐相结合。建立健全定期表彰和即时表彰、党内表彰和业务表彰相互融合的表彰制度,树立可感可看、能学能干、创新创造的典型案例,引导干部职工在政策落实、战略规划、推动发展等任务上对标看齐,切实把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

(二)目标融合。一是实现党的初心使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统一。在党的百年奋斗目标以及路线方针政策计划范围内,制定企业“十四五”规划、中长期专题规划,将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实现党建工作目标和业务工作目标相统一。在制定企业年度或专项工作目标时,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谋划、同时制定,做到党建工作计划必须围绕企业年度业绩任务,业务工作目标必须涵盖党建要求,形成“以党建工作赋能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检验党建工作”的双循环。三是实现干部队伍建设目标与职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统一。根据企业中心任务设置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深化企业干部人才制度改革,探索开展“揭榜挂帅”“组阁竞聘”,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引导职工将个人发展方向同企业发展方向相匹配。

(三)机制融合。一是完善权责体系。按照党组织“把管促”、董事会“定作防”、经理层“谋抓强”的职责定位,协调主体关系,衔接事项清单,突出治理重点,形成与公司治理高度契合的现代企业权责清单体系。二是健全决策机制。根据不同治理主体的重点任务,实施差异化会议安排,规范会议程序、审核把关标准等。其中,党委会聚焦“三重一大”,提高前置研究质量。董事会聚焦重大事项决策和风险控制等,并通报党组织前置研究意见,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总经理办公会聚焦决策执行,提高执行效率和落实质量。三是优化协同机制。定期召开党建赋能会、治理研讨会、经营分析会、项目调度会,强化治理主体间的及时沟通和有效联络。

(四)执行融合。一是责任融合。围绕企业中心任务,细化分解领导干部职责,形成“第一责任人责任”“副书记专责”“一岗双责”等多张责任清单,开展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实现“事事有负责人,人人有负责事”。二是督导融合。建立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督导体系,统筹组织督导、行政督办、纪检监督等各类资源,构建业务指导、职能督导、执纪监督全覆盖的责任落实体系。三是考核融合。把握履责考责落脚点,推动党建责任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融合,按照分类定量和综合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涵盖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人员和党员的层次分明、明确具体的党建考核体系,使党建考核、业绩考核、个人考核全面契合、有效衔接,使改革效能和党建成效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党组织国有企业
坚持党的领导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清华党组织公开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