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
2022-03-13刘宗劲
○ 刘宗劲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宣讲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的重要方式。《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指出:要着力增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一、用真实的中国和新闻的力量,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说服力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立足真实的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既有成功和辉煌,也有挫折和障碍。真实的中国是立体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历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取得了十六个方面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突出宣讲伟大成就,也不能回避问题和矛盾,除了讲光明前景,也要讲复杂现实。在讲我们国家当前发展中出现和面临的问题时有分析有批判,会使听众更加信服。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可以借助新闻故事,要善于利用新闻的力量。比如,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闻每天都在祖国大地上发生,鲜活真实、刻骨铭心、激荡人心。那些用坚忍不拔和众志成城书写的中国故事、中国瞬间、中国声音汇聚起了中国共产党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生动写照。从决战脱贫攻坚到决胜全面小康,从打好新冠疫情阻击战到实施新冠动态清零,从作出八项规定到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每一条新闻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过程中讲好这些光荣与梦想、责任与情怀、执着与担当,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生动诠释,有助于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说服力。
二、用通俗的语言和自身的经历,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亲和力
党的二十精神宣讲是理论宣讲,但理论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少听众对相对乏味的理论宣讲缺少兴趣。如果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离开对听众有切身体验的“身边事”“鲜活事”的关注,只宣讲宏大理论,那么,这种宣讲肯定是没有效果的。毛泽东曾说:“共产党员如果真要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对于理论宣讲,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要学会大道至简。比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提出的“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工作原则,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的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明确指出,“新时代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十分生动的,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生动的,不能仅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提法”,要“紧密联系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宣讲,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因此,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解读抽象的理论。
宣讲者的亲历故事是最容易引起听者共鸣的。讲故事能够加深我们对理论的认识,因为小故事往往蕴含大道理。事实上,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人的故事,另一类是自己的故事。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还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我们都是其中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宣讲者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自身经历的故事是很容易打动人心的,因为自身的经历是真实的、质朴的、个性化的,很容易让听众产生代入感,很容易让听众理解和感悟,很容易产生情感认同。宣讲者自身经历的动人之事不仅在于故事文本本身,更在于它浸润了宣讲者自身的真诚和对党的情感,有助于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亲和力。
三、用强大的理论和互动的方式,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针对性
理论虽然抽象,但都源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概念和理论本身不是简单抽象的,而是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在宣讲中我们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因此,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原原本本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要用理论的本真逻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宣讲时设计互动环节有利于深化听众对理论的理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党员干部群众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因此,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应该有意识地就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话题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这不但有利于听众“反思性咀嚼”,而且能够强化他们对重大理论的政治认同。比如,可以设计话题“您认为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您的个人生活有什么关联”“您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什么要强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等。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增加互动环节,可以唤起听众的认知需求,激发听众的探究热情,增添听众的思考乐趣,有助于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针对性。
四、用厚重的党史和幽默的语言,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有效性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产生了很多思想深刻、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同时,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充分运用百年党史故事,有助于帮助听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价值追求,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厚重的党史给人以启迪,风趣幽默的表达则让人印象深刻。没有人能够抗拒幽默的力量,幽默是智慧的流淌,能够带给听众愉悦的体验,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也可以运用幽默的艺术。毛泽东早在1929年为红四军干部制定《教授法》时就规定:“说话要有趣味。”这里的趣味即指幽默。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人交流时就特别生动幽默。比如,阿根廷国会向习近平赠送阿根廷国家队10号队服时,他就幽默地问道:“转会费多少?”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积极与党员干部群众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问题进行严肃而不失幽默的问答,以幽默的讲解及时回答听众关心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有助于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的有效性。